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奧運會在東京悄無聲息地開幕了。
如果沒有特别關注,你可能完全不會在一堆八卦新聞裡留意到。
而這次奧運會對于各國運動員來說,都顯得格外艱難。
烏幹達運動員企圖脫隊,想黑在日本打工。俄羅斯運動員吐槽奧運會環境太過簡陋,天花闆低到頂頭,床鋪全是紙闆。
可是對于很多運動員來說,能參加這次奧運會,是他們人生僅此一次的體驗。
哪怕不能拿金牌,哪怕沒有喝彩聲,能夠再次站到奧運會賽場上,對他們而言,就已經勝利了。
這些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今年已經46歲,代表過3個國家、參加過8次奧運會的傳奇體操運動員,來自烏茲别克斯坦的丘索維金娜。
她以 46歲高齡,在平均年紀15歲的體操運動員裡,完全算得上“奶奶輩“。
在一群膠原蛋白飽滿的青春面龐裡,丘索維金娜布滿皺紋的樣子,格外紮眼。
8歲開始練習體操,16歲參加比賽拿金牌,22歲退役,27歲複出,至今參加過8次奧運會。
曾經的天才兒童、奧運冠軍,卻因為兒子意外發病,重新站上體操賽場。
對她而言,體操幾乎貫穿了她全部人生,給了她榮譽,也給了她傷痛,更給了她重新站起來的理由。
1975年,丘索維金娜出生在前蘇聯布哈拉市一個普通家庭。
不同于自己甜美可愛的長相,從小她便表現對各種運動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父母有些頭疼女兒太過于好動,在她7歲的時候,把她送到當地一家體操學校去上課。
想着反正她好動,正好讓她釋放一下過剩的精力。
個子嬌小、腿部肌肉力量發達的她,在各種項目測試中,都表現得十分優秀。
幾歲的小朋友,沒有不貪玩的,可是金娜卻總能認認真真完成教練布置的任務。
剛滿13歲,金娜就因為出色的表現被選拔進國家隊。
高強度的訓練,為國争光的壓力,讓她每次參加比賽,都感覺壓力山大。
她總是害怕會因為自己的失誤,影響整個團隊的成績。
可是比賽又沒有辦法逃避,隻好一次次,硬着頭皮上,賽場上她的表情永遠因為緊張而繃緊着。
直到1991年,16歲的丘索維金娜,代表獨聯體參加世錦賽,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塊金牌。
“當我站在世錦賽的領獎台上,聽着奏響的國歌,那個時候我明白了,這就是我要從事的事業。”
學了快10年體操,她第一次從比賽中感受到了快樂。
努力又有天賦的丘索維金娜,正值體操運動員黃金年齡,在賽場上所向無敵。
身材嬌小的她,在跳馬上自在地翻轉着身體,全場的鏡頭都緊緊追蹤着她的身影。
結果就當她拿下金牌,立志以後都要為國争光時,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蘇聯解體了!
