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弘仁的山水畫開辟了荒疏冷逸的繪畫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時社會緻力于臨摹的風氣,他的山水畫與其他人有很大不同,無論是在構圖還是線上條、筆墨上都給人很大的視覺沖擊力。
弘仁的山水畫中顯現一種“靜寂”的禅宗審美趣味。他的筆墨沒有跳動的筆觸和張揚揮灑的墨色,線條蓬松内斂,勾勒皴擦中複勾以剛勁的“實”線,在虛實相生之間營造一種靜冷孤寂之氣。這種清冷孤傲的性格使他的繪畫作品共同傳達出疏簡生拙、風神懶散而絕無半點人間煙火之氣的超然審美境界。

《古槎短荻圖》
01以線條描繪寂靜枯寂之境
弘仁的作品以黃山、齊雲山為母體。筆墨清新枯寂、凝練明快,多以幹筆渴墨入畫。所造之境靜穆幽寂、冷峻超然,畫面中無人間煙火之氣。
弘仁處在明末清初天下大亂,分崩離析的時代。他所生活的地域是當時南明政權的疆域,弘仁曾追随老師汪無涯前往福建,依附于南明隆武政權。遺民的反清複明的意識影響了早期弘仁的思想。
順治二年弘仁避亂入武夷山,在反清複明無途可進之後,弘仁選擇了皈依佛門。朝代的更疊給弘仁内心造成了極大的創傷,皈依佛門後日漸于佛學禅理的浸溢、自然山水的娛遊、詩畫詩文的寄懷,這一思想變化也給他的山水畫面貌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也造就了弘仁獨具個人面貌的筆墨特征。
黃賓虹評價:“惟丹林窠臼軸設色畫楓樹六株,沒骨法,石青綠勾點,赭黃渲染,重色作畫,尤為僅有。蓋畫以水墨最難,墨氣未足,偶以淡色補之,非設色也。……俗工不明筆墨,專事塗澤,富麗繁華,徒增時世奢侈之觀,無益性情修養之樂,此漸師之寫真山水,師造化尤重筆墨也。”總結了弘仁在筆墨審美追求上的總體特征。
他的山水畫作品選材多以黃山和安徽歙縣景色為主,亦有武夷山和匡廬山水。并且大量摹寫前人的作品,其中以摹寫倪瓒和黃公望為最多,但作品被更多地賦予了個人風貌,作品中深深蘊含了畫家自己的審美了解和筆墨表現,完全是弘仁自己心手相應的倪瓒和黃公望。對前人筆墨,弘仁滲透了自己獨特的了解,以肯定而清晰、勁靜且潤澤的線條來描繪自己心中的那方寂靜枯寂之境。
《仿倪瓒山水圖》
02以水墨描繪,鮮有着色之作
弘仁的筆墨意韻很大程度上是研鑒承載倪瓒筆墨而來,但在形态、 意韻的把握上他師法自然又取法古人并加以變化,逐漸形成獨具個人面貌的繪畫風格。
自宋末元初文人畫興盛之際,中國畫的筆墨自身就具有了一種超然于形象塑造意義之上的審美價值,具有獨特的韻味和神采。文人畫畫家通過書法運筆的輕重、疾澀、虛實、強弱、轉折、頓挫、節奏韻律等技法,使線條、墨色各顯方圓粗細、濃淡幹濕,極盡變化之能事,形成不同的節奏、韻律、意趣,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情感。線條淨化為一種具有音樂旋律的形式,成為中國造型藝術的靈魂,筆墨成為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藝術語言。
