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画僧之弘仁,取法倪瓒却无含混柔曲糊涂之笔,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作者:俊东说画

导语:弘仁的山水画开辟了荒疏冷逸的绘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社会致力于临摹的风气,他的山水画与其他人有很大不同,无论是在构图还是在线条、笔墨上都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力。

弘仁的山水画中显现一种“静寂”的禅宗审美趣味。他的笔墨没有跳动的笔触和张扬挥洒的墨色,线条蓬松内敛,勾勒皴擦中复勾以刚劲的“实”线,在虚实相生之间营造一种静冷孤寂之气。这种清冷孤傲的性格使他的绘画作品共同传达出疏简生拙、风神懒散而绝无半点人间烟火之气的超然审美境界。

四画僧之弘仁,取法倪瓒却无含混柔曲糊涂之笔,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古槎短荻图》

01以线条描绘寂静枯寂之境

弘仁的作品以黄山、齐云山为母体。笔墨清新枯寂、凝练明快,多以干笔渴墨入画。所造之境静穆幽寂、冷峻超然,画面中无人间烟火之气。

弘仁处在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分崩离析的时代。他所生活的地域是当时南明政权的疆域,弘仁曾追随老师汪无涯前往福建,依附于南明隆武政权。遗民的反清复明的意识影响了早期弘仁的思想。

顺治二年弘仁避乱入武夷山,在反清复明无途可进之后,弘仁选择了皈依佛门。朝代的更迭给弘仁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皈依佛门后日渐于佛学禅理的浸溢、自然山水的娱游、诗画诗文的寄怀,这一思想变化也给他的山水画面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造就了弘仁独具个人面貌的笔墨特征。

黄宾虹评价:“惟丹林窠臼轴设色画枫树六株,没骨法,石青绿勾点,赭黄渲染,重色作画,尤为仅有。盖画以水墨最难,墨气未足,偶以淡色补之,非设色也。……俗工不明笔墨,专事涂泽,富丽繁华,徒增时世奢侈之观,无益性情修养之乐,此渐师之写真山水,师造化尤重笔墨也。”总结了弘仁在笔墨审美追求上的总体特征。

他的山水画作品选材多以黄山和安徽歙县景色为主,亦有武夷山和匡庐山水。并且大量摹写前人的作品,其中以摹写倪瓒和黄公望为最多,但作品被更多地赋予了个人风貌,作品中深深蕴含了画家自己的审美理解和笔墨表现,完全是弘仁自己心手相应的倪瓒和黄公望。对前人笔墨,弘仁渗透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以肯定而清晰、劲静且润泽的线条来描绘自己心中的那方寂静枯寂之境。

四画僧之弘仁,取法倪瓒却无含混柔曲糊涂之笔,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仿倪瓒山水图》

02以水墨描绘,鲜有着色之作

弘仁的笔墨意韵很大程度上是研鉴承载倪瓒笔墨而来,但在形态、 意韵的把握上他师法自然又取法古人并加以变化,逐渐形成独具个人面貌的绘画风格。

自宋末元初文人画兴盛之际,中国画的笔墨自身就具有了一种超然于形象塑造意义之上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神采。文人画画家通过书法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等技法,使线条、墨色各显方圆粗细、浓淡干湿,极尽变化之能事,形成不同的节奏、韵律、意趣,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情感。线条净化为一种具有音乐旋律的形式,成为中国造型艺术的灵魂,笔墨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

弘仁山水画取法倪瓒,几乎全部以水墨描绘,鲜有着色之作,画面用笔用墨如清人杨翰在《归石轩画谈》中写道:“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劲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

