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中流擊水,其樂無窮
王震生
《到中流擊水,其樂無窮》是我曾經發表在《汴梁晚報》上的一篇獲獎征文,記叙了我在紐約長島大西洋海濱遊泳,在波峰浪谷中“弄潮”的快樂。
而在寫作的“海洋”中,與編輯往來——讀者、作者與編者結下深厚的友誼,同樣是其樂無窮。
《開封日報》創辦70年了,位址多次變遷。上世紀50年代末,學生時代的我是《開封日報》的熱心讀者,報紙是我這個“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國中讀者的精神佐餐。每每捧讀當天的《開封日報》,世界風雲盡收眼底,本市新聞津津樂道,副刊作品細細品味,各版文章精彩絕倫。升入高中後,開封日報社就在東司門我就讀的開封一高北鄰。後來,不管是在宋門裡自由路東段、勞動路還是今天的七大街,為了投稿我都多次前往。
忽如一夜春風來。《開封日報》1982年第三次複刊後,我對它依然情有獨鐘,每天不看報紙總感覺缺點什麼。
1982年春,我收到副刊編輯李允久老師的一封退稿信,記得是用毛筆蘸紅墨水書寫的:“1.詩思隽永。2.個别詩句還欠精當。”一個初涉習作的文學愛好者在跋涉關口時得到編輯的點撥,我喜出望外。雖然這首小詩沒能見報,但卻喚起我的寫作激情,至今難忘。
1985年4月14日,我的一篇散文《相識在八達嶺》發表在《開封日報·星期刊》的頭版頭條,對我繼續文學創作是極大的鼓舞。文中記叙了我和日本友人吉田邦中先生的友誼,文稿經反複錘煉,試投後很快發表了。看着自己的文章變成了報紙上散發着油墨芳香的鉛字,我甚為喜悅。記得那時,《星期刊》剛剛創立,主任是金聚泰老師。責任編輯是高琏珩,高高的個子,很帥氣的小夥子。
後來,我多次參與報社舉辦的各類征文活動,并有多篇文章獲獎,如《讀者、作者與編者》《我的藏書經曆》《曆史的這一頁,永遠銘記》等。
多年來,我的許多文章見諸報端,我也和許多編輯相識相知,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編輯同志,辛勤耕耘甘當人梯,為人作嫁衣,敬業精神難能可貴。對于稿件是否發表,不管親疏遠近,一向是以質而論。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神來之水,在文藝百花園中把我的篇篇詩文澆灌成破土而出的株株幼苗,為繁花似錦的開封文苑增添新綠。這裡傾注了我的辛勞,也飽含着編輯們的心血。
在文字的海洋中踏浪而行,到中流擊水,其樂無窮!
(作者系河南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本期編輯:孫争傑
大家都在看
開封日報 ID:kfrbwx
點選【閱讀原文】免費閱讀開封日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