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唐初名将,無出英衛二公。英是英國公李勣,衛是衛國公李靖。那麼兩位誰的軍事能力更勝一籌呢?沒有論證的定理都是耍流氓,我們可以看看他們的戰績。李勣最早在瓦崗山混,沒啥突出戰績。投降李唐後還被窦建德俘虜了。後來跟着李世民大破王世充立了點功,又被窦建德舊部劉黑闼打的滿地找牙,接着跟随李孝恭李靖擊破輔公佑,打了幾勺醬油。貞觀年間跟随李靖擊破東突厥,也是副手。直到貞觀十五年,李靖由于身體原因不能帶兵打仗,李勣才成為主将,滅掉了薛延陀,又跟着李世民征伐高句麗,結果功敗垂成。直到李治時期高句麗内亂,李勣方才再次率兵滅了高句麗。死後李治給他所築的墳依西漢名将衛青、霍去病先例為準,仿照陰山、鐵山建築,以表彰李勣擊敗突厥、薛延陀的功勞。

李靖投降李唐後最初跟着李世民平王世充,沒啥突出戰績。然後跟随李孝恭平南梁蕭銑,戰功卓著。接着跟随李孝恭平輔公佑,立功最多。李淵贊歎說古代名将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一個能比得上李靖。貞觀年間李孝恭被棄用,李靖開始獨當一面,帶兵平了東突厥,接着滅了吐谷渾。李靖妻子去世,李世民诏令墳茔規格依照漢代衛青、霍去病舊例,把墳墓修築成突厥境内的鐵山、吐谷渾境内的積石山形狀,以此表彰李靖特殊戰績。李世民征伐高句麗李靖年老病重未能成行,結果導緻李世民铩羽而歸。
終上所述,李靖的軍事能力還是比李勣強不少的,這在當時就有公論。李世民曾經跟李靖說,我跟李勣論兵,他說的大體跟你差不多,但就是說不出到底咋回事。換言之,理論水準不高。李世民又說,你常跟我說李勣懂兵法,但是這個人能相信嗎。我覺得除了我能駕馭别人都駕馭不了。以後李治怎麼駕馭他呢。李靖說您可以先把他罷黜然後讓太子重新啟用他,那他就會感恩圖報。李世民又問如果我讓李勣和長孫無忌共掌國政,日後會怎麼發展。李靖說李勣是忠義之臣,可以信任。
李世民又說,當今将帥,隻有李勣和李道宗、薛萬徹可用,除了李道宗是親屬外,誰堪大用。李靖說,陛下嘗言李勣李道宗用兵不大勝亦不大敗,薛萬徹用兵若不大勝即須大敗。我仔細考慮了您這番話,覺着不求大勝亦不求大敗這叫節制之兵,或大勝或大敗這叫僥幸成功。孫子曾經說過,善戰者隻有首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後才能打敗敵人。就是說主動權要掌握在我們手裡。是以李勣可用。于是李世民托孤李勣,李道宗和薛萬徹卻在後來被長孫無忌牽入房遺愛案幹掉了。李世民最後告誡李靖,道家忌諱三世為将,是以你的兵法不可妄傳,也不可不傳。你仔細考慮考慮。李靖再拜而出,盡傳其書與李勣。是以說李勣是李靖的學生,他的軍事水準和軍事能力跟李靖還是有很大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