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完成了三國一統,他有佳作傳世|淳化閣帖002|晉武帝書省啟帖練字的廣度和深度

全局展示

他完成了三國一統,他有佳作傳世|淳化閣帖002|晉武帝書省啟帖練字的廣度和深度

繁體原文

省啓知既下,須防具具,楊州寒到有者。比尚擬之動靜。更啓也。數(數)遣信還。

簡體原文及注釋

省啟知既下,須防具具,楊州寒到有者。比尚拟之動靜。更啟也。數遣信還。

晉武帝

司馬炎(236-290),爺爺司馬懿,就是和諸葛亮唱對手戲的司馬懿,父親司馬昭,于公元263年統一蜀國,公元266年即位為帝,定國号為晉。公元279年,發動“滅吳之戰”,實作全國統一。

單字分析

啓:啟的繁體字,基本可作為啓字的行書法帖,啟功先生的簽名,也大體和此字近似。

知:可作為學習參考的法帖。

下:草書的标準寫法,上面一個點,下面兩個點。

楊:到了草書階段,木字旁和提手旁往往不區分,都用扌的連筆寫法,以後類似情況也會經常見到。

州:速寫的學習佳作。

更:速寫的學習佳作。

數:在古代(應該是宋代)數和數就已經通用。

早期學習草書

早期學習草書,大體掌握三個要領:

第一,是好認的,先學好認的字,積累基本的技巧和書寫方法。

第二,是為速寫服務的,很多草書的字,學會了速度非常快,完全可以應用在日常如記錄之類的速寫中。

第三,是喜歡的,藝術首先為喜歡服務,不要管作品的名氣,先跟着感覺來。

不要小瞧積累的作用,等積累到一百字兩百字以後,自然可以看出草書的美。

在沒有楷書精細控筆基礎的條件下,不要過早地大投入、大幅度的學習草書,以閱讀和了解為主,以學習實用的、簡單的、繁體和簡體統一的字為輔,慢慢積累學識和技能。

淳化閣帖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趙炅令出内府所藏曆代墨迹,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閣帖》。《淳化閣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彙集各家書法墨迹的法帖,被譽為“法帖之祖”。此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共十卷。第一卷為曆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曆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練字的廣度和深度</h1>

同學們在覺得自己字醜,很迷茫,問老師最多的問題就是,“老師,我的字差在哪裡,要怎麼提高?”

很多很多醜字最大的問題就是閉門造車,自己“創造”一些筆畫的寫法,一些筆畫的銜接方法,這些“創造”出來的錯誤不但會讓字醜,而且顯得很怪,甚至影響認讀。

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多看,多看一些高水準的字帖,最好是古代的碑帖。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天、每次看一個作品,一個小作品,不求看懂,不求懂得欣賞,哪怕一次看到一個喜歡的字、喜歡的筆畫,通過慢慢積累,會把“閱曆”變成“閱力”。

随着欣賞的逐漸增多,我們大腦會自動地生成新的審美感覺,這就是書法的鑒賞力。

但是,寫字畢竟是個技術活,最終還是需要提高技能的。

技能的提高唯有靠練習,靠科學方法,靠系統練習,靠毅力,靠積累。

隻有系統化的逐漸攻克單字,攻克單字的每個筆畫,才能徹底提高手對筆的控制,控制力是核心能力,是寫好字的最基本能力。

一旦技能有了提高,我們在廣度的閱讀古代碑帖時,鑒賞力也會大幅度提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