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作者:熊貓音樂站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1905電影網專稿10月22日,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華誠電影電視數位元組目有限公司及中央黨校大有影視中心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演員》專家研讨會在京舉行。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總編輯、黨委副書記張玲,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副總編輯王平久,北京電影學院著名教授司徒兆敦教授,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孫崇磊,電影《演員》導演潘奕霖,來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電影報》《北京青年報》以及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機關的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讨會。

紀錄電影《演員》是中國首部探讨演員德藝的電影。影片以“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為切入點,曆時五年、以多種形式進行記錄,講述于藍、秦怡、田華、于洋、王曉棠、金迪、謝芳、祝希娟、牛犇等老一輩電影表演藝術家的從影經曆和藝術成就,挖掘他們對于演員這一職業超過半個世紀的感悟和思考,并以他們塑造的經典電影形象向中國電影緻敬。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總編輯張玲主持研讨會,她首先簡述了紀錄電影《演員》的創作緣起,“幾年來,我們是懷着誠惶誠恐之心,懷着對老藝術家的尊敬,懷着對表演藝術的尊敬,懷着對中國電影的一種緻敬的心情,做的這部片子。我們試圖通過對這些健在的‘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的訪談和紀錄,展現老一輩中國電影藝術家群體的風采。”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司徒兆敦深情發言:“我一邊看電影,一邊為我們老一輩的這種敬業精神,這種事業心,這種儀式感,這種莊重,感佩不已,盡管我對他們非常熟悉,這部電影依然喚起了我内心對他們深深的愛,我覺得我們應該把老一輩藝術家對待演員這份職業的敬業和莊重、‘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的這種精神,繼承下去,紀錄電影《演員》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這是最重要的東西。”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随後,與會專家對紀錄電影《演員》的題材内容、時代背景、創作手法與價值意義等進行了深入讨論和交流。

