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玩物丧志,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却“玩”成了将军。在他一生的军旅生涯中,他玩命、玩炮、玩照相机、玩汽车、玩无线电、玩喀秋莎,样样都成了他一路晋升的推手。
他是一战功成,连陈毅将军都请他去看《借东风》戏曲。他更是一个在毛主席面前都敢“撒谎”,却引得主席哈哈大笑的人。他的一生到底充满着怎样的传奇色彩?

秦基伟将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人称“秦大刀”的中国将军——秦基伟,独一无二的传奇一生。
1914年出生的秦基伟从小孤苦伶仃,先后失去父兄,让他的童年变得异常的艰辛,他独守破草屋,砍柴、放牛、挖野菜,所有你能想到的活儿没有他没干过的。
那时候村子里有户人家,专靠剥削致富,秦基伟趁着夜晚悄悄在他的门前靠上一个稻草人或者是在门上放一块大石头。
等到第二天早上富人开门的时候,不是被稻草人吓一跳就是被大石头砸得头破血流。他还常说:“总有一天,我要让那些恶霸倒着走路。”
1927年,年仅13岁的秦基伟便自告奋勇,加入义勇队走上前线,同年11月便参加了黄麻起义,人们都叫他“红色少年”。
这位红色少年一生参加过战役无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甚至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全部有他的身影。而一个能在上甘岭战役中将苏联支援的“喀秋莎”火箭炮熟练操作的将军为什么会叫他“秦大刀”呢?
原来在攻打黄安城的时候刚刚担任连长的他却守着总部不能上前线,看着其他连队上战场用着长枪、长刀的秦基伟很是不甘心,生怕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火急火燎地冲到营长那边,一脚踹开了营长房间的大门大声说道:“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连队要打仗。”此时的营长头也没有抬分毫,依旧不慌不忙地补着手中的军大衣。
过了一会儿不愠不火地说道:“好啊,你秦基伟英雄啊!那把连队给我留下,你爱去哪儿就去哪儿!”秦基伟听得一头雾水,连队留下,那就不是连长了呀。
他将目光缓缓移到营长身上,只见营长依旧手持针线缝补着那件老旧的军大衣。许是秦基伟目光过于炙热。
营长缓缓开口说道:“把枪也留下来,打完这一仗,我就封你为秦大刀。”自此这个绰号便在营里流传开来,虽是绰号却丝毫藏不住人们对他的敬佩之意。
秦基伟将军年纪轻轻却是能打胜仗,一路走来带领队伍征战不停,只是在学识方面有所欠缺。前文说到秦基伟一路玩过来,为什么他如此爱“玩”,还得从1933年的那个秋天说起。
当时的秦基伟已经当上了团长,某一天早饭过后,几名士兵将一根线拉进他的房间,秦基伟满头雾水,不禁问道:“这是什么玩意儿?”士兵们笑着说:“团长,你将这个放在耳边你就知道了。”
当秦基伟进这个陌生的东西放到耳朵边的时候确是下了一大跳,耳边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秦团长!”秦基伟连忙放下这个陌生的东西,想不明白是什么,便以为是战士们要捉弄他。
瞬间脸一沉,刚想发火,战士连忙说道:“团长,这个东西叫电话,郑部长在电话的另一头要跟您说话呢!”秦基伟顿时不知所措,连忙又接起电话,声音是郑部长的声音。
但是电话这玩意儿秦基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秦基伟耳朵听着声音但是心思却一刻没有放在上面。当电话那头传来郑部长说得“明白了吗?”询问时,秦基伟只能机械地回了句“明白了”。
至于郑部长交给他的任务是什么,在他挂了电话之后愣是久久没有想起来。于是秦基伟带着战士赶忙策马走向30里之外的郑部长处。
郑部长正开着会呢,看着满头大汗的秦基伟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不禁疑惑道:“你怎么回来?”
秦基伟挺直了腰板儿说:“我得听部长当面交代。”听完这话郑部长更加不解了,问道:“我刚刚不是在电话里说得很清楚吗?”秦基伟又说:“我信不过那个东西!”
