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玩物喪志,但是有這麼一個人卻“玩”成了将軍。在他一生的軍旅生涯中,他玩命、玩炮、玩照相機、玩汽車、玩無線電、玩喀秋莎,樣樣都成了他一路晉升的推手。
他是一戰功成,連陳毅将軍都請他去看《借東風》戲曲。他更是一個在毛主席面前都敢“撒謊”,卻引得主席哈哈大笑的人。他的一生到底充滿着怎樣的傳奇色彩?

秦基偉将軍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人稱“秦大刀”的中國将軍——秦基偉,獨一無二的傳奇一生。
1914年出生的秦基偉從小孤苦伶仃,先後失去父兄,讓他的童年變得異常的艱辛,他獨守破草屋,砍柴、放牛、挖野菜,所有你能想到的活兒沒有他沒幹過的。
那時候村子裡有戶人家,專靠剝削緻富,秦基偉趁着夜晚悄悄在他的門前靠上一個稻草人或者是在門上放一塊大石頭。
等到第二天早上富人開門的時候,不是被稻草人吓一跳就是被大石頭砸得頭破血流。他還常說:“總有一天,我要讓那些惡霸倒着走路。”
1927年,年僅13歲的秦基偉便自告奮勇,加入義勇隊走上前線,同年11月便參加了黃麻起義,人們都叫他“紅色少年”。
這位紅色少年一生參加過戰役無數,紅軍長征、抗日戰争甚至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全部有他的身影。而一個能在上甘嶺戰役中将蘇聯支援的“喀秋莎”火箭炮熟練操作的将軍為什麼會叫他“秦大刀”呢?
原來在攻打黃安城的時候剛剛擔任連長的他卻守着總部不能上前線,看着其他連隊上戰場用着長槍、長刀的秦基偉很是不甘心,生怕英雄無用武之地。
他火急火燎地沖到營長那邊,一腳踹開了營長房間的大門大聲說道:“這個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連隊要打仗。”此時的營長頭也沒有擡分毫,依舊不慌不忙地補着手中的軍大衣。
過了一會兒不愠不火地說道:“好啊,你秦基偉英雄啊!那把連隊給我留下,你愛去哪兒就去哪兒!”秦基偉聽得一頭霧水,連隊留下,那就不是連長了呀。
他将目光緩緩移到營長身上,隻見營長依舊手持針線縫補着那件老舊的軍大衣。許是秦基偉目光過于炙熱。
營長緩緩開口說道:“把槍也留下來,打完這一仗,我就封你為秦大刀。”自此這個綽号便在營裡流傳開來,雖是綽号卻絲毫藏不住人們對他的敬佩之意。
秦基偉将軍年紀輕輕卻是能打勝仗,一路走來帶領隊伍征戰不停,隻是在學識方面有所欠缺。前文說到秦基偉一路玩過來,為什麼他如此愛“玩”,還得從1933年的那個秋天說起。
當時的秦基偉已經當上了團長,某一天早飯過後,幾名士兵将一根線拉進他的房間,秦基偉滿頭霧水,不禁問道:“這是什麼玩意兒?”士兵們笑着說:“團長,你将這個放在耳邊你就知道了。”
當秦基偉進這個陌生的東西放到耳朵邊的時候确是下了一大跳,耳邊突然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秦團長!”秦基偉連忙放下這個陌生的東西,想不明白是什麼,便以為是戰士們要捉弄他。
瞬間臉一沉,剛想發火,戰士連忙說道:“團長,這個東西叫電話,鄭部長在電話的另一頭要跟您說話呢!”秦基偉頓時不知所措,連忙又接起電話,聲音是鄭部長的聲音。
但是電話這玩意兒秦基偉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秦基偉耳朵聽着聲音但是心思卻一刻沒有放在上面。當電話那頭傳來鄭部長說得“明白了嗎?”詢問時,秦基偉隻能機械地回了句“明白了”。
至于鄭部長交給他的任務是什麼,在他挂了電話之後愣是久久沒有想起來。于是秦基偉帶着戰士趕忙策馬走向30裡之外的鄭部長處。
鄭部長正開着會呢,看着滿頭大汗的秦基偉突然出現在自己的面前不禁疑惑道:“你怎麼回來?”
秦基偉挺直了腰闆兒說:“我得聽部長當面交代。”聽完這話鄭部長更加不解了,問道:“我剛剛不是在電話裡說得很清楚嗎?”秦基偉又說:“我信不過那個東西!”
