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作者:阿米說曆史

在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期間,有三個人表現得非常出色,因為這三個人的家鄉都在江西,是以他們被大家稱為“江西三傑”。

非常著名的方志敏就是“江西三傑”之一,方志敏在1924年3月入黨,他從此正式加入了革命隊伍。1935年1月底,在江西省玉山縣懷玉山區,方志敏和紅軍戰士們一起突圍的時候,不幸被敵人抓到,幾個月後,方志敏英勇就義。

趙醒侬也是“江西三傑”之一,1921年,趙醒侬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産黨員,從此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生涯。北伐戰争期間,趙醒侬被反動軍閥殘忍殺害。

那麼,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的第三位是誰呢?他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提到的,江西第一個革命團體“改造社”的主要創始人,江西革命運動的傑出上司者——袁玉冰。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袁玉冰

1923年初,接到黨組織的委派指令後,袁玉冰來到南昌開展接下來的工作。袁玉冰剛一抵達南昌,就受到了“江西三傑”之中另兩位同志的熱烈歡迎。接下來,三人一起組織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民權運動大同盟,開展了“反對江西督軍公署總參議李廷玉出任省長”的運動。

“江西三傑”的這一系列行動引起了反動官僚李廷玉的注意,接下來,李廷玉就開始派人和袁玉冰談話了,在當時,李廷玉想拉攏袁玉冰,然後讓三人組織起來的這些活動停掉。不過,李廷玉沒想到的是,袁玉冰對自己提出的條件不為所動,他對革命事業非常忠心。

當李廷玉派人找到袁玉冰的時候,還沒等他們講完幾句話,袁玉冰就明确表達了自己的态度。雙方開始争吵起來,雖然李廷玉派來的人在人數上占優勢,但袁玉冰情緒十分高昂,他毫不示弱。

一個一個問題辯論下來,袁玉冰說得這些人啞口無言,這些人意識到自己在袁玉冰這裡得不到任何結果,最後就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既然袁玉冰不吃軟的,李廷玉就準備采取強硬措施。随後,李廷玉開始派人給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民權運動大同盟找麻煩,他還将“煽動群衆,反對官府”的罪名安到袁玉冰頭上,就這樣,袁玉冰被逮捕了。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舊時代的監獄

接下裡,袁玉冰被關進江西省軍法處監獄,盡管很長一段時間裡,袁玉冰都不得不忍受監獄裡的生活,但他的革命鬥志并沒有動搖,情緒也非常高漲。面對敵人的審訊,袁玉冰憤怒地反問道:“我袁玉冰既沒有賣國求榮,也沒有欺壓普通老百姓,你們憑什麼逮捕我,我犯了什麼罪?”

袁玉冰是革命團體“改造社”的主要創始人,他在社會上十分有名氣,一聽說袁玉冰被逮捕了,社會各界的進步人士都馬上行動起來,自發地和敵人展開鬥争,大家都希望袁玉冰能早點從監獄裡放出來。

最終,通過社會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再加上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袁玉冰被關押近8個月後,在這一年的11月,他終于獲救了。

遵照黨組織的委派指令,出獄後的袁玉冰還沒來得及休息,就又啟程前往上海繼續開展工作。随後,袁玉冰受到上海學生、勞工和進步人士的熱烈歡迎,以刊登在上海報刊上的文章為證。在當時的上海,報紙上的一些文章寫道:

“我們如此熱烈地歡迎袁玉冰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我可以這樣說,我們歡迎的是袁玉冰身上的三種精神:其一,是他積極為窮苦人民大衆謀求幸福,舍己為人的犧牲精神;其二,是他嚴肅審視當今社會,努力尋求治國救民良策的科學精神;其三,是他即使被捕也毫不氣餒、毫不妥協、不畏強權的堅強精神!”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舊時代的窮苦人民

這些文章最終都被袁玉冰看到了,面對如此高的評價,袁玉冰非常激動,他當時是這樣想的:人民群衆這麼支援我,看得起我,這是我袁玉冰的光榮,我還有什麼理由退縮和逃避呢?在為人民群衆謀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我必須更加勇敢、更加堅決地往前走。

