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時不我待!
高明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明天正式開幕,将吹響新時代高明追趕超越、争當全市高品質發展新引擎的新号角。這既是市委對高明的殷切期盼,也是高明自我突圍的必然選擇。
高明将牢牢把握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規劃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站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佛山發展需要的高度,進一步找準高明未來發展的坐标定位,更好地在發展大局中扛起責任、展現擔當、作出貢獻,争當全市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周予江攝
地理位置的天然劣勢,讓高明的發展受到了制約。但高明通過自我突破,打造出全國聞名的産業品牌,顯示出強大的發展韌性。
上世紀80年代,剛剛恢複建制的高明還隻是一個農業大縣。
事實上,坐落于中國四大糧倉之一——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的高明,早在計劃經濟時代就是佛山重要的糧倉。
明城鎮崇步萬畝稻田。賴志華攝
當時,高明每年需向國家上調5500萬公斤糧食,按當時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300公斤,這個數量放在整個珠三角地區實屬前列。
1981年恢複建制後的高明百廢待興,全縣沒有一寸硬底化公路,對外交通不便,跨越西江還得靠擺渡。
在這樣的劣勢下,高明展現出發展韌性和突圍決心。
上世紀80年代末,高明開始了一系列堪稱創舉的城建舉動:全民自籌資金建造高明大橋,打開向東的咽喉之路;首開全國縣域到轄區外借地修路的先河——在南海、順德征地建設龍高路,直接接通佛開高速……
高明大橋。葉軍林攝
随後,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高明工業化迅速起跑,其中塑膠、水泥、輕紡等産業異軍突起,在高明工業化初期挑起了大梁。
香港溢達集團進入高明投資,與高明棉紡廠等機關合資興建了高豐針織企業有限公司和日登制衣輔料有限公司。其中,前者是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前身,如今,該企業已成為全國紡織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
在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數字印花工廠中的房間裡,技術人員正在操縱印花機。洪海攝
在高手如林的佛山,高明選擇換道超車,放棄村村點火冒煙的粗放發展模式,用平台經濟作為突破口,實作飛躍式發展。
2002年,高明将分散于當時全區9個鎮街的25個工業園整合為一個滄江工業園。在佛山的大家庭裡,高明充分利用相對後發優勢,為發展園區經濟打下堅實的基礎。
劉世輝攝
整合一年後,滄江工業園就被認定為全國第36個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産業基地。依托園區平台,高明積極承接珠三角先發地區産業轉移,加速推動高明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時,高明區不斷完善園區配套和政府服務,使滄江工業園迅速成為高明工業騰飛的巨大引擎。
十幾年來,海天味業、佛山照明、中油高富、本田金屬等一批帶動力強、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紛紛進駐滄江工業園,撐起了高明工業的骨架脊梁。不僅如此,在園區内部,很多優質企業正在叢集發展,如海天味業先後吸引了華興玻璃、和旺塑膠、南方包裝等企業與之相配套;中油高富主動延伸産業鍊,連續吸引了中油佳彙和江蘇天諾進駐高明等,迅速增加了高明産業堆頭。
海天味業廠區。盧耀輝
2006年至2011年,高明招商引資總額突破500億元,億元以上項目超100個;全區GDP則由2005年的159億元,增至2012年的505.32億元,其中荷城街道成為首個工業總産值超千億元的經濟強街。
目前,高明正朝着打造灣區樞紐新門戶的目标進發。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的加快規劃建設,直接牽引帶動超千億規模的重大交通設施項目落地、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發展要素資源聚集,高明高品質發展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戰略機遇期。
截至目前,高明已8次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穩居全國縣域經濟體第一梯隊,且排名幾乎都是連年上升。這充分說明,高明是一座希望之城。
近年來,高明區重整行裝再出發,“十三五”期間GDP 年均增長5.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14%,持續高于經濟發展增速。
明仔攝
在這個過程中,高明還成功建立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國家知識産權強縣工程示範區、廣東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等,高品質發展步伐十分堅定。2020年,高明區多項經濟名額位列佛山五區前列,鄉村振興、人民滿意政府建設等工作成績居佛山五區第一位。
高明區委書記楊永泰表示,“十四五”是一個“你追我趕、争先創優”的時期,高明在佛山五區中“前有标兵,後無追兵”,要自己努力往前追,争先進位,全力打開高品質發展新局面,奮力為佛山發展作出高明的貢獻和擔當。
站在新的曆史階段
高明肩負新的曆史使命
必須扛起這份責任
平台:高明釋出微信編輯部
來源:高明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