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蕃茄:“童年的味道”

作者:三月桃李

昨傍晚下班回家,穿過菜場,順便想買點洋蔥、小青菜。我沿着主道右側,自東向西,迂回着來來往往的行人、電動車,目光掃過一個個攤點,差不多走到一半的距離,終于瞥見一個地攤上有洋蔥。瞟一下樣子,還不錯,便蹲下挑選。

這時,隻聽右後側傳來一女子的聲音:“喲,看你家的蕃茄這麼好看,生吃肯定好吃!”說着,便蹲下擺弄蕃茄。我循聲望去,見蕃茄貌相的确不錯——-熟得通透,紅得純粹,個個飽滿圓潤,似薛寶钗之類的富家大小姐,不像别的攤上的蕃茄紅中偏黃,猶如鄰家割草喂豬的黃毛丫頭。想着,我繼續低頭挑選洋蔥。

蕃茄:“童年的味道”

此時,隻聽攤主打開了話匣子:“我家的蕃茄絕對的好唷,兒時的口感,童年的享受,忘不了的口味.....”喲,賣菜的還說起了排比句!我不由得擡頭瞟了一眼:男子五十來歲,尖下巴,瘦長臉,皮膚微黑,說話兩眼發亮,前額聳立的頭發随着滔滔不絕而有節奏晃動。見我望他,攤主更興奮了:“兒時的口感,童年的享受,忘不了的味道,吃不夠的番茄(qi á )......”這次幾個排比句聽清楚了。“番茄”的“茄”還讀(qi á )”,這是沭陽哪個地方的土話呢?

我思忖着,旁邊的女子邊挑蕃茄邊笑着贊揚道“你看人家,多會說,賣東西也要能說會道呀!”攤主聽了更來勁了,“催熟的蕃茄便宜,但你不能買,二十年後你會後悔的!自然熟的蕃茄為孩子身體保駕護行。好吃才是硬道理,省錢就是害孩子。”聽,言辭多麼懇切,告誡多麼語重心長,不僅為顧客現在好,還考慮孩子的将來.....我有些被打動了。特别是他說到的“童年的味道”,我的确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在菜地摘蕃茄吃的情景……”于是,我向右移步蕃茄前準備挑幾個。

蕃茄:“童年的味道”

這時那位女子已挑好一袋,遞給攤主過秤,又聽她說:“我要把他寫這個廣告牌拍下來!”這麼一說,我轉頭定睛一看,蕃茄前果斜靠着的一塊白泡沫底的廣告牌,上面寫的就是攤主剛才說的那一套。剛才我還遺憾自己沒有完全記住攤主後面說的内容呢。于是我也拿起手機拍一張,看着字也寫得不錯,應該是有點經曆的。隻聽男攤主又驕傲地念念有詞,說他曾經在南方某個機關機關待過,還給某個上司寫過講話稿,哪裡大院牆上的字也是他寫的......”

我邊聽攤主驕傲的曆史,邊把目光向東掃一下,見菜攤過道右邊的地上還有豆角,便問:“這個是不是你家的?”他立刻笑着應答:“是的,是的,就連那女的也是的”。我噗嗤一笑,望向東邊攤上的女攤主。女攤主溫軟地笑着過來,我把挑好的幾樣菜遞給她過秤。在她背對着顧客稱菜的時候,男攤主在邊上又耍起了嘴皮:“我們倆是絕配!”我好奇地擡眼望他倆,他連忙呵呵地補充:“我們倆都挺瘦,不胖!”我回以一笑。

蕃茄:“童年的味道”

菜過好秤,掃碼付款,我拎着菜邊往回走,邊回味着攤主的話。一句“童年的味道”讓我多買兩種菜。想起《影響力》這本書中說,人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别人和環境的影響。這種心理學的神秘源自于人豐富的内心。當顧客産生“認同”心理後,“心理學”與“經濟學”悄悄牽手,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般迷離、微妙。

到家後,我立刻洗了一個蕃茄,躺在沙發上品味着“童年的味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