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作者:阿米说历史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有三个人表现得非常出色,因为这三个人的家乡都在江西,所以他们被大家称为“江西三杰”。

非常著名的方志敏就是“江西三杰”之一,方志敏在1924年3月入党,他从此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1935年1月底,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方志敏和红军战士们一起突围的时候,不幸被敌人抓到,几个月后,方志敏英勇就义。

赵醒侬也是“江西三杰”之一,1921年,赵醒侬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生涯。北伐战争期间,赵醒侬被反动军阀残忍杀害。

那么,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的第三位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改造社”的主要创始人,江西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者——袁玉冰。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袁玉冰

1923年初,接到党组织的委派命令后,袁玉冰来到南昌开展接下来的工作。袁玉冰刚一抵达南昌,就受到了“江西三杰”之中另两位同志的热烈欢迎。接下来,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开展了“反对江西督军公署总参议李廷玉出任省长”的运动。

“江西三杰”的这一系列行动引起了反动官僚李廷玉的注意,接下来,李廷玉就开始派人和袁玉冰谈话了,在当时,李廷玉想拉拢袁玉冰,然后让三人组织起来的这些活动停掉。不过,李廷玉没想到的是,袁玉冰对自己提出的条件不为所动,他对革命事业非常忠心。

当李廷玉派人找到袁玉冰的时候,还没等他们讲完几句话,袁玉冰就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双方开始争吵起来,虽然李廷玉派来的人在人数上占优势,但袁玉冰情绪十分高昂,他毫不示弱。

一个一个问题辩论下来,袁玉冰说得这些人哑口无言,这些人意识到自己在袁玉冰这里得不到任何结果,最后就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既然袁玉冰不吃软的,李廷玉就准备采取强硬措施。随后,李廷玉开始派人给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找麻烦,他还将“煽动群众,反对官府”的罪名安到袁玉冰头上,就这样,袁玉冰被逮捕了。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旧时代的监狱

接下里,袁玉冰被关进江西省军法处监狱,尽管很长一段时间里,袁玉冰都不得不忍受监狱里的生活,但他的革命斗志并没有动摇,情绪也非常高涨。面对敌人的审讯,袁玉冰愤怒地反问道:“我袁玉冰既没有卖国求荣,也没有欺压普通老百姓,你们凭什么逮捕我,我犯了什么罪?”

袁玉冰是革命团体“改造社”的主要创始人,他在社会上十分有名气,一听说袁玉冰被逮捕了,社会各界的进步人士都马上行动起来,自发地和敌人展开斗争,大家都希望袁玉冰能早点从监狱里放出来。

最终,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袁玉冰被关押近8个月后,在这一年的11月,他终于获救了。

遵照党组织的委派命令,出狱后的袁玉冰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又启程前往上海继续开展工作。随后,袁玉冰受到上海学生、工人和进步人士的热烈欢迎,以刊登在上海报刊上的文章为证。在当时的上海,报纸上的一些文章写道:

“我们如此热烈地欢迎袁玉冰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可以这样说,我们欢迎的是袁玉冰身上的三种精神:其一,是他积极为穷苦人民大众谋求幸福,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其二,是他严肃审视当今社会,努力寻求治国救民良策的科学精神;其三,是他即使被捕也毫不气馁、毫不妥协、不畏强权的坚强精神!”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旧时代的穷苦人民

这些文章最终都被袁玉冰看到了,面对如此高的评价,袁玉冰非常激动,他当时是这样想的:人民群众这么支持我,看得起我,这是我袁玉冰的光荣,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和逃避呢?在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我必须更加勇敢、更加坚决地往前走。

后来有一次,袁玉冰的一位朋友觉得,袁玉冰被敌人无缘无故地关进监狱七八个月,心里肯定不好受,所以他就给袁玉冰提了一条建议。

这位朋友说道:“对于这一次你被捕的事情,你得吸取教训,以后再开展什么行动的时候,想好了再做,谨慎一点,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朋友说这段话的时候,脸上一直带着笑容,他万万没想到袁玉冰接下来的反应会这么大,朋友说完后,袁玉冰想了想,然后很激动地回答道:

“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死去,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死的人,但是作为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自己私人的吃喝拉撒,一生中庸庸碌碌,什么都不做的话,就算活到100岁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要做一个为无数穷苦人民谋幸福的人,这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哪怕明天就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我也毫无怨言!”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旧时代穷苦的小孩

等袁玉冰讲完这段话,提建议的那位朋友久久地站立在原地,他好久都没有说话,那一刻,这位朋友完全被袁玉冰身上的热情和能量给震撼到了。

毕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出生的,后来进入革命队伍,甚至壮烈牺牲了的人那么多,并不是谁都能和方志敏、赵醒侬一起被称为“江西三杰”的。

袁玉冰于1899年出生,他的家乡在江西泰和县。长到11岁的时候,袁玉冰进入当地的私塾正式开始学习,长到15岁的时候,他进入兴国县高兴圩成德小学继续学习。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分穷苦的家庭背景让袁玉冰早早地成熟起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帮着家里人开始干农活,上山捡拾柴火、割草、放牛。养成刻苦努力的优秀品质后,袁玉冰在学生时代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十分优秀。

