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
一位在莫斯科學習的中國留學生
毅然選擇回國,
以實作他
“替代已犧牲的同志”革命的願望。
他的請求很快得到黨中央的準許。
這位中國留學生,
就是雨花英烈李濟平。

李濟平
1928年6月,黨的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期間,參加會議的代表們到東方大學,與在那裡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交流。留學生李濟平誠懇地向代表們提出回國工作的請求。他說:“學習固然重要,但工作更為重要,何況國内急需要人。”其時,組織已經決定派李濟平到炮兵學校繼續深造,這對于他個人在黨内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他卻選擇不再繼續升學,回國參加實際工作。
1928年冬,李濟平回國後先是任中共揚州縣委負責人。一年後,他又調任中共江蘇省委巡視員,負責指導南京、鎮江、常州等滬甯沿線地區黨的工作。他作風紮實,事必躬親,每到一地,除了聽取面上的情況彙報以外,更多的是深入基層黨組織,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
《巡視滬甯線海鐵兵工作報告》(完整)
兩三個月的巡視結束後,李濟平向省委送出了一份長達兩三萬字的書面報告。在文中,他提出,黨應該經常地從機關選派一些得力的幹部,充實到基層組織中,去做些更實際的工作。
江陰縣人民政府提供的關于李濟平同志事迹的說明材料
1930年7月,李濟平任南京市行動委員會書記。那時,掌握黨中央上司權的李立三等人,片面地、過高地估計了我黨在白區的力量,希望南京作全國城市暴動的樣闆。然而,李濟平深深明白,南京,作為國民政府的首都,正籠罩在白色恐怖中,敵我力量十分懸殊,公開武裝暴動必然兇多吉少。但是,作為一名具有高度組織性和紀律性的共産黨員,他隻能受命。
為做好南京“八一暴動”的準備工作,李濟平已完全将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親自到浦口、下關去檢查暴動的準備工作。不幸的是,7月29日,就在“八一暴動”的前兩天,他在南京下關召開會議時被捕。在首都衛戍司令部看守所,李濟平雖遭酷刑,但未暴露任何黨的秘密。
1930年8月18日,
李濟平被敵人殺害于雨花台。
他是中共南京黨組織第六次遭破壞時
犧牲的主要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