一夜之間,金娜想為之奮鬥的祖國不複存在,她被迫改了國籍,加入了烏茲别克斯坦。
時代的潮流誰也不能改變,少女丘索維金娜的生活并沒有是以改變太多。
她每天照樣泡在訓練館,一場比賽比完,休息不過半天,又開始準備新的比賽。
年紀輕輕的丘索維金娜,在體操界的名氣早已如雷貫耳。
她的比賽動作一直以高難度著稱,國際體操聯合會裡,甚至有3個高難度動作以她的名字命名。
1996年,剛剛21歲的丘索維金娜,代表烏茲别克斯坦參加了亞特蘭大奧運會。
雖然并未拿下獎牌,但是她仍舊心滿意足地宣布退役。她決定轉換跑道,開始人生的新階段。
在事業上取得很大成就的丘索維金娜,也在她最美的年紀,遇到了和她共度一生的夫妻——摔跤運動員巴克德爾·克帕諾夫。
在一次兩個人都有參加的奧運會上,克帕諾夫一眼被嬌小可愛的丘索維金娜吸引住了,而丘索維金娜也對這個話不多但是會默默對她好的壯漢,産生了好感。
退役後的第二年,丘索維金娜和克帕諾夫在老家舉辦了簡單的婚禮。
兩個人過去都在為體育事業奮鬥,現在他們更想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
從7歲接觸體操,丘索維金娜大部分時間,都過着極其規律的生活。
早上5點起床開始訓練,晚上9點之前睡覺,是她每天雷打不動的安排。
她曾經也非常讨厭這個規則,想着退役後,一定要好好休息一下,每天都要睡到自然醒。
隻是不管她晚上多久睡覺,早上5點總是雷打不動醒來。她總是下意識地爬下床,準備換好衣服去訓練。
走到門口才反應過來,自己已經不用去了。
1999年,兒子阿廖莎出生了。
她像所有母親那樣,愛極了自己的孩子。每天光是看着兒子,哪怕帶娃再辛苦,她也忍不住嘴角上揚。
隻是随着兒子一天天長大,丘索維金娜對天天在家帶娃的日子,有了點厭倦。
有天她一個人出門散步,走着走着她不自覺地走到了之前的訓練館。
看到之前的教練和隊友,在場館裡揮汗如雨訓練着,她不自覺地挺起了身子,随時随地想投入其中。
丘索維金娜意識到自己,對于體操的愛在退役後的日子裡,從來沒有熄滅過。
她隻要一有空閑,腦子裡想的就是體操,她根本就不想離開賽場。
自己才24歲,還很年輕,我為什麼不再試試看繼續訓練呢?
回到家,丘索維金娜跟丈夫說了自己想複出的想法,她想回到她熱愛的賽場上去。
“家裡有我呢,你喜歡就去試試吧!”丈夫非常了解她的性格,他希望她開心,能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
剛當了媽媽的她,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體貼自己的丈夫和可愛的兒子,而現在她還能回到自己深愛的賽場上了。
隻是她永遠也想不到,這一次複出,她在賽場上整整呆了二十多年。
這其中,有她對體操的熱愛,更因為生活給她開了一個極其殘酷的玩笑。
2002年,丘索維金娜以27歲的“高齡”,宣布複出參賽。
安頓好父母和兒子,她和丈夫一起,随着烏茲别克斯坦代表團,去到南韓釜山參加亞運會。
雖然她退役了3年,而且還生了兒子,可是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發揮。
看着她在鞍馬和高低杠上像陀螺一般旋轉、落體,這個曾經的體操傳奇,還是像從前那樣厲害。
她毫不客氣地,一口氣拿下了跳馬和自由體操的金牌。
一下賽場,她立馬跑去公共電話亭,打了越洋電話給媽媽報喜,她更希望兒子阿廖莎能夠為自己自豪。
可是當電話撥通的那一刻,母親的一番話,讓她頓時沒有心情繼續比賽。
“親愛的,阿廖莎有些不太好,他咳血了,被送去了醫院。”母親着急地告訴她。
丘索維金娜挂了電話,再也多等不了一秒。第二天一早就跟丈夫一起,飛回了塔什幹。
飛機落地的那一刻,熱風吹到她的臉上,可是裡卻陣陣發涼。
夫妻兩人趕到醫院後,趕緊去問醫生情況,阿廖莎到底怎麼樣了?