1918年秋天,袁玉冰成功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学。一年后,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爆发了,这一事件给袁玉冰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五四运动

在当时,南昌的文化教育界残留着封建文化糟粕,即便在五四运动期间,很多学生还在努力学习古代的四六句和八股文,他们属于和社会思潮严重脱节的一群人。

在那个时候,这一群遗老遗少完全沉醉在封建糟粕中,他们遵守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人原则,以“不谈国事”为荣,他们不但不理会时代潮流的变化,甚至还对五四运动持有抵制态度。

那一时期的袁玉冰,早就看清了黑暗社会的丑陋面目,以及在帝国主义的胁迫下,国家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为了彻底唤醒这些遗老遗少,袁玉冰最终决定积极投身五四运动的浪潮。

随后,袁玉冰怀揣着高昂的革命热情,参与到江西境内的反帝爱国运动中。

接下来的每一天,袁玉冰都在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游行活动,四处奔走发表演说,他大力号召人民群众抵制日货,和军阀势力作斗争。看到袁玉冰这一连串行动后,周围一些比较保守的人士开始站出来批评袁玉冰,他们骂袁玉冰是“过激党”。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影视作品中的青年游行

面对这样的指责,袁玉冰并不生气,他理直气壮地回应道:“你们既然说我是‘过激党’,那我就当一名‘过激党’好了,我看这天下,在将来一定是‘过激党’的天下,现在的局势就是这样的,谁都无法阻止。”

随后,袁玉冰将自己以上的这番话写成了一首诗,他给这首诗取名叫《二十初度感怀》,在诗中袁玉冰慷慨激昂地写道:“光阴去我太匆匆,忽忽年临二十中。矢愿从今立坚志,要为世界主人翁。”

随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下,袁玉冰带领着黄道、徐先兆等同学,最终成立了江西革命史上第一个进步社会团体——江西改造社。

这一群人当时都在江西省立第二中学读书,一个个都是二十出头,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分析时代局势,探讨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为他们这8位同学常常一起出现在大家面前,时间久了,他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周围的同学称呼他们为“江西八大家”。

在“改造社”的最初筹备阶段,这个社团的名字叫做“鄱阳湖社”。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鄱阳湖是江西境内面积最大的湖,大家取的是“海纳百川,归于一处”的含义,象征着社团里面的所有成员团结一心,共同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鄱阳湖

那个时候,社团的筹备工作总共进行了有半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人曾对“鄱阳湖社”这个名字提出过质疑。在当时,大家觉得这个名字的内在含义的确很好,但是不够直白、响亮,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太像是革命团体,倒像是捕鱼抓虾,研究水利问题的社团。

经过慎重讨论,由袁玉冰领导的8个人最终同意修改社团名称,就这样,“鄱阳湖社”才变成了后来的“改造社”。改造社刚刚成立的时候,袁玉冰等人规定的改造社的办社宗旨是:改造社会,使“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

1921年1月1日,袁玉冰等人在自己的母校江西省立第二中学,召开了改造社的成立会议,这次会议由袁玉冰主持,在大会上,他宣称改造社正式成立。

当时参加这次会议的改造社社员总共有9个人,在大家的一致推举下,袁玉冰当选为会议主席,随后,他还向大家报告了改造社筹备阶段的种种经过。最后,站在主席台上的袁玉冰讲道:

“参加这次会议的我们这9个学生,大家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9个兄弟一样,我们此刻聚在这里一起过元旦,这是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啊!在以后,我们还要把这个大家庭的范围扩大,让全世界的人都进入这个大家庭,世界上所有的人也都是我们的兄弟。这些话现在看起来还很遥远,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实现愿望的那一天!”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旧时代的学生

改造社刚刚成立没几天,想要加入进来的人就已经开始排队了,后来,包括方志敏在内的100多位进步知识青年,最终都成为了改造社的成员。

随后,改造社的多位骨干人士都前往北京求学了,因此在1922年10月,改造社的总社被迁往北京大学,同时,上海和南昌等地也设立了分社。

在当时,改造社的一大半社员在江西,剩下的社员分布在北京、南京、上海、长沙等多个城市,在那个时候,日本甚至也有一小部分改造社的成员。

改造社的社刊名字叫做《新江西》,由袁玉冰担任主编,在当时,《新江西》主要刊登的是“社会研究、社会调查、社会批评”这几个方面的文章,它是社员们探索社会真理、寻找治国救民良策的重要阵地。

创造社的成员们想要办好社刊《新江西》,他们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他们首先遇到的就是经费不足的问题,最终,袁玉冰发动众多社员一起捐款,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另外,南昌还不具备印刷白话文的条件,社员们只好把整理好的稿件送往上海进行印刷。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老照片中的上海

尽管困难重重,但社员们没有被吓倒,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1921年5月1日,《新江西》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在当时,袁玉冰还专门写作了一篇《本刊宣言》,在文章中他详细阐述了改造社“改造社会”的主张,袁玉冰还说道:“发行《新江西》刊物,这就是改造社会的其中一种方法。”

