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烈後代和代表人士重返辛亥革命策源地

中新社廣州10月12日電 題:英烈後代和代表人士重返辛亥革命策源地

中新社記者 王捷先

在廣州中山紀念堂的木棉樹下,孫中山先生曾侄孫女孫雅麗對記者說,中國走過了很不容易的路,未來也會面對很多挑戰,此時我們更要緬懷革命先輩、學習他們的教誨,重溫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振興中華”“共進大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廣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他所上司的革命正是從廣東開始。從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到今日中國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百年來廣東大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也是中國革命建設的縮影。近日,部分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活動嘉賓參訪團成員赴廣東省廣州、中山參訪,憶往昔、觀今朝。

衛兵列隊、衆人肅穆,參訪團在中山紀念堂廣場舉行莊嚴的拜谒儀式,向孫中山先生銅像敬獻花籃。孫中山曾外孫王志纮整理花籃緞帶後表示,孫中山先生為實作“天下為公”奮鬥了一生,今天的時代雖然已經與他所處的時代完全不同,但這四個字依然激勵着中國人民,依然是中國人民的奮鬥目标。“這四個字也提醒着我們,要繼續傳承孫中山精神,團結一緻向前走。”

“浩氣長存”。位于廣州市越秀區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紀念着1911年“三·二九”起義犧牲烈士。參訪團慢步走過230米軸線,向革命先驅緻敬。黃花崗起義的革命志士丘哲之子丘浩章幼年起常随父輩到此緬懷,他講述,110年前父輩們追随孫中山先生發動和參與了辛亥革命,我們這一代見證中國共産黨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辛亥革命父輩們當年的夙願,已經或正在一步步實作。

在中山市翠亨村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内,一棵酸子樹生機勃勃。1883年,孫中山先生從檀香山帶回并栽種樹種。據紀念館講解員介紹,多年來紀念館人員不斷培栽這棵酸子樹的新枝,保證中山先生親手種下的樹木長久留存。

“樹木更茂密了。”10年前,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梁冠軍曾到訪于此,他感慨道,園區的樹木很像祖國的發展,枝繁葉茂;對于廣大海外僑胞,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發揚中山先生精神,團結合作,共同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出力。

澳門嘉賓代表、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張宗真對中新社記者說,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中山市,現在已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重要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曆史機遇,也是港澳實作經濟騰飛的重大機會,港澳人士積極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也是紀念辛亥革命的最好方式。

全國政協常委、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許榮茂表示,非常榮幸與各位先輩後裔、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代表一起參加這樣有深刻意義的活動;展望新時代,我們會更加堅守愛國信念,勇于開拓創新,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拼搏奮鬥。

烽煙散去。夜空下,被稱為“小蠻腰”的廣州塔在珠江畔閃耀絢爛顔色,燈火裡的廣東活力四射。(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