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齒魚科最古老的化石新證據盤州暴魚 更新了人們對三疊紀海洋生态系統複蘇的認識】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團隊在貴州盤州發現2.44億年前一種大型的肉食性基幹新鳍魚類,命名為盤州暴魚。它體長26厘米,代表了疣齒魚科最古老的化石新證據,也是暴魚屬在貴州的首次發現。盤州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揭示了過去不為人知的疣齒魚科生态适應多樣性,更新了人們對三疊紀海洋生态系統複蘇的認識。研究發現,盤州暴魚進化出與之前發現的雲南暴魚及其他所有疣齒魚科魚類不同的生态适應,展現出更為“粗犷淩厲”的一面:具有粗大肥胖甚至有些駝背的身軀,滿頭密布較為粗大的瘤點,上、下颌口緣分别有五顆向前伸的大龅牙,口内還有碩大的研磨齒,令獵物不寒而栗。功能形态上分析,盤州暴魚比其他疣齒魚科魚類的遊泳速度都要略慢,但其遊泳平衡性能更好,有利于在海底岩礁等複雜的環境下運動和捕食。在食性方面,盤州暴魚更傾向于捕食底栖、遊泳速度較慢、帶硬殼的腹足類和雙殼類等獵物,而不是追逐捕食遊泳速度較快的魚類和頭足類等。盤州暴魚的發現進一步驗證了一個成熟而複雜的生态系統在中三疊世早期的華南海(東古特提斯洋)已經建立起來。(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齊芳)圖檔1、盤州暴魚複原圖;2、盤州暴雨正型标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

來源: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