後來有一次,袁玉冰的一位朋友覺得,袁玉冰被敵人無緣無故地關進監獄七八個月,心裡肯定不好受,是以他就給袁玉冰提了一條建議。

這位朋友說道:“對于這一次你被捕的事情,你得吸取教訓,以後再開展什麼行動的時候,想好了再做,謹慎一點,必須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朋友說這段話的時候,臉上一直帶着笑容,他萬萬沒想到袁玉冰接下來的反應會這麼大,朋友說完後,袁玉冰想了想,然後很激動地回答道:

“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會死去,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死的人,但是作為一個人,如果隻考慮自己私人的吃喝拉撒,一生中庸庸碌碌,什麼都不做的話,就算活到100歲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要做一個為無數窮苦人民謀幸福的人,這樣的生命才是有意義的,哪怕明天就犧牲在敵人的槍口下,我也毫無怨言!”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舊時代窮苦的小孩

等袁玉冰講完這段話,提建議的那位朋友久久地站立在原地,他好久都沒有說話,那一刻,這位朋友完全被袁玉冰身上的熱情和能量給震撼到了。

畢竟,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出生的,後來進入革命隊伍,甚至壯烈犧牲了的人那麼多,并不是誰都能和方志敏、趙醒侬一起被稱為“江西三傑”的。

袁玉冰于1899年出生,他的家鄉在江西泰和縣。長到11歲的時候,袁玉冰進入當地的私塾正式開始學習,長到15歲的時候,他進入興國縣高興圩成德國小繼續學習。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分窮苦的家庭背景讓袁玉冰早早地成熟起來,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幫着家裡人開始幹農活,上山撿拾柴火、割草、放牛。養成刻苦努力的優秀品質後,袁玉冰在學生時代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十分優秀。

1918年秋天,袁玉冰成功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學。一年後,五四運動轟轟烈烈地爆發了,這一事件給袁玉冰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五四運動

在當時,南昌的文化教育界殘留着封建文化糟粕,即便在五四運動期間,很多學生還在努力學習古代的四六句和八股文,他們屬于和社會思潮嚴重脫節的一群人。

在那個時候,這一群遺老遺少完全沉醉在封建糟粕中,他們遵守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做人原則,以“不談國事”為榮,他們不但不理會時代潮流的變化,甚至還對五四運動持有抵制态度。

那一時期的袁玉冰,早就看清了黑暗社會的醜陋面目,以及在帝國主義的脅迫下,國家所面臨的危亡局面,為了徹底喚醒這些遺老遺少,袁玉冰最終決定積極投身五四運動的浪潮。

随後,袁玉冰懷揣着高昂的革命熱情,參與到江西境内的反帝愛國運動中。

接下來的每一天,袁玉冰都在忙着參加各種各樣的遊行活動,四處奔走發表演說,他大力号召人民群衆抵制日貨,和軍閥勢力作鬥争。看到袁玉冰這一連串行動後,周圍一些比較保守的人士開始站出來批評袁玉冰,他們罵袁玉冰是“過激黨”。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影視作品中的青年遊行

面對這樣的指責,袁玉冰并不生氣,他理直氣壯地回應道:“你們既然說我是‘過激黨’,那我就當一名‘過激黨’好了,我看這天下,在将來一定是‘過激黨’的天下,現在的局勢就是這樣的,誰都無法阻止。”

随後,袁玉冰将自己以上的這番話寫成了一首詩,他給這首詩取名叫《二十初度感懷》,在詩中袁玉冰慷慨激昂地寫道:“光陰去我太匆匆,忽忽年臨二十中。矢願從今立堅志,要為世界主人翁。”

随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深刻影響下,袁玉冰帶領着黃道、徐先兆等同學,最終成立了江西革命史上第一個進步社會團體——江西改造社。

這一群人當時都在江西省立第二中學讀書,一個個都是二十出頭,正處在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分析時代局勢,探讨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因為他們這8位同學常常一起出現在大家面前,時間久了,他們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稱呼,周圍的同學稱呼他們為“江西八大家”。

在“改造社”的最初籌備階段,這個社團的名字叫做“鄱陽湖社”。之是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鄱陽湖是江西境内面積最大的湖,大家取的是“海納百川,歸于一處”的含義,象征着社團裡面的所有成員團結一心,共同為革命事業不懈奮鬥。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鄱陽湖