“孩子得了白血病。”醫生平靜地告訴他們,簡單的一句話,擊得丘索維金娜幾乎暈倒在地。
“孩子的病情還處于早期,如果盡快輸血做化療,還可以遏制病情發展,不然孩子隻能等死。”醫生補充到,又給了她一線希望。
治療兒子的病需要花費一大筆錢,夫婦倆賣掉了在首都的一套房子和兩輛車。
相對于巨額的醫療費用,這僅僅是杯水車薪。
之前參加亞運會,丘索維金娜拿下金牌後,政府答應給她1萬美元的獎金。
比賽過去1年多,她在當地體操協會的幫助下,才終于拿到了這筆錢。
更糟糕的是,在當時的烏茲别克斯坦,想要治好阿廖莎的病,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大的醫院裡,幾個白血病人需要共用一根呼吸管,輸血的病房裡,甚至能夠見到蟑螂四處跑。
“帶你的兒子去别的地方吧,這裡治不好他了。”醫生告訴她。
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時候,朋友告訴她,在德國科隆有家醫院,可以治她兒子的病。
這個時候,她甚至困難到連路費都拿不出來了。
好在周圍的朋友們一起幫她籌錢,為了幫助兒子治療,金娜接受了德國一家俱樂部的邀請,去到德國訓練。
隻因為俱樂部答應她,可以給阿廖莎提供治療機會。
一邊是兒子的病情讓她提心吊膽,一邊是繁重的訓練,讓她不能掉以輕心。
她像端着兩碗水在往前跑,要盡快到達目的地,還不能讓碗裡的水灑出來。
剛剛得到一線希望的金娜,很快陷入新的困境。
雖然德國俱樂部幫她找到了醫院,可是醫藥費卻高達12萬歐元!
長期的體操訓練,養成了她極高的專注力,再難的動作也沒有吓退過她。
可是這次,她有些慌了神。
花了幾個小時冷靜下來,她決定哪怕再難,希望再渺茫,她也絕對不會放棄兒子的治療。
“我除了翻跟鬥,什麼都不會。”丘索維金娜有些迷茫。
在當時,拿到一塊世錦賽獎牌會有3000歐的獎金,而這是她唯一掙錢的管道。
丘索維金娜很快讓自己冷靜下來,她不敢多耽誤一分鐘,以免耽誤兒子治療。
她決定報名所有自己能比賽的體操項目,不管這些比賽有多難,因為隻有多參加,她才有更多機會拿獎金。
丈夫的比賽沒有她掙得多,是以選擇留在家裡照顧兒子。
物質條件的艱難,并沒有擊垮他們,救兒子的共同目标,把夫妻倆緊緊團結在一起。
走投無路的丘索維金娜帶着兒子來到科隆,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她也絕對不會放棄。
對于這位名震體壇的名将,德國也給予了很高的尊重。
他們把阿廖莎安排在科隆大學接受治療,金娜不僅可以在德國隊參加訓練,同時可以繼續為烏茲别克斯坦比賽。
在金娜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德國的幫助是她能抓住唯一的救命稻草。
為了報恩,金娜在2006年申請加入德國籍,并且代表德國參加比賽。
消息傳回烏茲别克斯坦後,金娜被罵得體無完膚,說她是賣國賊,已經是最溫和的攻擊。
“我想不到别的辦法,我兒子的救命錢還是不夠,是以我願意加入德國隊,就這麼簡單。”
為了兒子,她沒有别的選擇,别人的不解,她更加沒時間去解釋。
“體操是一項運動,當你站到器械前,你不能有任何多餘的想法,否則一切都會糟糕。”
不讓這些聲音影響自己,金娜不上網也不看任何報紙。除了去醫院看兒子,她就在訓練館裡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動作。
面對十幾歲的對手,金娜明白自己在體力和年齡上的弱勢,可是她有着對手們無法對比的經驗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在賽場上,裁判不會因為她對兒子的愛給她高分,她面對的完全是實力的較量。
一次, 金娜在賽場上看到一個俄羅斯小姑娘,做出了非常高難度的體操動作。
為了學會這個動作,她找到對方的比賽錄像,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練習。
一天練3個小時,花了整整2個星期,她終于學會了這個動作。
2008年,當她代表德國參加北京奧運會時,這個33歲的阿姨讓很多人表示費解。
直到人們了解背後的故事,才明白她有多不容易。
她剪着利落短發、手指關節因為長期訓練變得異常粗大,皮膚有些松弛,眼神卻異常堅定。
丘索維金娜動作幹脆、面無表情地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後,穩穩地落在地面。
