天天看點

「農谷科技微課堂」(原創)白靈菇高産高質栽培技術(八)

視訊加載中...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農村微課堂》,今天我們非常有幸請來了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王華老師。王老師,您好。

王老師: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上期節目當中王華老師給大家講了白靈菇的發菌管理,那15到40天之後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農谷科技微課堂」(原創)白靈菇高産高質栽培技術(八)

王老師:好,那我就再講一下,到40天以後基本上菌絲就長滿袋,這個時候的技術要領實際上就是一個後熟培養的過程。首先這時候溫度應該下降了,溫度基本上維持在18度到24度,控制在22度左右不能超過25度,濕度還是70%,空氣依然保持清新,這時候要勤通風、除濕、降溫,光線依然維持暗光就可以了,後期再适當的增光。白靈菇菌絲長滿袋以後它不會立即出菇,它必須經過30天到40天後熟的一個培育期才能出菇,菌絲剛滿袋的時候它的菌袋是軟的,菌絲也比較稀有,這時候有效的積溫和營養積累都不夠,應該控制在低溫刺激,就是菌袋在22度培養,讓菌絲分解積累營養,然後增粗了以後扭結到一起,為出菇打下一個基礎。如果接種的菌塊這時候色澤變成朱褐色,并且有醬油色黃水分泌的時候,這時候就要扒掉老化的菌塊防止感染,如果出的黃水多要及時地排除,這時候我們觀察一下菌袋成熟的參照标志:菌絲是潔白的、粗壯的、濃密的、有少量的薄的菌皮,接種的兩端或者菌袋的不同位置有淡黃色的水珠分泌,有效的積溫不能少于1600攝氏度,時間不少于60到80天,菌袋要變的硬實了,手拿起來有明顯的質輕感,拍打的時候有空心的聲音,達到這個标準這時候就要進行低溫的冷凍促熟。下面再給大家介紹一個白靈菇的生理成熟的判斷方法,一個就是算一下菌絲長滿袋以後的天數,一般至少要在20天以上,最少也要15天,長的就是30到40,時間不限,另外就是要算一下這個菌袋的有效積溫。第二點是要看菌絲體是不是濃密、亮白、粗壯,積料收縮了沒有,如果塑膠袋有皺褶,已經産生了菌皮或者略有菌皮的時候,不定的位置有淡黃色的水珠分泌。第三個要托一托,看它的重量、托袋,它原來很沉重的,一下給變輕了,這個時候它的重量就發生了變化,發生改變了有顫彈感,比原來輕了多少,五分之一或者是四分之一。第四點要摸一摸、捏一捏這個是不是堅實的、堅硬的。第五是拍打,就是我剛才說的敲擊它的聲音有沒有空心感,聲音是脆的和亮的而不是濁的聲音,有不同程度的空心聲就可以了,這時候菌絲比較成熟,然後它的營養已經分解了,積累達到了這個出菇的要求了。出菇的标準有三點:一是達到了生理成熟;二是要經過低溫的冷凍的促熟;三是含水量這時候是55%到60%,比原來的含水量要低一些,三者缺一不可。整個的管理過程咱們講了那麼多,就是要保持一個恒溫的、避光的,盡量控制培養的溫度在20度到23度,而且要适當的通風避免直射光,就這些了。

「農谷科技微課堂」(原創)白靈菇高産高質栽培技術(八)

主持人:好的,節目的最後我們再一次感謝王華老師做客我們的節目,本期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會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