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曆史深處】,看軍人時代,讀懂近代軍閥!
上一期《看晚清最後的精銳武衛軍是如何組建的?》我們介紹武衛軍組建,武衛軍當時現存的四支軍隊中的三支——袁世凱的建立陸軍、聶士成的武毅軍、董福祥的甘軍,之前我們都介紹過。這一期,我們介紹武衛軍中的另外一支,也是在曆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毅軍。
在武衛軍前後左右四支軍隊中,毅軍建立的年頭是最早的,而且這支軍隊一直活躍到北洋末期。以一個軍隊的壽命而言,毅軍絕對是是長壽。而且經曆過安徽撚亂平定、西北回亂平定及新疆收複、北韓與日作戰、遼東甲午戰争,以及之後的抗擊八國聯軍,而且編制和序列一直儲存到了北洋後期。【曆史深處】這一期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曾經是武衛左軍的毅軍。

圖1、宋慶
要說到毅軍,就一定要說到他的創始人宋慶。宋慶是山東蓬萊人,和戚繼光是老鄉。一開始宋慶在亳州知州宮國勳的府上做衛士。正好趕上撚軍投誠,于是宋慶就被任命為統帶,号奇勝營。就這麼個偶然的機會,宋慶的軍旅生涯就從此開始。在之後平定撚亂的過程中,宋慶因受到袁世凱叔祖袁甲三的賞識加上作戰有功,宋慶被連續提拔升為總兵,并被賜“毅勇巴圖魯”勇号,而且恰巧安徽巡撫裁撤淮軍,有三個營撥倒宋慶帳下,從此宋慶帶領的這支軍隊就以宋慶的勇号為名——毅軍。
在之後毅軍在平定撚亂過程中頻立戰功,縱橫于豫、皖、直、鄂、魯五省,專剿撚軍。撚亂平定之後,其他部隊多被裁撤,但毅軍因戰功一直保留并擴充至十營左右,是河南兩大留防勇營中的一個。
圖2、馬玉昆
1869年左宗棠出征西北的隊伍中也有宋慶的毅軍。在新疆收複,西北基本平定之後,毅軍又長期屯兵在西北。一直到1880年,因為中俄關系緊張,毅軍才調防旅順。因為之後一直在旅順駐守到1894年。
因為在旅順駐守的關系,毅軍成了卷入甲午戰争最早的部隊。想比其他參戰的淮軍嫡系主力盛字軍、銘軍等,毅軍表現出了更強的戰鬥力。雖然對甲午整個的戰局沒有影響,但因為在甲午戰争中的突出變現,毅軍在甲午戰後沒有被裁撤,而是加強了軍備。甲午戰争可以說是毅軍最為輝煌的時候,先後參加了平壤之役、九連城之役、旅順海城諸役、營口田台莊之役等,而且取得過甲午陸戰中清軍少有的幾次勝利。
圖3、姜桂題
甲午戰後,毅軍和武毅軍成為被清廷保留的兩支軍隊。毅軍在甲午戰後的實力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被加強,而且全軍更換形式槍炮。1899年,毅軍被編入武衛軍,為左軍,駐山海關内外。在緊接着的庚子之變中,毅軍曾和武毅軍一起防衛天津。天津失守後,毅軍一路潰退到北京南苑。之後慈禧西行,一路是由毅軍護駕。
毅軍經過庚子之變,戰鬥中雖有損傷,但由于整編了部分武毅軍,實力反而有所增強。日俄戰争的時候,毅軍在熱河駐紮戒備。
毅軍先後經曆了四任統領,前三位都鼎鼎大名,分别是宋慶、馬玉昆、姜桂題,最後一任是米振标。其中宋慶從毅軍建立,一直做統領做到1902年。馬玉昆接替之後,也做到了1908年病逝。1908年之後,姜桂題繼任。在姜桂題任上,毅軍橫跨了大清與民國。一直到1922年,姜桂題病逝,之後兩個月才有米振标接任,當時已不稱統領,而改為司令。在米振标任上,在北洋軍閥混戰中,毅軍在1927年被奉軍整編,從曆史中徹底消亡。
【曆史深處】這一期關于毅軍的介紹就到這裡。關于毅軍的話題還有很多,比如它的前三位統領,比如和它有關的北洋派系,以及出身于毅軍的人(包括張作霖等),歡迎關注!
曆史深處之【軍人時代】,和您一起解讀近代中國的軍人政客們,各大媒體平台搜尋【曆史深處】關注即可,微信公衆号:lishi_sheng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