那個時候,社團的籌備工作總共進行了有半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有人曾對“鄱陽湖社”這個名字提出過質疑。在當時,大家覺得這個名字的内在含義的确很好,但是不夠直白、響亮,甚至有人開玩笑,說這個名字聽起來不太像是革命團體,倒像是捕魚抓蝦,研究水利問題的社團。

經過慎重讨論,由袁玉冰上司的8個人最終同意修改社團名稱,就這樣,“鄱陽湖社”才變成了後來的“改造社”。改造社剛剛成立的時候,袁玉冰等人規定的改造社的辦社宗旨是:改造社會,使“黑暗的舊江西”變成一個“光明的新江西”。

1921年1月1日,袁玉冰等人在自己的母校江西省立第二中學,召開了改造社的成立會議,這次會議由袁玉冰主持,在大會上,他宣稱改造社正式成立。

當時參加這次會議的改造社社員總共有9個人,在大家的一緻推舉下,袁玉冰當選為會議主席,随後,他還向大家報告了改造社籌備階段的種種經過。最後,站在主席台上的袁玉冰講道:

“參加這次會議的我們這9個學生,大家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裡的9個兄弟一樣,我們此刻聚在這裡一起過元旦,這是多麼值得開心的事情啊!在以後,我們還要把這個大家庭的範圍擴大,讓全世界的人都進入這個大家庭,世界上所有的人也都是我們的兄弟。這些話現在看起來還很遙遠,但是我相信一定會有實作願望的那一天!”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舊時代的學生

改造社剛剛成立沒幾天,想要加入進來的人就已經開始排隊了,後來,包括方志敏在内的100多位進步知識青年,最終都成為了改造社的成員。

随後,改造社的多位骨幹人士都前往北京求學了,是以在1922年10月,改造社的總社被遷往北京大學,同時,上海和南昌等地也設立了分社。

在當時,改造社的一大半社員在江西,剩下的社員分布在北京、南京、上海、長沙等多個城市,在那個時候,日本甚至也有一小部分改造社的成員。

改造社的社刊名字叫做《新江西》,由袁玉冰擔任主編,在當時,《新江西》主要刊登的是“社會研究、社會調查、社會批評”這幾個方面的文章,它是社員們探索社會真理、尋找治國救民良策的重要陣地。

創造社的成員們想要辦好社刊《新江西》,他們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他們首先遇到的就是經費不足的問題,最終,袁玉冰發動衆多社員一起捐款,這個問題很快就被解決了。另外,南昌還不具備印刷白話文的條件,社員們隻好把整理好的稿件送往上海進行印刷。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老照片中的上海

盡管困難重重,但社員們沒有被吓倒,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1921年5月1日,《新江西》正式公開出版發行。在當時,袁玉冰還專門寫作了一篇《本刊宣言》,在文章中他詳細闡述了改造社“改造社會”的主張,袁玉冰還說道:“發行《新江西》刊物,這就是改造社會的其中一種方法。”

公開出版發行後,社會各界對《新江西》的反響非常熱烈,方志敏、黃道等著名革命者都曾在《新江西》上公開發表詩歌和文章,我們差不多可以這樣講:在當時的江西思想界,《新江西》是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

影響力巨大的《新江西》最終吸引了當局反動派的目光,反動派巴不得将這些進步青年一網打盡,《新江西》卻像一座堅實的堡壘一般,将青年們團結在了一起,這是江西當局的反動派無法容忍的。

最終,《新江西》刊物剛剛出到第3期的時候,就遭到當局反動派的查封,之後就被迫停刊了。

整體回顧袁玉冰組織建立改造社的整個曆程,我們大緻可以做一個這樣的總結:江西改造社的社員人數雖然不多,但社内的組織十分嚴密,社員的戰鬥力也很強;改造社的成立促成了江西人民的新覺醒,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江西境内的傳播;另外,改造社也為江西境内地方黨團組織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中共閩贛省委舊址

1924年初,袁玉冰接受黨組織的派遣,前往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5年冬天,袁玉冰提前結束了自己在莫斯科的求學生涯,回國後,他正式擔任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地委宣傳部主任,以及團地委書記等職務。