公开出版发行后,社会各界对《新江西》的反响非常热烈,方志敏、黄道等著名革命者都曾在《新江西》上公开发表诗歌和文章,我们差不多可以这样讲:在当时的江西思想界,《新江西》是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影响力巨大的《新江西》最终吸引了当局反动派的目光,反动派巴不得将这些进步青年一网打尽,《新江西》却像一座坚实的堡垒一般,将青年们团结在了一起,这是江西当局的反动派无法容忍的。

最终,《新江西》刊物刚刚出到第3期的时候,就遭到当局反动派的查封,之后就被迫停刊了。

整体回顾袁玉冰组织创建改造社的整个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总结:江西改造社的社员人数虽然不多,但社内的组织十分严密,社员的战斗力也很强;改造社的成立促成了江西人民的新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江西境内的传播;另外,改造社也为江西境内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中共闽赣省委旧址

1924年初,袁玉冰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冬天,袁玉冰提前结束了自己在莫斯科的求学生涯,回国后,他正式担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宣传部主任,以及团地委书记等职务。

北伐军占领南昌后,中共江西区委正式成立,随后,袁玉冰担任了中共江西区委的委员,兼任宣传部主任,不久之后,袁玉冰还兼任了江西省团区委书记。

1927年初,国民党右派人士篡夺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领导权,同时,他们还控制了在江西境内十分有影响力的刊物《民国日报》。为了应对这一被动局面,中共江西区委决定恢复《红灯》周刊,在当时的江西境内,我党迫切需要一块新闻阵地来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反动当局的丑恶嘴脸。

遵照中共江西区委的命令,袁玉冰担任了《红灯》周刊的主编。《红灯》周刊是1923年冬天创刊的,它是当时的南昌地方团的机关刊物。

过了这么久之后,《红灯》周刊终于要再次恢复发行了,这让袁玉冰十分激动,他高兴地说道:“我们终于又再次开始了,我们的《红灯》又高高地挂在天上了,它会继续为我们的革命事业指引方向的!”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革命刊物

在《红灯》周刊恢复出版后的第一期上,袁玉冰写了一篇名为《“红灯”的新使命》的文章,他写道:“《红灯》周刊当初就是为了革命而创刊的,现在《红灯》周刊再次恢复发行,还是为了革命。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为江西青年提供最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青年们开展革命行动!”

《红灯》周刊一直紧追时代步伐,所以它才会受到众多革命青年的热烈欢迎,在当时,革命青年们争先恐后地购买《红灯》周刊,大家以成为《红灯》周刊的热心读者为荣。《红灯》周刊的发行量迅速增长,从刚刚恢复出版时的几百份,迅速增加到了5000多份。

要知道,当时的南昌总共也只有10多万的人口,一份刊物可以拥有5000多份的发行量,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红灯》周刊从最初创刊开始,一直都紧跟时代潮流,像孙中山先生逝世、李大钊被害、陈赞贤遇难等重大社会事件,《红灯》周刊上都刊登过相应的新闻和时评文章。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孙中山

最后,让我们回到这篇文章开头的那个话题,袁玉冰的朋友建议他“开展行动的时候谨慎一点,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袁玉冰当时回答道:“我要做一个为无数穷苦人民谋幸福的人,哪怕明天就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我也毫无怨言!”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巧合,历史真的就按照袁玉冰的这句话发生了,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一直奋战在《红灯》周刊第一线的袁玉冰,最终真的牺牲在了为穷苦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这之后,按照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的命令,袁玉冰和其他共产党员最终被迫离开江西境内。

在那个时候,反革命政变引发的腥风血雨并没有吓倒袁玉冰,接到党组织的委派命令后,他再次前往九江地区,领导当地青年们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这一年的12月中旬,因为叛徒的告密,袁玉冰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共产党员

被捕后,考虑到袁玉冰在我党的重要身份,敌人非常希望从袁玉冰口中得到关于我党的情报。接下来,敌人软硬兼施,他们一会儿找各种理由来和袁玉冰谈话,摆出种种好处,试图把袁玉冰拉拢过去,一会儿又给袁玉冰动刑,各种残酷的刑罚变着花样给袁玉冰用。

但是,不管敌人是摆出笑脸,还是摆出恶狠狠的嘴脸,袁玉冰都不为所动,在那段时间里,袁玉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在面对敌人的审讯和诱惑时,他充分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这一年的12月27日,袁玉冰在南昌英勇就义,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28岁。

面对着敌人的枪口,那一刻,袁玉冰非常从容,他当时大声喊道:“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我一个,唤醒无数人,革命者是杀不尽的!”

1927年他在南昌英勇就义,曾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为“江西三杰”

图|袁玉冰塑像

就这样,和方志敏、赵醒侬并称“江西三杰”的袁玉冰英勇就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关于袁玉冰烈士的牺牲,《布尔什维克》杂志曾经这样写道:“如今他(袁玉冰)虽然牺牲了,可是他的赤血将从地下喷发出来,洗干净这个黑暗的,陈腐不堪的江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