弘仁山水畫取法倪瓒,幾乎全部以水墨描繪,鮮有着色之作,畫面用筆用墨如清人楊翰在《歸石軒畫談》中寫道:“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勁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餘韻”。
對于倪瓒的摹習偏向于簡括清剛,線條更具有堅實而肯定,絕無含混不定的筆意和墨色,也沒有倪瓒在山水畫中經常出現的山石上側筆橫點,枯澀但不缺乏潤澤之氣。弘仁對于倪瓒筆墨和畫境中清淨枯寂之氣的傳承更深層次的原因,根植于與倪瓒相同相似的人世經曆所造就的近似的心境,在清冷枯寂的畫境之中,對人世更疊,世态炎涼、舊朝已去新朝已立的絕望之情融入畫境中的清寂,很好的表達了弘仁在佛法道宗中的體悟,悟對坐忘其間山水筆墨已是超凡入境的上乘之法。在情态表意上達到了倪瓒所追求的“絕無人間煙火氣”的高超精妙之态。純淨的筆墨也更好更貼切地表達了弘仁清淨靜寂虛遠的心态。
弘仁筆墨特征在他描繪黃山的作品中反映的最為鮮明,山石形體多以蓬松虛靈而肯定的線條進行勾勒,後用實線剛勁的用筆複勾,其線條用筆筆勢呈一波三折之勢,用筆的使轉頓挫極為明顯,山石上極少皴擦,一般都是空勾。在山石上大面積空勾無皴的地方,線條細弱,但卻無細弱之感、枯澀但無枯澀之感,而成豐腴之态。
其筆墨雖從倪瓒之處而來,但卻無倪瓒筆墨的含混柔曲和糊塗之筆,其用筆明晰、剛硬、雅靜,行筆肯定,充滿理性、精密的思考。筆緻則是松、緩、輕、穩的堅實硬朗,清勁中呈冷硬之态。在弘仁山水中很難見到跳動的筆線,亦無大面積的重墨,清淨寂靜,但清而顯冷寂,靜而富有生氣。
《松澗清音圖》
03清寂孤冷,不染紅塵
弘仁的畫注重黑白關系、線條簡練、具有裝飾意味,同時他的畫很少用色彩,繪畫中的意境表現出生命的一種蒼涼,生命的一種深度。
弘仁在繼承倪瓒筆墨技巧的基礎上,将個人對于自然山川形态的感受,心物交融創作出一種獨屬于自己的“靜”、“冷”、“孤”、“寂”的畫境。他并不喜歡将描繪的物象鋪滿紙面反而是留有大部分的空白。他極其擅長利用畫面中的空白烘托畫面氣氛。
《西岩松雪圖》
上半部分留有大部分空白,利用山體留白部分表示大雪覆寫的景象,近處的山體整體呈向左傾斜狀,山巒層層疊加與留白的背景相結合,凸顯山體結構的同時一股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這幅畫中,山體少皴擦反而松樹得到細緻刻畫,在光秃的山體上,松樹就顯得孤傲冷峻。
《黃海松石圖》
畫面重心在左邊,左邊的山體高度與紙張高度相差無幾,右邊是兩座較小的山峰,左邊山體上幾棵或向上或向右傾斜的松樹更是引導了觀者的視線,這樣使得畫面不會因為物象大小的差異而導緻缺乏平衡。而瘦削的山體和左右山體的強烈對比也凸顯出荒疏冷逸的藝術風格。
《天都峰圖》
畫面中以披麻皴經行皴擦,局部使用荷葉皴,近景中樹木筆墨松秀,虛實相生,線條的勾勒重骨力,顯示出一種清剛之氣,營造出一片清、冷、孤、寂的“忘我之境”。
《西園坐雨圖》
結語:
動亂的年代、颠沛的生活經曆、與倪瓒相似的人生曆程與藝術思想等都促成了弘仁蕭疏冷逸的繪畫風格的形成。他利用簡單有力的幾何線條塑造山石的外形輪廓,巧妙運用施墨和留白營造孤傲冷峻的畫面氣氛,強烈表現出所描繪山水的壯闊,與此同時還通過少皴多勾的筆墨技法表現出畫面的空靈與秀氣,使得看似簡單的畫面實則意味十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