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斑姬地鸠現身西雙版納植物園,系中國鳥類新紀錄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月21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下稱:西雙版納植物園)獲悉,植物園一從業人員17日在職工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觀察和拍攝到3隻斑姬地鸠(Geopelia striata),為中國鳥類新紀錄。

斑姬地鸠發現者、西雙版納植物園進階工程師趙江波博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考慮到斑姬地鸠多年前在泰國北部和寮國中部就已有紀錄,與其他鳥類專家交流後,可推測這3隻為自然擴散。”

斑姬地鸠現身西雙版納植物園,系中國鳥類新紀錄

1月7日下午,趙江波在西雙版納植物園曼安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拍攝到1隻斑姬地鸠。受訪者供圖

發現者:最終拍攝到木瓜樹上的1隻

1月21日上午,斑姬地鸠發現者、西雙版納植物園進階工程師趙江波博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7日16時許,他在與園區一江之隔的曼安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遛娃”時,發現有3隻形似斑姬地鸠的小鴿子在地面覓食。

據趙江波觀察,鳥上體以棕灰色為主,有幾道黑色橫紋,喙及臉部呈淺灰色,尾部較細長。當他走近,3隻鳥被驚飛,其中1隻飛走,另外2隻飛上了近處的一棵木瓜樹。

“我掏出手機時,木瓜樹上的又飛走了1隻,最終隻拍到1隻。”趙江波說,相片的拍攝時間為16時25分。

具有10餘年觀鳥經驗的趙江波此前在泰國和高棉均看到過斑姬地鸠,“在東南亞地區,這是很受歡迎的籠養鳥,尤其在印度尼西亞。”

趙江波在查閱《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雲南鳥類志》、《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 (第三版)》及最新版本的《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8.0》等資料後,确定他看見的3隻鳥有别于此前中國記錄到的任何鳥種。

随後,他又與中山大學生态學院劉陽副教授、成都觀鳥會朱磊博士、雲南盈江鳥會曾祥樂、《中國鳥類觀察》危骞編輯等專家交流,結合查閱的《世界鳥類手冊》中記述的斑姬地鸠(Geopelia striata)特征,發現3隻鳥的形态特征與斑姬地鸠高度吻合,“可确認無誤就是斑姬地鸠。”

斑姬地鸠現身西雙版納植物園,系中國鳥類新紀錄

2016年12月19日,趙江波在泰國清邁拍攝到的斑姬地鸠。受訪者供圖

新紀錄到的3隻斑姬地鸠可推測為自然擴散

“值得一提的是,該鳥曾被人為引入台灣省,但并未列入《台灣鳥類志》,而是被定義為具有潛在威脅的外來鳥類。是以,不能算進台灣省的鳥類記錄。”趙江波表示,這意味着,其發現的3隻斑姬地鸠确系中國鳥類新紀錄。

據趙江波介紹,西雙版納村寨及花鳥市場地區未見飼養售賣該鳥種,且觀察到的3隻斑姬地鸠羽毛完整、精神狀态正常,是以排除寵物貿易和籠養逃逸的可能,“再考慮到斑姬地鸠多年前在泰國北部和寮國中部就已有紀錄,與其他鳥類專家交流後,可推測這3隻為自然擴散。”

“這是我們植物園發現的第4個中國鳥類新紀錄,2009年發現了褐喉食蜜鳥,2014年發現了長尾鹦雀,2019年發現了白眉黃臀鹎。” 趙江波補充道,“近20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約有3至4個鳥類新紀錄。”

公開資料顯示,斑姬地鸠原産于馬來半島、大巽他群島至菲律賓群島,由于寵物貿易、人為引種及自然擴散,現已在寮國、泰國、越南、高棉、塔希提島、新喀裡多尼亞、夏威夷、塞昔耳、模裡西斯、馬拉加西等地被發現或形成種群。

校對 李立軍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