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在大師評圖欄目中,Jerry蜀黍将分析一張在全世界範圍内得獎或者入圍的精彩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從拍攝故事、物種行為、器材參數、拍攝地資訊等方面給大家呈現照片背後的更多精彩内容。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繼續是2016年WPY野生動物攝影大賽水下組别的一張入圍作品,來自于法國攝影師Greg Lecoeur在南非的聖約翰斯港所拍攝的沙丁魚遷徙途中捕獵的精彩場面。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照片故事

對攝影師格雷格來說,一年一度的沙丁魚大遷徙是他認為地球上最偉大的遷徙盛況,但他在海上搜尋了兩周時間以後,隻遇到兩次魚群,有一次能見度很差,無法拍攝,另外一次就是照片中的這次,他說這種沙丁魚的名字叫做“紅眼小鳍圓腹鲱”,對魚類不了解,如果有專業人士歡迎指正。當時一隻南非鲣鳥在畫面中間俯沖下來捕魚成功,右側有海豚也在捕魚吃,場面非常刺激精彩。

沙丁魚遷徙小知識

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個著名的沙丁魚遷徙,每年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在5月-7月間,數以十億計的沙丁魚從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淺灘沿着南非東海岸一直往北,遷徙距離在1000公裡左右,最後抵達德班附近海域。

在遷徙過程中,整個沙丁魚群可以達到長約7公裡,寬1-2公裡,厚度30米的巨大魚群,就好像近海的一條黑色魚帶往北行進,在空中都可以明顯看到,這就是著名的沙丁魚大遷徙。

這沙丁魚其實就是鲱科魚類中那些可食用魚類的統稱,這些沙丁魚身體細長條,并不大,差不多10厘米至15厘米,但肉質鮮美,加上數量衆多,無論是對于人類來說,還是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來說,都是一頓饕餮大餐,而且還是吃不完的那種。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對于沙丁魚來說,面臨着衆多的獵食者,但是繁衍下一代的使命讓它們矢志不渝。而對于海洋中的獵食者來說,能夠加入到這場大餐中是不可缺少的。首當其沖的就是上萬頭的海豚,它們速度很快,感覺到沙丁魚魚群遷徙以後,馬上從幾百上千公裡附近聚集過來,從下方利用氣泡把沙丁魚群趕到海面上來,讓它們形成保護狀态,也就是沙丁魚球,此時這些沙丁魚統一行動,形成一個差不多10-20米直徑的魚球,減少被吃的機率。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此時其它的捕獵者也會相繼加入,比如鲸,尤其是布氏鲸,往往從下方往上一口将成噸的海水和魚群吞入。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還有虎鲸、鲨魚等海洋中比較兇猛的獵食者。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當然空中也少不了進攻的獵食者,最厲害最成功的就是南非鲣鳥了,成千上萬的南非鲣鳥也會及時洞察到沙丁魚遷徙的程序,緊随其後,當海豚和鲸發起進攻,把沙丁魚群逼到水面上,形成魚球的時候,這些南非鲣鳥會在空中盤旋,然後俯沖而下,同時收起翅膀,像離弦之箭一般筆直的插入海水中,速度可以達到近100公裡每小時。

在水下它們可以短暫的潛水,不超過30米,捕獲到沙丁魚後再傳回海面上。是以沙丁魚遷徙也是很多攝影師和野生動物紀錄片拍攝者最向往拍攝的主題,從空中到海面再到水下的立體戰場,當然要觀賞還是在大海裡,但因為海浪很大,拍攝難度極高,是以之前影像也不多。

畫面解讀

再說回這張照片,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這張照片較為完整的呈現沙丁魚遷徙過程中的獵殺場景。以前看到過海豚獵殺的,也有單獨南非鲣鳥獵殺的,但是如此完整,既有南非鲣鳥,也有較為完整的魚群,以及海豚也在捕食的場景,就比較精彩了。

其次精準完美的交代了不同動物的行為,都是在水下世界,比如南非鲣鳥俯沖而下潛水捕魚這個行為,尤其是翅膀收起來,入水形成的一條白色氣泡柱,同時巨大的聲響可以把水面以下1-2米的魚震暈,之後南非鲣鳥就可以利用腳蹼在水下潛水,把魚叼到嘴巴裡吞入腹中,然後浮出水面,很形象刻畫出了南非鲣鳥的捕魚行為。

再來看魚群,沙丁魚數量衆多,遊速很快,集體行動,但會被海豚分割成一個個剛才說過的魚球,但還是統一行動,減少被吃的機率。而一邊的海豚則是利用更快的遊速一條條捕食沙丁魚。行為都不一樣,政策都不同。當然這些原本沒有關系的物種,比如鲨魚、鲸、海豚、鲣鳥,在同樣豐富的食物面前,變成了戰友。

還有就是畫面的平衡感和故事性,畫面内容比較多,雖然都是同一場景下的元素,但是如果雜亂的放到一起,那畫面的可觀賞性就會差很多。

攝影師挑選的這張就很好,主次分明,南非鲣鳥相當于是主角,占據中間位置,且其行為最明顯标志,海豚在右側屬于配角,相對行為不如鲣鳥來的明顯,也不會搶鏡頭。南非鲣鳥入水的氣泡柱将畫面一分為二,典型的中分,魚群也是以被分成左右兩群。這氣泡柱的線條和色彩以及魚群的行狀和閃光燈打上去的銀色反光,都是給畫面增加閱讀性的要素。

攝影師構圖的時候也是往上45度角的仰拍,可以看到海面,也交代了獵殺場所在大海的深度位置。攝影師能夠在海浪較大的區域保持平衡,面對時時刻刻瞬間都有變化的場景能夠把握這麼好的構圖,搶到這麼精彩的畫面,的确不容易。拍攝這種場面主要用超廣角或者魚眼鏡頭,表現更廣的場景。攝影師用的F9小光圈也確定了景深深度。

技術參數

拍攝器材:Nikon D7000 + Tokina 10-17mm f3.5-4.5鏡頭(拍攝焦端10mm) + Nauticam防水罩,以及兩個Ikelite DS160閃光裝置。拍攝參數:ISO 200,F9,1/200秒。攝影師個人網站www.greglecoeur.com

以上就是Jerry蜀黍新開欄目——大師評圖今天分享的内容。

如果你對于這個欄目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或者有特别想讓Jerry蜀黍來點評和分享的國内外精彩野生動物照片,可以随時留言聯系我們哦~~我們下次見!!!

大師評圖VOL.76丨沙丁魚的遷徙,鲣鳥的狂歡

歡迎關注野去自然旅行資訊公衆号(yetravel2014),或登入野去官網(www.yetravel.com)擷取更多自然内容和旅行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