全場發出了持久的掌聲,是給她出色的成績,同時也是對一個勇敢母親的敬佩。
那次比賽,丘索維金娜拿下了跳馬項目銀牌,要知道,當時的冠軍洪恩貞比她小14歲,季軍程菲比她小13歲。
相對于賽場上的勝利,更讓她高興的是,兒子阿廖莎病情的好轉。
或許是她的誠意感動了上天,2008年後,阿廖莎的病情逐漸穩定。
可是丘索維金娜仍舊不敢放松,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她依舊玩命訓練,除非站不起來,否則絕不休息。
越怕什麼越來什麼。
2009年,在瑞士舉行的國際體操比賽上,金娜在完成空中動作後,因為落地不穩,整個右腳跟的跟腱摔到斷裂。
像有人砍斷了她的腳一般,她疼得立刻蜷縮在地上,幾乎不能呼吸,隻能被人抱着下了場。
對體操運動員而言,跟腱斷裂就像飛行員失明一樣。所有人都覺得,她這次肯定要告别賽場了。
直到2011年,丘索維金娜出現在了柏林歐洲體操錦标賽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她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而右腳跟上那道扭曲的傷疤,提醒着人們,她重新站了起來。
“每個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絕望過戰鬥過,最後都戰勝了自己。”丘索維金娜淡淡地表示,她并不想靠展示自己的苦難獲得同情。
2013年,這個為了兒子,幾乎是在搏命比賽的媽媽,終于赢得了她最想要的東西。
醫生告訴他,阿廖莎的病已經完全康複了。
金娜激動地抱住兒子,她不想再失去他。
從這一刻起,她不用再為了兒子的病、為了掙錢去比賽了。她可以稍稍松一口氣了,可是她并沒有打算停下來。
為了給兒子治病,她在賽場上堅持了20幾年,可是說到底,也離不開她對體操事業的熱愛。
從7歲起練體操,體操幾乎是她人生的全部,變得跟她的呼吸一樣不可分割。
少女時期,她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比賽,當了媽媽後,她為了兒子的生存而比賽。
“阿廖莎現在生活得很好,我終于可以把比賽當成一種享受,可以為自己比賽了。”
這個身高153,體重不過90斤的小個女人,身體蘊藏的能量,遠遠超出大家的想象。
2014年,從德國回來的丘索維金娜,以亞洲體操運動員的身份征戰仁川亞運會,摘得跳馬銀牌。
當她完成最後一跳時,現場的人們起身向這位偉大的運動員緻敬!
更讓人驚訝的是,她決定繼續征戰奧運會。
41歲高齡參加體操比賽,7次參加奧運會,盡管金娜最後在比賽中隻獲得第七名。
她的出現,早已打破吉尼斯記錄,成為傳奇。
裡約奧運會後,金娜表示自己比完賽就要退役了。
但是僅僅過了3天,她變卦了。
“我說了我要退役,但第二天一早醒來,我又覺得我還可以繼續比賽。”金娜直白地告訴記者。
“真的是因為喜歡,我是這個賽場上年紀最大的,這些小姑娘都叫我體操奶奶。能在場上一天,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
7月25日,46歲的丘索維金娜出現在東京奧運會,體操資格賽賽場上。
她挑戰了最高難度的動作,最終得分14.166分,止步第11名,無緣總決賽。
她面不改色地結束了比賽,跟一群和自己兒子差不多大的對手擊掌打氣。
下場後,她再也無法抑制内心的情緒,撲倒在教練的懷中,哭成了淚人。
情緒平複後,她再次傳回場上,向觀衆席飛吻示意,并對着鏡頭揮手告别。
這次她真的要對賽場說再見了。
這個被稱為“體操活化石”、“體操怪物”的小個子女人,靠着對兒子的愛,對體操的專注,在強手如林的賽場上,艱難地奮鬥着,不斷地創造出奇迹。
遇到波折,她沒有退縮,而是堅強地站了起來。赢回兒子的生機,争回自己的尊嚴。
這不僅是為母則剛的勇氣,更是愈挫愈強的奧運精神。
作者:沅寶味方槍槍
參考資料:
1、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丘索維金娜—體操界的活化石》
2、網易體育《44歲,将第八次參加奧運—丘索維金娜:兒子,你要成年了,生日快樂!》
3、中國青年報《丘索維金娜:母愛戰勝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