在題材背景上,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高度肯定了《演員》的特殊價值,“22大電影明星是我們共和國文化史和發展史上一段非常絢麗的篇章,也是中國特色的一個創舉,它對于中國電影文化、對于中國整個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的塑造産生了重大影響。這部電影是以導演潘奕霖為代表的團隊和整個電影頻道多年來為中國特色的電影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從演員明星的視角切入,生動的記錄、深刻的記錄和有意義、有價值的記錄的一個标志性的成果。”同時他認為影片深刻地揭示了演員精神和中國演員精神,“什麼是演員精神?演員精神就是戲比天大,為藝術獻身,這是演員精神。什麼是中國演員精神?就是我們的電影、我們的藝術是為黨服務的,是為國家服務的,是為時代服務的,最重要的是為人民服務的。”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贊揚道,這部電影是導演潘奕霖的個人情懷之作,是他基于個人對于電影和演員的了解之上做出的一部作者性紀錄片,“正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之上,我特别佩服電影頻道和相關出品方對一個作者的支援,因為這樣題材的電影不太可能有很高的票房,它更大的意義是文化積累和曆史傳承,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還願意支援這部電影非常難得,它也說明了電影頻道作為一個重要的媒介,對電影本身的曆史,對電影史電影這樣的一種類型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并且把它放到了個人創作的層面,這也是我們中國電影文化的一個進步。”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孫崇磊特别強調了影片展現出來的文藝工作者肩負着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演員的社會力量大,更應該有高遠的志向,有高尚的情操,為社會做好表率。老一輩已經在這方面樹立了很好的标杆和榜樣,後繼者更應該有這種傳承,把這種精神發揚下去,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意義所在。這部影片還可以在推動電影界的行風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何來加強電影界的行風建設,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個影片有非常好的參考價值,我們在以後的職業道德和教育教育訓練中可以放這樣一些影片來教育人、感染人、啟迪人。”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中央黨校大有影視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君結合時下演藝圈的熱點強調影片的價值,“我們在傳播這部片子的時候,可能要更多思考藝德是由什麼來塑造的,當我們不斷地說現在演藝圈老出問題的時候,大家就要問,今天演員的藝德來自于什麼?這部片子給了很好的回答,它來自于時代的塑造,時代對我們演員的塑造。演員要能夠代表時代,我們通過這部影片來呼籲改變整個文藝和電影的社會生态環境。”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在價值意義上,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影片的搶救性紀錄“對了解中國電影的曆史、了解中國電影人的一個精神的傳承,以及在我們新時代如何進一步發揚光大,為電影強國建設作出我們的貢獻,都有特别的價值。”同時影片對于當下的意義在于建立了正面的引導,“要有更多這樣建設性的精神理論、價值的力量和藝德的力量,以及他們對于藝術精益求精的力量。”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國濤從史料典藏價值、回應時代的現實意義高度肯定《演員》,“制作團隊特别用心,影片創意可能從2002年就已經埋下了種子,他們搶救式記錄了一段豐富厚重的曆史,這是史料典藏的價值。而作品在當下這個節點推出,正好是回應時代的一種現實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主任劉軍認為,影片的藝術性與題材相得益彰,“咱們的22大電影明星一定要有相比對的電影作品來表現他們,除了他們以前拍攝過的電影和塑造過的經典角色,我們還需要新的創作來表現,我覺得潘奕霖導演的這部《演員》達到了這樣的水準。” “我們究竟怎麼表演?表演人才怎麼培養?對表演藝術新的發展是什麼?我覺得這部紀錄電影,真的是把我們演員、老的藝術家對表演的智慧性的思考表達了出來。”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在創作手法上,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田卉群則認為,影片“有作為紀錄片來講特别節制的美學,沒有大量的話外音,不去做特别主觀的一種引導,甚至沒有特别多的配樂,包括它潤物細無聲的轉場,都特别适合這部影片的調性,從容不迫,不刻意煽情,但卻讓觀衆特别感動。”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則從電影名稱出發,表示片名叫《演員》而不叫《藝術家》,有一種平視的态度,“他們把自己當成最普通的人,把演員看成一種職業,用一種專業的精神在诠釋自己的職業,這是非常重要的影片的高度。老藝術家們的敬業精神,紮根生活的态度,對角色的了解和認知,都是我們現在大力提倡的,也非常貼合我們當下對于文藝圈的整治方向,具有引領的作用。”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人民日報》文藝部理論評論室主編董陽,從電影學和電影理論的角度,提出了“明星”和“演員”的同與不同:“明星和演員到底是否一樣?在什麼意義上他們是一樣的,在什麼意義上又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今天我們說流量明星、飯圈文化、粉絲文化,尤其要把演員明星的機制研究清楚,明星是什麼?演員是什麼?我看這個片子非常感動,因為老一輩的電影演員對這個問題認識得非常清楚,對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作為一個普通的文藝工作者的位置有非常清醒的認識,用這部電影來認識當下的演員和明星的現象,有助于我們正确看待這個問題、正确解決這個問題,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當代電影》雜志主編、《中國電影報》社長皇甫宜川指出,“我覺得《演員》首先是影像的記錄,就是它的文獻價值,因為它是可以反複觀看的,就是100年以後,多少年以後,都可以再回到這樣一些曆史的現場去,去體會很多東西,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功德無量的。紀錄電影《演員》‘有元電影的一種味道’,是一部‘關于感動、關于曆史、關于表演、關于自信、關于演員之美、關于今天’的電影。”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看電影》雜志主編阿郎評價道:“我們經常聽到演員的信念感,我以前很難清晰地判斷什麼叫演員的信念感,是表演的時候對具體的人物、對具體角色的了解,還是說整個從業生涯的觀念?但這部電影中這些老藝術家所呈現出來的堅定的信念感,讓我特别難以忘懷。”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北京青年報》記者吳菲對影片如何面向年輕人推廣并喚起老一代影迷青春記憶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大家知道紀錄片的宣發很難,一部作品能夠呈現它的價值,很大一部分就是要讓人看到它,我們這部作品需要好好研究當下年輕觀衆接觸電影資訊的管道,通過他們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去抵達觀衆,讓觀衆感受到老一輩藝術家的個人魅力和這部電影的價值,吸引他們走進影院觀影,不能讓這麼好的電影悄無聲息地上映又消失了。”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沙丹在影片推廣方面提出了懇切的建議:電影當中有非常多的片段,是著名的網際網路當中再次翻紅的片段。比如說《牧馬人》中牛犇說“我給你找個媳婦”,前兩年成為網上最火的傳播模式。現在《長津湖》正火熱上映中,《演員》當中也有講上甘嶺那一段,可以結合老電影中的原始畫面和現在拍攝的畫面,尤其是老藝術家談到當年炮火把山頭給切了,可以通過短視訊的方式去推廣,讓大家看到當年的樣子。可以把它和我們宣傳倡導的“上甘嶺精神”關聯起來,這部片子的價值就已經展現了。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潘奕霖導演在最後誠懇表示,《演員》是他作為電影導演邁出的第一步,非常感謝各位專家對這部影片給予的高度評價和厚愛,希望今後在紀錄電影這一題材上持續創作,奉上更加成熟和優秀的電影作品。

《演員》專家研讨會舉行 呼喚傳承中國演員精神

研讨會共進行了近三個半小時,各位專家、學者踴躍發言、熱烈讨論,特别專注、認真地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分析和提煉了影片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大家一緻認為,紀錄電影《演員》中的老一輩電影藝術家和他們所代表的一代文藝工作者,用精湛的演技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銀幕形象,建構起一代電影人的光輝歲月,他們更以堅定的信仰追求、卓越的藝術才能、高尚的道德操守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老一輩藝術家用樸素的價值觀昭示了“演員”的本質——腳下有泥,心中有光,他們本着“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的精神追求,他們以角色打動人心、以作品反映時代、以職業傳遞信仰,始終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用自己的藝術生命诠釋着“德藝雙馨”四個字的深刻内涵。《演員》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通過這些曆史與現實交彙的光影紀錄,将老一輩中國演員的寶貴精神帶回當下,呼喚全社會共同傳承和弘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