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展示

繁体原文
省啓知既下,須防具具,楊州寒到有者。比尚擬之動静。更啓也。数(數)遣信還。
简体原文及注释
省启知既下,须防具具,杨州寒到有者。比尚拟之动静。更启也。数遣信还。
晋武帝
司马炎(236-290),爷爷司马懿,就是和诸葛亮唱对手戏的司马懿,父亲司马昭,于公元263年统一蜀国,公元266年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公元279年,发动“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
单字分析
啓:启的繁体字,基本可作为啓字的行书法帖,启功先生的签名,也大体和此字近似。
知:可作为学习参考的法帖。
下:草书的标准写法,上面一个点,下面两个点。
楊:到了草书阶段,木字旁和提手旁往往不区分,都用扌的连笔写法,以后类似情况也会经常见到。
州:速写的学习佳作。
更:速写的学习佳作。
数:在古代(应该是宋代)數和数就已经通用。
早期学习草书
早期学习草书,大体掌握三个要领:
第一,是好认的,先学好认的字,积累基本的技巧和书写方法。
第二,是为速写服务的,很多草书的字,学会了速度非常快,完全可以应用在日常如记录之类的速写中。
第三,是喜欢的,艺术首先为喜欢服务,不要管作品的名气,先跟着感觉来。
不要小瞧积累的作用,等积累到一百字两百字以后,自然可以看出草书的美。
在没有楷书精细控笔基础的条件下,不要过早地大投入、大幅度的学习草书,以阅读和理解为主,以学习实用的、简单的、繁体和简体统一的字为辅,慢慢积累学识和技能。
淳化阁帖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练字的广度和深度</h1>
同学们在觉得自己字丑,很迷茫,问老师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的字差在哪里,要怎么提高?”
很多很多丑字最大的问题就是闭门造车,自己“创造”一些笔画的写法,一些笔画的衔接方法,这些“创造”出来的错误不但会让字丑,而且显得很怪,甚至影响认读。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看,多看一些高水平的字帖,最好是古代的碑帖。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天、每次看一个作品,一个小作品,不求看懂,不求懂得欣赏,哪怕一次看到一个喜欢的字、喜欢的笔画,通过慢慢积累,会把“阅历”变成“阅力”。
随着欣赏的逐渐增多,我们大脑会自动地生成新的审美感觉,这就是书法的鉴赏力。
但是,写字毕竟是个技术活,最终还是需要提高技能的。
技能的提高唯有靠练习,靠科学方法,靠系统练习,靠毅力,靠积累。
只有系统化的逐渐攻克单字,攻克单字的每个笔画,才能彻底提高手对笔的控制,控制力是核心能力,是写好字的最基本能力。
一旦技能有了提高,我们在广度的阅读古代碑帖时,鉴赏力也会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