郑部长笑了笑说:“那东西是电话,现在咱们部队条件好了,以后都会用电话传话,你要习惯了。”自此,秦基伟便明白,学习知识了解新工具新武器的重要性,这次闹出了笑话,下次是绝对不能再这样了。
于是秦基伟下定决心加强学习,战场上任何新鲜的事物他都会关注到。在此期间,秦基伟还发现不光他一人如此,部队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而且队伍中往往有知识的实战的经验少。
缺少文化的战士实战经验更加丰富。为了避免两极分化的愈加严重,他一边给战士们讲述更多的实战事例与经验,一边鼓励战士们奋发学习。
而自己作为整个队伍的领军人物他势必要做好带头作用,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他更是用最简单的写战争日记的方式来带动全军,每日的坚持写作,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精神享受。
抗战胜利后作为太行军区的司令员,他又马不停蹄地加入了解放战争,在郑州战役中秦基伟大显身手,展露其出众的预判智慧。当时他率领的部队并不是战役原本规划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他却没有放松警惕,而是觉得郑州守军逃跑可能极大,便部署队伍做好敌军逃亡的准备。果不其然,当一、三、四纵队逼近郑州时,国民党军立即弃城北逃,作战计划被打乱。
邓小平连忙致电给身处北部的秦基伟,让他务必不能让他们逃掉。接到电话的秦基伟不慌不忙地说:“政委放心,我的网已经形成,他跑不掉。
”陈毅听后接过话筒,对秦基伟说:“秦基伟,这回就看你的了,打得好,我到你那里给你唱《借东风》,打不好,是要打屁股的。”电话一挂,秦基伟带领的队伍就在郑州以北歼灭国民党逃兵1.1万余人,大获全胜。
郑州解放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陈毅到达郑州如约邀请秦基伟吃饭看戏,回来后还被邓小平逮到未在值班室,领了份检查,令二人哭笑不得。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司令员,却在毛主席面前说了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1953年,秦基伟带领的抗美援朝部队凯旋而归,秦基伟去到北京会见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接见志愿者军军长
毛主席评价他指挥的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说完便递上一根烟,笑着又说道:“你们打了胜仗,我得有所表示,但是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那就请你抽根烟吧。”
而平时没有两包烟打发不了的秦基伟却摇了摇手,告诉毛主席他不抽烟。这是他破天荒的第一次说谎,还是在毛主席面前。
事后他说道:“毛主席是伟人,我觉得在毛主席面前吞云吐雾不太合适。”但是假话说了就要付出代价,因为在毛主席面前说了不抽烟,那便不好再抽,即便事后心里暗暗叫苦,也得忍痛割爱,把烟戒了。
如此伟人,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治家也是一把好手。他和妻子唐贤美养育的两男一女也是优秀非凡。他的两个儿子——秦天、秦卫江后来都成了中将,成就了“一门三将”的光荣。
这其中不乏秦基伟的谆谆教诲。有一次秦天奉命去往边境作战,前路凶险,临行前他对秦基伟说:“父亲,儿子日后可能无法尽孝了。”本是场深情画面却被秦基伟的几句话打破。
他严厉说道:“你们这个小仗算什么?能和我过去的战争相提并论吗?你一个团长,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情绪?”当时的秦天听了还不能够完全理解父亲的这番话,但是也没有反驳。
后来在一场又一场的作战中,他渐渐明白父亲话里的内涵,作为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团长,儿女情长这样的情绪只会影响整个队伍的作战。
当年的秦基伟,敌人兵临城下也丝毫不慌,他手持武器站在队伍前面大声说道:“只要有我秦基伟在,临泽就肯定在,如果需要突围,我秦基伟必定殿后!”
这样的一席话让战士们士气大增,后面连战3天3夜,直到接到撤退的指令才退出临泽。父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经验教导着孩子如何带兵。而后来两个儿子也得父亲真传,将父亲的精神传递了下来。
而这样一位铁血将军也柔情似水,除了对妻儿疼爱有加,在面对照顾他的医生护士时也尽显柔情。病重期间的他在3月8号妇女节来临前却强撑着身子写下三封信。
秦基伟
一祝贺长女学成归来,二请小兵为医生护士买节日蛋糕,三则担心护士假期出游希望提前一天将蛋糕送到。无法开口说出的话,他都用纸条写了下来,丝毫不吝啬自己对他人的谢意。
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将军因病离世,他的人生在那天画上句点,但是他的故事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秦基伟回忆录》 秦基伟 2007年 解放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