鄭部長笑了笑說:“那東西是電話,現在咱們部隊條件好了,以後都會用電話傳話,你要習慣了。”自此,秦基偉便明白,學習知識了解新工具新武器的重要性,這次鬧出了笑話,下次是絕對不能再這樣了。
于是秦基偉下定決心加強學習,戰場上任何新鮮的事物他都會關注到。在此期間,秦基偉還發現不光他一人如此,部隊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而且隊伍中往往有知識的實戰的經驗少。
缺少文化的戰士實戰經驗更加豐富。為了避免兩極分化的愈加嚴重,他一邊給戰士們講述更多的實戰事例與經驗,一邊鼓勵戰士們奮發學習。
而自己作為整個隊伍的領軍人物他勢必要做好帶頭作用,在學習文化知識方面他更是用最簡單的寫戰争日記的方式來帶動全軍,每日的堅持寫作,也給他帶來了更多的精神享受。
抗戰勝利後作為太行軍區的司令員,他又馬不停蹄地加入了解放戰争,在鄭州戰役中秦基偉大顯身手,展露其出衆的預判智慧。當時他率領的部隊并不是戰役原本規劃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他卻沒有放松警惕,而是覺得鄭州守軍逃跑可能極大,便部署隊伍做好敵軍逃亡的準備。果不其然,當一、三、四縱隊逼近鄭州時,國民黨軍立即棄城北逃,作戰計劃被打亂。
鄧小平連忙緻電給身處北部的秦基偉,讓他務必不能讓他們逃掉。接到電話的秦基偉不慌不忙地說:“政委放心,我的網已經形成,他跑不掉。
”陳毅聽後接過話筒,對秦基偉說:“秦基偉,這回就看你的了,打得好,我到你那裡給你唱《借東風》,打不好,是要打屁股的。”電話一挂,秦基偉帶領的隊伍就在鄭州以北殲滅國民黨逃兵1.1萬餘人,大獲全勝。
鄭州解放
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陳毅到達鄭州如約邀請秦基偉吃飯看戲,回來後還被鄧小平逮到未在值班室,領了份檢查,令二人哭笑不得。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英勇善戰的司令員,卻在毛主席面前說了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1953年,秦基偉帶領的抗美援朝部隊凱旋而歸,秦基偉去到北京會見毛澤東主席。
毛主席接見志願者軍軍長
毛主席評價他指揮的上甘嶺戰役是個奇迹。說完便遞上一根煙,笑着又說道:“你們打了勝仗,我得有所表示,但是我這裡沒什麼好東西,那就請你抽根煙吧。”
而平時沒有兩包煙打發不了的秦基偉卻搖了搖手,告訴毛主席他不抽煙。這是他破天荒的第一次說謊,還是在毛主席面前。
事後他說道:“毛主席是偉人,我覺得在毛主席面前吞雲吐霧不太合适。”但是假話說了就要付出代價,因為在毛主席面前說了不抽煙,那便不好再抽,即便事後心裡暗暗叫苦,也得忍痛割愛,把煙戒了。
如此偉人,不僅在戰場上叱咤風雲,治家也是一把好手。他和妻子唐賢美養育的兩男一女也是優秀非凡。他的兩個兒子——秦天、秦衛江後來都成了中将,成就了“一門三将”的光榮。
這其中不乏秦基偉的諄諄教誨。有一次秦天奉命去往邊境作戰,前路兇險,臨行前他對秦基偉說:“父親,兒子日後可能無法盡孝了。”本是場深情畫面卻被秦基偉的幾句話打破。
他嚴厲說道:“你們這個小仗算什麼?能和我過去的戰争相提并論嗎?你一個團長,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情緒?”當時的秦天聽了還不能夠完全了解父親的這番話,但是也沒有反駁。
後來在一場又一場的作戰中,他漸漸明白父親話裡的内涵,作為一個即将上戰場的團長,兒女情長這樣的情緒隻會影響整個隊伍的作戰。
當年的秦基偉,敵人兵臨城下也絲毫不慌,他手持武器站在隊伍前面大聲說道:“隻要有我秦基偉在,臨澤就肯定在,如果需要突圍,我秦基偉必定殿後!”
這樣的一席話讓戰士們士氣大增,後面連戰3天3夜,直到接到撤退的指令才退出臨澤。父親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與經驗教導着孩子如何帶兵。而後來兩個兒子也得父親真傳,将父親的精神傳遞了下來。
而這樣一位鐵血将軍也柔情似水,除了對妻兒疼愛有加,在面對照顧他的醫生護士時也盡顯柔情。病重期間的他在3月8号婦女節來臨前卻強撐着身子寫下三封信。
秦基偉
一祝賀長女學成歸來,二請小兵為醫生護士買節日蛋糕,三則擔心護士假期出遊希望提前一天将蛋糕送到。無法開口說出的話,他都用紙條寫了下來,絲毫不吝啬自己對他人的謝意。
1997年2月2日,秦基偉将軍因病離世,他的人生在那天畫上句點,但是他的故事流傳至今。
參考文獻:
《秦基偉回憶錄》 秦基偉 2007年 解放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