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偉大的冰爸冰媽,從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起

作者:冰爸客

冰爸冰媽,在冰球王國加拿大是一個值得敬佩和備受尊重的群體。

冰球賽季裡,他們時常要頂着刺骨寒風、冒着鵝毛大雪接送他們的冰球少年參加訓練和各種比賽;在非賽季裡,他們有時也要頂着烈日驕陽、冒着暴風驟雨接送冰球少年參加冰球夏令營和夏季比賽。

偉大的冰爸冰媽,從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起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總結的少兒冰球父母應做和不應做的事情清單(可點選看大圖)。

在中國,就我所知,自從2000年以來,随着少兒冰球教育訓練和比賽在北京重獲新生和快速發展,這裡的冰球父母也像加拿大的冰爸冰媽們一樣,為他們的冰球少年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冰球父母在孩子的冰球成長之路上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正是以,每年的NHL選秀第一輪實況轉播,被選中的球員在接受采訪時,首先感謝的就是他們的父母和其它有關的家庭成員。

這個視訊是加拿大冰球新星Cater Hart的媽媽和外公現場觀看他在 NHL首場比賽,這是Cater Hart守住對方第一次射門的瞬間。Cater Hart的家人是優秀的冰球父母,這對于Cater Hart的成功有很大幫助。Cater Hart是2017年加拿大U20隊赢得U20世錦賽冠軍的守門員。在NHL賽場上,Carter Hart最近創造了作為不滿20歲的守門員連赢8場的紀錄。

當然,在艱辛和榮譽的背後,也有一些冰球父母在冰場内外制造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是以,如何指導冰球父母做到更好,就成了少兒冰球運動發展的重要一環。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一般來說有五種典型的冰球父母,見插圖:

偉大的冰爸冰媽,從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起
偉大的冰爸冰媽,從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起
偉大的冰爸冰媽,從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起
偉大的冰爸冰媽,從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起
偉大的冰爸冰媽,從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起

問題較多的就是第四種——批評訓斥型的冰球父母,他們的言行讓冰球少年很難從冰球運動中獲得樂趣,甚至喪失自信;

問題最大的是第五種——裁判教練型的冰球父母,他們對教練和裁判的工作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妄加評價,他們還會橫加指責其它冰球父母和冰球少年,這是導緻冰上冰下不愉快事情發生的一個主要誘因;

還有更糟糕的,那就是批評訓斥型和裁判教練型兼而有之的冰球父母。

插圖裡的第二和第三種冰球父母通常沒什麼問題,但我們應該做的是第一種類型的冰球父母——理智的坐在看台上觀看孩子的訓練和比賽,做孩子的忠實觀衆,為孩子加油助威。

我再來說說冰球父母過分批評和嚴厲訓斥孩子會有怎樣的問題。

今年一月我回北京出差兩周,晚上有空就去和昔日的隊友和球友打冰球。一天在博大路某冰場更衣室裡,我和幾個球友看到一個冰球媽媽一邊給剛下冰的孩子脫護具,一邊大聲不停地嚴厲訓斥和吓唬她六歲的冰球娃,旁若無人。

孩子不知所措,一邊懇求、一邊落淚。冰媽反反複複質問孩子的一個原因是為什麼訓練不認真;另一個原因是說孩子的兩個技術問題:一是孩子在一打一時為什麼不拉杆,二是孩子射門時為什麼往守門員身上打。我沒有看到實際的場面,不能妄加評論(下一期我将讨論少兒冰球的訓練和比賽的一些具體問題)。這裡,我隻想告誡冰球父母,不能簡單粗暴的責怪孩子和傷害孩子學習打冰球的興趣。孩子隻有從心裡喜歡和熱愛冰球運動,才能有内在的動力認真刻苦地訓練,才能有創造性和想象力地運用所學的冰球技戰術。

我想,導緻冰球父母盲目訓斥自己孩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對孩子在冰球上不切實際的期望和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冰球少年進行不合理的比較。

1)為什麼會有不現實的期望?

許多冰球父母都是所在行業的精英和成功人士,他們也想把自己在其領域裡的成功順理成章地繼承到他們在冰球場上的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冰球賽場上的精英。他們非常重視孩子在冰球上的發展程度和訓練進度,為此投入了可觀的金錢、時間和精力。作為投資回報,他們期望孩子能夠從成為所在球隊的小球星開始,不斷進步成長為城市乃至國家同齡冰球少年中的佼佼者。

望子成龍本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無可非議,關鍵是,冰球父母要了解在冰球這項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集體球類運作中,孩子獲得成功的難度要比在其它運動和其它興趣愛好中達到相似成就更大。有許多主觀和客觀的因素左右着孩子在冰球上的進步速度和所能達到的競技高度,一些因素是冰球父母能控制的,另一些是無法控制的。冰球父母要支援和激勵孩子在訓練和比賽中努力進取,同時坦然接受孩子在冰球道路上的成長過程和結果。

2)為什麼會有不合理的比較?

