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亞灣的水深邃而又清澈,每一隻海鳥,都是它流浪歸來的靈魂。它們逐風,它們踏浪,它們帶着每一個島嶼上的手信,在黃昏時分投入到大亞灣的懷抱。澳頭港的漁船一字排開,桅杆是海鳥們回家的燈塔,客家女人拎着水桶,在甲闆上分揀着魚蝦,寬大草帽周圍的黑色遮布在晚風裡擺動。海鷗是一群淘氣的孩子,圍在她們身邊搶食小魚蝦,她們時不時揚一下胳膊,海鷗展翅躲開,但馬上又飛過來。 “海風掠,浪花飄,我是大亞灣裡一隻鳥”。踏上澳頭港,見到這些淘氣的海鷗在漁船間穿梭,我立刻想起來這首兒歌。海風撲面吹來,我也變成了一隻海鳥,迎着初夏的季候風,在此起彼伏的浪花上翺翔。海風裡,有山,有水,有陽光,更有懷抱世界的情愫。滿山的石頭,屹立在海灣的肩膀上,當我輕輕觸摸它經曆千萬年風雨的皮膚,我看到了一粒粒斑駁的砂石。雖經曆了多少世紀的煉獄,卻保持着古生代的火和光。一隻隻細小的螺蛳,都是它的子民,它們附在砂石的周圍,避風,躲浪,仰望星空,聽海鳥啁啾。一往情深的海水,躲過油污,躲過破壞,保持了來自大自然深處的蔚藍。帶魚蜿蜒遊弋,石斑側身而過,江珧蛤張開殼喙。每一個斑紋,每一支觸角,都是那麼的清晰。幼小的牡蛎,把自己排成一片,緊緊抓住岩石,聚內建一個團體,一個家庭,在海水的輕撫下慢慢成長。擁有如此清澈的家園,它們是多麼幸運啊!聲聲不息的浪濤,是它們歡呼的歌聲;亘古不變的半日潮,是它們逐浪的滑闆。
我站在沙灘呐喊,岸邊樹影婆娑;我駐足海島沉思,海刀豆低頭不語。海馬齒的花細碎如米,升馬唐枝幹橫亘岩石。她們為岩石做綠色伴侶,她們為海鳥搭建栖息天堂。一片片細小的葉子,都是陽光和雨水的恩賜,都是經久不衰的生命之光。善良的人啊,請不要踩她,請不要折斷她的枝葉,她們發誓永不離開島嶼,不讓岩石孤獨,不讓海鳥哭泣,不讓大亞灣的山水失去生命的情懷。甲闆上海鷗叫聲嘹亮,迎着風,我想飛翔。掠過三門島,看島上山巒疊翠;飛越大甲島,踩沙灘濕軟細滑。我想看巽寮灣的日出,看鳌頭灣的魚蝦,聽清泉寺鐘聲,踏熊貓金海岸。海面上波浪悠長,迎着風,我想飛翔,想與海浪共舞,和魚蝦同行,領略大海一望無際的胸廓。天藍沙白,海曙無垠,我翺翔于藍天,俯沖到水面,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廣闊的天地間,是我們跟自己和解的胸懷。站在甲闆上,我小心翼翼,生怕掉下一粒灰塵,破壞了它的甯靜,玷污了它的清澈。保護區的人們已經呼吸了它的氣息,和它融為一體,當海水遭受侵犯,他們會心疼;當魚兒擱淺沙灘,他們會流淚;當海島失去了子民,他們的眼睛會變得黯淡無光。擱淺的海龜,受傷的玳瑁,都是他們收養的孩子,連一隻誤闖漁網的真鲷,也完好無損地回到了大海的懷抱。大亞灣,你是人們休養生息的避風港,快速騰飛的踏腳石。我願意放下漁網,放下鐮刀,放下來自内心的浮躁,和你一起守候,和你一起瞭望,守候大自然恩賜的風光,瞭望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崔加榮,男,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沈丘縣,現居惠州。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園洲詩詞協會常務副會長,在《中國文藝家》《神州》《星星》《星火》《青年作家》《唐山文學》等刊物發表作品上百篇,著有小說集《又見槐花開》《梅家灣》和詩集《花開四季》《在路上》《流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