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穩得住心神 耐得住寂寞 坐得住冷闆凳——看中南設計集團如何引進、培養中青年人才

詹天佑,27歲主持修建唐山鐵路,41歲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茅以升,38歲扛起建設錢塘江大橋的重任;梁思成,41歲開始編寫《中國建築史》……

30到40歲,是工程設計人員大顯身手,出創意、獲成果的黃金年齡。

如何培育出一支有活力、有朝氣、有創新力的中青年一流人才隊伍?6月18日,在中南設計集團2021年人才工作大會上,一些新探索引人關注。

“兩條腿”走路引數字人才

在中南建築設計院科研設計中心大樓19樓,該院工程數字技術中心青春氣息爆棚——

16名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有的穿着個性潮牌,有的端着網紅奶茶,活像走進網際網路企業的辦公室。

工程數字技術中心主任張慎不到40歲。2018年該中心正式成立以來,他帶領團隊在工程設計軟體研發等領域探索,助力集團加快“數字基建”轉型更新。

設計院大多是建築設計或土木工程專業,數字化轉型急需程式設計、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人才。怎麼辦?

自主培養和社會招聘“兩條腿”走路。通過校企聯合,工程數字技術中心建立院士專家、博士後及研究所學生工作站,将聯合培養的博士、碩士轉化為正式員工;通過參加學術會議、科技會展等宣傳研發成果,招攬社會研發人才。

張慎認為,好的團隊最重要的是讓其平凡的隊員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為此,該中心從内部打破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評價體系,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組建科研興趣小組,通過學科交叉激發創新靈感,并在設計院重大項目中檢驗科技研發成效,打造“科學與藝術齊飛,學術共生活一色”的人才團隊。

“數字畫像”找到人才

為适應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中南設計集團下屬湖北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省建研院”)在員工“雲教育訓練”上做文章。

目前,我省工程檢測技術人員超8000人,檢測員上崗證書三年有效,教育訓練上崗成為各工程檢測機關剛需。為此,省建研院搭建了“省建研院網上教育一體化管理平台”,收錄了行業所涉及的275個規範标準、分業務類别的23小時理論及實操視訊、3萬多套标準化試題,并開發了教師、學員、教育訓練管理端口。

針對線上教育教育訓練痛點,平台引入線下真實場景,通過承辦湖北省建設工程品質檢測人員能力評價現場觀摩會等形式,加強檢測行業人員實操能力演練,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在大資料支援下,省建研院可通過學習自主完成率來評估課程品質,用測評資料分析學員能力短闆,通過崗位和人員“數字畫像”打造千人千面的數字化教育訓練模式,為行業培養人才、選拔人才提供資料支援。

盯住名校育“好苗”

中南設計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張雲認為,要建成科技型領軍企業,必須推動人才理念由集團化管理向市場化服務轉變、人才工作由“量”的擴充向“質”的提升轉變、人才建設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人才追求由個人價值實作向厚植家國情懷轉變,培養一批“穩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闆凳”的中南設計人。

為此,中南設計集團始終秉持人才長遠培養理念,把人才作為企業最大價值投資,作為企業百年系統工程來抓,以長遠眼光,以大企業、大事業的胸懷培育人才。

如何從源頭鎖住優秀生源?校企共建是抓手。

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自2017年劃入中南設計集團以來,出台了《優秀在校生定向培養管理辦法》,對國内“雙一流”高校在籍大學生或研究所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其學制期間的學費由公司全額承擔,并發放生活補助。同時,該院還對頂級高校應屆畢業生采取免試簽約政策,除給予10萬元入職獎勵外,還提供雙導師帶徒制,加速新員工職場曆練和成長。目前,一批來自頂級高校的優秀員工已成為該院核心業務領域的主創力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天縱 通訊員馮西輝 劉安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