沒有一個客觀的尺度可以比較兩個孩子在冰球上的能力,因為每個孩子與其他孩子都是不同的。看待孩子的進步速度和評價孩子的進步程度,唯一客觀的比較方法就是孩子自己與自己比較,這樣更容易看出孩子在不斷取得進步。

冰球父母要幫助孩子根據自身的特點,揚長避短、形成适合自身特點的打球風格;鼓勵孩子充分發揮自身的打球潛能,而不是邯鄲學步式的盲目效仿其他孩子的長處。

冰球父母不要忘記,讓孩子打冰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冰球這個平台塑造孩子的人格,學習人生的技能,給予孩子一個健身娛樂、以球會友的生活方式。冰球父母不要以犧牲孩子打冰球的樂趣和切實利益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讓自己的面子更好看。

Mikey Dipietro是2017年加拿大U20隊參加U20世錦賽的守門員,這是她的母親在談自己作為守門員母親的感受——令人神經緊張,需要很好的自我調節。

其次,我們談談裁判教練型的冰球父母。

在北京,幾乎所有的冰球父母都沒有自身參與冰球運動的經曆,甚至在自己孩子參與冰球運動之前對冰球運動一無所知。但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随着自己孩子冰球球齡的增長,一些冰球父母也久病成醫了,逐漸了解了一些比賽規則和一些冰球的技戰術知識,慢慢對比賽和訓練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幸的是,這也會導緻出現這樣一些狀況:一是對比賽裁判在比賽中的某些判罰不滿;二是對教練的訓練計劃、方法和比賽臨場指揮多有微詞;三是親自出馬做教練,指導自己的孩子訓練和比賽。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冰球父母,尤其是那些身處進階上司崗位的冰球父母應該給自己的冰球少年做出尊重裁判和尊重教練的表率。如果發現了裁判和教練的問題,應該通過正當管道反應給有關管理人員去處理。在公開場合當面和背後評價、指責裁判和教練通常都是于事無補的,甚至導緻不必要的沖突發生。冰球比賽是一種很容易讓人情緒化的過程,但冰球父母們還是應該謹記,當看到對方球隊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犯規或嚴重犯規時,不要直接找對方犯規孩子的家長去理論,這是導緻許多冰球父母之間沖突的一個主要根源。如果對教練的臨場用人安排,也就是教練給自己孩子的上場時間有異議的話,要以球隊比賽的大局為重,要了解教練的用人安排。

冰球父母親自教孩子打冰球更要慎重。久病成醫,不等于就能對症下藥。如果隻是紙上談兵、一知半解,卻沒有任何或一定程度的打冰球經曆和能夠傳授小孩打冰球的實踐經驗的話,還是不要親自出手執教孩子。搞不好隻是用心良苦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

偉大的冰爸冰媽,從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起

2018年3月29日,芝加哥黑鷹隊在與溫尼伯噴氣機隊比賽之前,芝加哥黑鷹隊的布倫特·西布魯克站在他的父母蘇珊和加裡、他的妻子戴娜·馬塞勒斯、他們的孩子和他的弟弟基思的身邊,慶祝自己的第1000場NHL職業賽。這樣的儀式在NHL很常見,因為每一位冰球運動員的榮譽,都飽含着家人尤其是父母的無私支援。(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在北京和在加拿大渥太華這邊冰場的公共滑冰時間,我都看到過一些冰球父母站在冰場邊或冰上指導自己的孩子練滑冰,很多時候是在讓自己的孩子重複不對的動作。這樣訓練看起來省錢省事,實際上是得不償失。孩子練的方法不對隻能适得其反,浪費時間,日後也許會付出更大的投入來改變誤練形成的不良滑行習慣。對于沒有接受過冰球正規訓練和沒有參加過一定水準和數量的正規冰球比賽的冰球父母來說,能夠監督自己的孩子按照教練的要求在公共滑冰場練習就已經是盡職盡責了,不要越俎代庖,輕易親自做孩子的教練。

總之,冰球父母帶孩子參與冰球運動,要本着冰球伴随孩子茁壯成長的原則。支援、鼓勵孩子去嘗試新的東西,培養孩子把冰球作為終生的愛好,享受冰球這項運動帶來的樂趣。重在孩子打球的成長過程,不在于打球的最終結果;重在孩子學習和掌握冰球技戰術的點滴進步,不在于對達成某種成績和成就的過分看重。

祝願每一位冰球父母在與孩子共同努力的冰球之路上共享精彩的瞬間,珍惜難忘的經曆,留下美好的記憶,打造永恒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