对于倪瓒的摹习偏向于简括清刚,线条更具有坚实而肯定,绝无含混不定的笔意和墨色,也没有倪瓒在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山石上侧笔横点,枯涩但不缺乏润泽之气。弘仁对于倪瓒笔墨和画境中清净枯寂之气的传承更深层次的原因,根植于与倪瓒相同相似的人世经历所造就的近似的心境,在清冷枯寂的画境之中,对人世更迭,世态炎凉、旧朝已去新朝已立的绝望之情融入画境中的清寂,很好的表达了弘仁在佛法道宗中的体悟,悟对坐忘其间山水笔墨已是超凡入境的上乘之法。在情态表意上达到了倪瓒所追求的“绝无人间烟火气”的高超精妙之态。纯净的笔墨也更好更贴切地表达了弘仁清净静寂虚远的心态。

弘仁笔墨特征在他描绘黄山的作品中反映的最为鲜明,山石形体多以蓬松虚灵而肯定的线条进行勾勒,后用实线刚劲的用笔复勾,其线条用笔笔势呈一波三折之势,用笔的使转顿挫极为明显,山石上极少皴擦,一般都是空勾。在山石上大面积空勾无皴的地方,线条细弱,但却无细弱之感、枯涩但无枯涩之感,而成丰腴之态。

其笔墨虽从倪瓒之处而来,但却无倪瓒笔墨的含混柔曲和糊涂之笔,其用笔明晰、刚硬、雅静,行笔肯定,充满理性、精密的思考。笔致则是松、缓、轻、稳的坚实硬朗,清劲中呈冷硬之态。在弘仁山水中很难见到跳动的笔线,亦无大面积的重墨,清净寂静,但清而显冷寂,静而富有生气。

四画僧之弘仁,取法倪瓒却无含混柔曲糊涂之笔,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松涧清音图》

03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弘仁的画注重黑白关系、线条简练、具有装饰意味,同时他的画很少用色彩,绘画中的意境表现出生命的一种苍凉,生命的一种深度。

弘仁在继承倪瓒笔墨技巧的基础上,将个人对于自然山川形态的感受,心物交融创作出一种独属于自己的“静”、“冷”、“孤”、“寂”的画境。他并不喜欢将描绘的物象铺满纸面反而是留有大部分的空白。他极其擅长利用画面中的空白烘托画面气氛。

四画僧之弘仁,取法倪瓒却无含混柔曲糊涂之笔,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西岩松雪图》

上半部分留有大部分空白,利用山体留白部分表示大雪覆盖的景象,近处的山体整体呈向左倾斜状,山峦层层叠加与留白的背景相结合,凸显山体结构的同时一股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这幅画中,山体少皴擦反而松树得到细致刻画,在光秃的山体上,松树就显得孤傲冷峻。

四画僧之弘仁,取法倪瓒却无含混柔曲糊涂之笔,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黄海松石图》

画面重心在左边,左边的山体高度与纸张高度相差无几,右边是两座较小的山峰,左边山体上几棵或向上或向右倾斜的松树更是引导了观者的视线,这样使得画面不会因为物象大小的差异而导致缺乏平衡。而瘦削的山体和左右山体的强烈对比也凸显出荒疏冷逸的艺术风格。

四画僧之弘仁,取法倪瓒却无含混柔曲糊涂之笔,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天都峰图》

画面中以披麻皴经行皴擦,局部使用荷叶皴,近景中树木笔墨松秀,虚实相生,线条的勾勒重骨力,显示出一种清刚之气,营造出一片清、冷、孤、寂的“忘我之境”。

四画僧之弘仁,取法倪瓒却无含混柔曲糊涂之笔,清寂孤冷不染红尘

《西园坐雨图》

结语:

动乱的年代、颠沛的生活经历、与倪瓒相似的人生历程与艺术思想等都促成了弘仁萧疏冷逸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他利用简单有力的几何线条塑造山石的外形轮廓,巧妙运用施墨和留白营造孤傲冷峻的画面气氛,强烈表现出所描绘山水的壮阔,与此同时还通过少皴多勾的笔墨技法表现出画面的空灵与秀气,使得看似简单的画面实则意味十足。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