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珮瑜再度解鎖平劇新玩法,live版《搜孤救孤》明日登陸大銀幕

作者:文彙網
王珮瑜再度解鎖平劇新玩法,live版《搜孤救孤》明日登陸大銀幕

“這部影片對于我個人、對于這出戲,甚至對當代中國平劇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事情,它實作了符合當今世界戲劇潮流的傳播和記錄。”著名平劇演員王珮瑜如是說,她口中的這部影片正是即将于10月28日全國上映的《平劇搜孤救孤》,該片昨天在在上海藝海劇院舉行了超前點映。

NTlive為不少戲劇愛好者熟知,通過多個機位拍攝加上現場導播,以高清影像的方式覆寫劇場外的人群,《平劇搜孤救孤》是中國戲曲首次嘗試探索這一形式。1947年9月8日,梨園傳奇孟小冬的《搜孤救孤》在中國大戲院上演,成為“冬皇”告别舞台的一曲“廣陵絕響”。2018年,王珮瑜登上同一方舞台,精心複刻“冬皇”唱腔,重制了這版《搜孤救孤》。

王珮瑜再度解鎖平劇新玩法,live版《搜孤救孤》明日登陸大銀幕

除了再現三年前的這台演出,本片還拍下了排練時刻的珍貴畫面,并通過映前訪談的形式,帶領觀衆全方位地走進這部作品,包括遲金聲、劉連群、柴俊為在内的一衆平劇藝術家以及傳統文化大師在鏡頭前娓娓道來,諸如“傳統平劇藝術的文化場”、“做戲如做人”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讓當代觀衆乃至後世看到這一跨越時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态。

王珮瑜再度解鎖平劇新玩法,live版《搜孤救孤》明日登陸大銀幕

第一次試水高清戲劇現場,為什麼選擇了體量不大的《搜孤救孤》?在王珮瑜心裡,這出戲是一部特别的存在,它之于餘派、之于女老生這一支的傳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義。《搜孤救孤》故事淵源甚久,在平劇舞台上也不斷演變。譚鑫培大師為程嬰一角設計了核心唱腔,使其成為本劇第一主角。餘叔岩拜譚後,未來得及學《搜孤》,隻從貫大元先生處切磋到大緻樣貌,憑借藝術天分精心打磨兩段唱腔,也使《搜孤》從水戲、墊戲變作餘派代表劇目。傳到孟小冬手裡,則是1947年9月8日在上海的中國大戲院演繹的一出《搜孤救孤》成了獨存孤本,演唱時儲存了最原汁原味的餘派唱腔,流芳後世。

王珮瑜再度解鎖平劇新玩法,live版《搜孤救孤》明日登陸大銀幕

“紀錄電影的意義不僅僅是複刻了三年前自己那場演出,而是為平劇在當代的傳播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王珮瑜對記者表示。這出經典老戲也一路伴随着王珮瑜的成長之路,從1991年沒有入科班的時候她聽錄音帶學了《搜孤救孤》,老生審美的啟蒙也拜此所賜。1994年,16歲的王珮瑜代表上海戲校參與“新苗杯”,憑借《搜孤救孤》獲得專業組第一名;後來又在2001年全國電視藝術大賽上憑此獲獎。2011年,王珮瑜自己結合了餘派和馬派制作了“墨本丹青版”《趙氏孤兒》,憑借程嬰一角獲得了當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但她仍想再過一把瘾,複刻70多年前的經典版本,這才有這部與孟小冬先生時空呼應的《搜孤救孤》。

王珮瑜再度解鎖平劇新玩法,live版《搜孤救孤》明日登陸大銀幕

《平劇搜孤救孤》是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的“新現場”高清影像放映系列創立6年以來的首部中國戲曲高清影像。據悉,“新現場”還會将《平劇搜孤救孤》進行海外發行,把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帶到國際舞台。

作者:王筱麗

圖檔:主辦方供圖

編輯:徐璐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