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馮玉祥将軍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馮玉祥将軍的後代再次齊聚一堂,緬懷逝去了父親。
這時,從業人員忽然說鄧小平總書記要來慰問,同時也想和馮家兒女會面,這可把馮家上下都高興壞了,馬上做好準備工作。
等鄧小平書記來了以後,馮玉祥将軍之子馮洪志立刻請鄧老進入内堂,在之後的會談中,鄧老詢問馮洪志,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可以向中央提,能解決的一定盡力解決。
馮洪志便回答道,自己想要回到中國定居,不想再留在美國了,本以為鄧老會同意這個請求,可是鄧小平書記卻拒絕了,這也讓周圍人大為不解!
那麼鄧小平書記為什麼會拒絕馮洪志傳回中國定居呢?鄧老又有怎樣的謀劃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背後的故事。

馮玉祥将軍
馮洪志,1917年出生,母親是馮玉祥将軍的原配,母親逝世後,一直跟随着繼母生活,年少時也一直接受父親馮玉祥的親自教導。
馮玉祥,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将領,堅決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在抗戰期間,為中國的抗戰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抗戰勝利後,因為不滿蔣介石發動内戰,是以被迫“自請出國考察”,前往美國,1948年,馮玉祥将軍應中國共産黨的邀請回國參與政治協商大會,在歸國途中,輪船失火不幸罹難。
馮玉祥将軍遇難的消息傳回國内後,黨中央上司表達了深切的緬懷,并把馮玉祥将軍的屍骨安葬在泰山,并且在其墓碑上镌刻着一句馮玉祥将軍生前的話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
馮玉祥将軍遇難時,馮洪志31歲,在每次回憶起父親的時候,馮洪志臉上總是充滿了對父親的尊敬,并對外界說起兩件父親的舊事。
合照
第一件事,是關于自己的,馮玉祥畢竟是一名将領,是以日常的生活不會缺乏,家中總是能夠吃飽的,隻不過有一點讓年幼的馮洪志十分不解。
那就是家中吃飯時,雖然每次都會有幾個菜,可是主食總是窩窩頭,馮洪志不喜歡吃,可是自己又不敢說。
一次父親馮玉祥問他,窩窩頭好不好吃?馮洪志想了想,認真地答道,“父親在就好吃,父親不在就不好吃。”
聽完馮洪志的話,馮玉祥摸了摸兒子的頭,滿臉愁容地說道,“兒子,現在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這東西哩。”
長大後馮洪志才漸漸明白父親這句話背後的含義,也能夠了解,為什麼父親一直要家人吃窩窩頭的原因。
而第二件事則發生在抗戰時期,在抗戰開始前,馮玉祥便把年僅12歲的馮洪志送往蘇聯留學,随後又前往德國,一直到中德斷交,馮洪志才傳回中國。
當時中國大半領土已經淪陷,日本人的鐵蹄肆意地踐踏着中國的土地,馮玉祥将軍積極響應抗戰号召,不僅把家中的錢财全部捐獻,還四處走訪開展募捐。
雕像
馮洪志回國後,就一直跟随着父親走在重慶鄉間小道上,跟着父親走遍重慶周圍二十多個縣市,累計募得捐款兩萬餘兩。
後來馮玉祥将軍把這份捐款分成兩部分,分别贈予國民政府以及八路軍,而馮洪志親身經曆了這件事情,内心十分震撼。
尤其是看到在父親的帶領下,群眾紛紛喊着“抗日救國”的口号,那一幕讓馮洪志畢生難忘。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枉顧全國民心,挑起内戰,馮玉祥原本以為,在打跑日本人後,終于有機會可以建設這個國家,人民可以過上安生的日子。
可是蔣介石反動派的行為,卻把馮玉祥的夢想徹底打碎,被逼無奈之下,馮玉祥被迫出走美國。
1948年,解放戰争即将勝利之際,馮玉祥應中國共産黨的邀請,參與政治協商會議,可是在歸國途中,輪船失火,馮玉祥将軍不幸罹難,死後被安葬在泰山。
在聽聞父親去世後,馮洪志便一直想回到大陸祭奠一番,可是美國政府奉行反華排華政策,嚴密封鎖新中國對外聯絡管道,嚴格禁止中國留美留學生回國。
無法傳回故鄉的馮洪志内心十分氣憤,可是迫于現實,隻得留在美國生活。本來以馮洪志,“雙博士”的學曆,可以在美國找到一份高薪輕松的工作。
可是美國企業為了限制華人,同時也是想要吸納留學生,強行規定,所有在美企業工作的人員,必須要有美國國籍!
是以有不少留學生為了生存而加入了美國國籍,可是馮洪志的性格和其父親十分類似,表面謙和,骨頭卻很硬!
馮洪志說什麼也不同意加入美國國籍,後來實在沒辦法,馮洪志便去工廠工廠中的房間内當一名勞工!他要從最底層幹起,他認定一點,馮玉祥的兒子,怎麼可能加入别國國籍?
馮洪志一路從普通勞工幹起,之後升任到測繪員,很快憑借着自己過硬的技術,硬是升到副總裁,馮洪志用自己的經曆證明了,哪怕沒有美國國籍,中國人也能很好的在美國生存下去。
馮洪志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外交終于開始走向正常化,馮洪志也終于可以在二十餘年後,重返大陸,祭奠自己的父親。
不久,馮洪志終于收到中國駐美聯絡處的通知,請他速至聯絡處,當馮洪志在聯絡處見到負責人黃鎮時,黃鎮一把就握住了馮洪志的手,說道,“這回可算找到你了!”
是的,在過去的二十餘年間,新中國政府一直在通過各種管道尋找馮洪志,在與馮洪志交談,得知這二十餘年的在美生活後,黃鎮不由得感歎,“你真像你父親,有副硬骨頭!”
随後便問馮洪志有什麼需要,對此馮洪志隻回答道,“我别無所求,唯一的希望就是将來能獲得一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
在中美正式建交後,馮洪志常常傳回大陸,1982年,馮玉祥将軍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馮洪志回到中國。
此時鄧小平書記也來到紀念活動現場,在緬懷馮玉祥将軍後,便與馮洪志會面,在交談中,鄧老問馮洪志有什麼要求,可以提出來。
對此,已經65歲的馮洪志老人說道,自己年歲已高,希望能夠傳回大陸養老,本以為,馮洪志老人的這個要求會被同意,畢竟落葉歸根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難以割舍的情結。
可是,鄧老在經過仔細思考後說道,“我倒覺得你不要着急回來”,這句話也讓周圍十分驚訝,不過馮洪志老人在聽後,思索一番反而明白了鄧小平書記的想法。
第一個,中美正式建交,新中國急需國外的資金,技術,用來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馮洪志留在美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引進美國先進的技術。
後來,關于中國經濟的發展,馮洪志也的确給予出最正确的建議,他認為,中國經濟不能像日本,或是台灣那樣,本土的經濟超過半數被外國資本掌控,這極其不利于國家經濟健康發展!
第二個就是台灣統一,台灣生活着許多父親馮玉祥曾經的部下,他們深受馮玉祥的影響,是以對他們的思想号召工作,由馮洪志來開展是最适合不過的。
想明白這兩點後,馮洪志也不再執着于回國了,而是一直在為了中國統一以及發展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