北伐軍占領南昌後,中共江西區委正式成立,随後,袁玉冰擔任了中共江西區委的委員,兼任宣傳部主任,不久之後,袁玉冰還兼任了江西省團區委書記。

1927年初,國民黨右派人士篡奪了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的上司權,同時,他們還控制了在江西境内十分有影響力的刊物《民國日報》。為了應對這一被動局面,中共江西區委決定恢複《紅燈》周刊,在當時的江西境内,我黨迫切需要一塊新聞陣地來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反動當局的醜惡嘴臉。

遵照中共江西區委的指令,袁玉冰擔任了《紅燈》周刊的主編。《紅燈》周刊是1923年冬天創刊的,它是當時的南昌地方團的機關刊物。

過了這麼久之後,《紅燈》周刊終于要再次恢複發行了,這讓袁玉冰十分激動,他高興地說道:“我們終于又再次開始了,我們的《紅燈》又高高地挂在天上了,它會繼續為我們的革命事業指引方向的!”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革命刊物

在《紅燈》周刊恢複出版後的第一期上,袁玉冰寫了一篇名為《“紅燈”的新使命》的文章,他寫道:“《紅燈》周刊當初就是為了革命而創刊的,現在《紅燈》周刊再次恢複發行,還是為了革命。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為江西青年提供最科學的革命理論,指導青年們開展革命行動!”

《紅燈》周刊一直緊追時代步伐,是以它才會受到衆多革命青年的熱烈歡迎,在當時,革命青年們争先恐後地購買《紅燈》周刊,大家以成為《紅燈》周刊的熱心讀者為榮。《紅燈》周刊的發行量迅速增長,從剛剛恢複出版時的幾百份,迅速增加到了5000多份。

要知道,當時的南昌總共也隻有10多萬的人口,一份刊物可以擁有5000多份的發行量,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紅燈》周刊從最初創刊開始,一直都緊跟時代潮流,像孫中山先生逝世、李大钊被害、陳贊賢遇難等重大社會事件,《紅燈》周刊上都刊登過相應的新聞和時評文章。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孫中山

最後,讓我們回到這篇文章開頭的那個話題,袁玉冰的朋友建議他“開展行動的時候謹慎一點,注意保護自己的安全”,袁玉冰當時回答道:“我要做一個為無數窮苦人民謀幸福的人,哪怕明天就犧牲在敵人的槍口下,我也毫無怨言!”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巧合,曆史真的就按照袁玉冰的這句話發生了,在當時的白色恐怖下,一直奮戰在《紅燈》周刊第一線的袁玉冰,最終真的犧牲在了為窮苦人民謀幸福的道路上。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慘無人道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這之後,按照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的指令,袁玉冰和其他共産黨員最終被迫離開江西境内。

在那個時候,反革命政變引發的腥風血雨并沒有吓倒袁玉冰,接到黨組織的委派指令後,他再次前往九江地區,上司當地青年們繼續開展革命鬥争。

這一年的12月中旬,因為叛徒的告密,袁玉冰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了。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共産黨員

被捕後,考慮到袁玉冰在我黨的重要身份,敵人非常希望從袁玉冰口中得到關于我黨的情報。接下來,敵人軟硬兼施,他們一會兒找各種理由來和袁玉冰談話,擺出種種好處,試圖把袁玉冰拉攏過去,一會兒又給袁玉冰動刑,各種殘酷的刑罰變着花樣給袁玉冰用。

但是,不管敵人是擺出笑臉,還是擺出惡狠狠的嘴臉,袁玉冰都不為所動,在那段時間裡,袁玉冰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在面對敵人的審訊和誘惑時,他充分展現出一名共産黨員的優秀品質。

這一年的12月27日,袁玉冰在南昌英勇就義,被敵人殘忍殺害,年僅28歲。

面對着敵人的槍口,那一刻,袁玉冰非常從容,他當時大聲喊道:“打倒國民黨反動派,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産黨萬歲,犧牲我一個,喚醒無數人,革命者是殺不盡的!”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義,曾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為“江西三傑”

圖|袁玉冰塑像

就這樣,和方志敏、趙醒侬并稱“江西三傑”的袁玉冰英勇就義,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關于袁玉冰烈士的犧牲,《布爾什維克》雜志曾經這樣寫道:“如今他(袁玉冰)雖然犧牲了,可是他的赤血将從地下噴發出來,洗幹淨這個黑暗的,陳腐不堪的江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