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境,是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濤;它又是錘煉強者鋼鐵意志的熔爐。—戴維
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風霜雪雨、驚濤駭浪是無法避免的,然而有些人在面對厄運時,容易迷失自我,一錯再錯。有些人卻能在犯錯之後及時止損,将自己的人生改頭換面成另外一番新天地。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些人從出生便要面對艱難的生長環境,命運會跟他開一次次的玩笑,捉弄他原本就滿目瘡痍的人生,就像阿炳一樣。
瞎子阿炳成名于他的樂曲《二泉映月》,聽過這首曲子的人都會被樂曲中悲怆、憤怒又無能為力的情緒所感染,但很多人不知道,這首《二泉映月》講述的就是阿炳跌岩起伏、風雨飄搖的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阿炳的出生</h1>
1893年的一天,是阿炳出生的時間。
那天一個大戶人家,傳來一陣男嬰嘹亮的啼哭聲,然而這個男嬰來到人間,卻是如此的不受歡迎,除了他的父母,也許沒有人希望他來到這個世上。
阿炳的母親原本是一戶無錫富貴人家的媳婦,但命運不濟,嫁入夫家,沒過多久丈夫便因病去世。年紀輕輕就守寡,阿炳的母親顯然對命運的不公表示抗議。
在丈夫喪禮之上,阿炳的母親認識了做法事的年青道士華清和,這名道士是當地一位道觀之中的當家。因為法事,阿炳的母親和華清和結緣,并且相愛了。顯然這份愛情是不受世俗祝福的,尤其在那個深受封建禮教限制的舊社會,更加被世人所不齒。
阿炳的母親一心追逐愛情,不管不顧和道士頻繁約會,還懷了身孕。懷的就是阿炳。身懷六甲的母親不得不為了孩子,深居簡出,怕招周圍人的謾罵,整日躲在家中不出門,不與人接觸。
可是被家人認為德行不好的母親,逃脫得了外面的流言蜚語,又怎麼能堵住大戶人家衆人的嘴,為此在家中也是受盡了冷眼和嘲笑。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阿炳的母親還是堅持生下了阿炳,并為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華彥鈞。阿炳四歲之時,母親因為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和衆人的謾罵,就上吊自殺了。
阿炳睜着一雙迷茫的雙眼來到姨媽家,寄人籬下生活了四年,八歲那年,阿炳被姨媽一家送到了一個道觀,也就是父親華清和所在的道觀,成了一名小道士。
阿炳的父親華清和并沒有告訴阿炳,自己是他的親生父親,而是選擇隐瞞阿炳的身世,将阿炳收為徒弟,留在身邊。
阿炳在道觀之中雖然過着清貧的日子,但内心卻是快樂無比。在小阿炳看來,這裡沒有仇視自己和母親的人,也沒有别人的閑言碎語。每天睡醒了就是和師父一起打掃道觀,或者跟随師父出門做法事,還可以聽師父彈奏樂器。
華清和是一名有着音樂天賦的道士,還創作了很多道教歌曲。他精通音律,每當自己拉二胡之時,那種娓娓道來的絕美音樂總是讓他自己陶醉其中,也讓身邊的人心曠神怡。
阿炳受到師父的熏陶也愛上了彈奏樂曲,并且十分刻苦地練習。因為他原本具備天賦,而且嗓音條件極好,便被當地人稱為“小天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自暴自棄、瞎了雙眼</h1>
原本阿炳以為自己的一生就要這樣無憂無慮、惬意地度過了。直到随着師父的死去,一個驚天的身世之謎被師父親口說出。
原來眼前的師父是自己的生父,而自己的母親是一名守新寡的寡婦。自己根本不是富貴人家的少爺,而是道士和寡婦私通所生,這樣的事情放在當時的阿炳身上是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從此,阿炳一改往日敦厚的本性。開始頻繁出入煙花之地,不但結交地痞流氓,天天揮霍師父留下的錢财。
在花光錢财之時,阿炳也被檢查出得了梅毒,并且因為病入膏肓,雙目失明。阿炳也是以被道觀趕了出來,流落街頭。
阿炳原本可以憑借音樂天賦,成為道教文化的傳播者,走上大師的道路。卻因為身世原因一時想不開,犯下彌天大錯,阿炳日日反思,在流浪的歲月裡,眼睛雖然看不見,但内心好像更加明澈了。
阿炳創作出《二泉映月》就是在這段時期,阿炳來到跟師父以前常來到的山腳二泉那裡,此時早已物是人非,阿炳撫摸着心愛的二胡,身世猶如幻燈片一般湧上心頭。阿炳歎息一聲,拉動二胡,創作出這首舉世聞名的樂曲。
阿炳想要回頭是岸。從此,阿炳成為了無錫街頭賣藝的藝人,但無論如何阿炳都不會白吃飯,一首曲子盡力他拉到最好,從不計較對方給多少錢。
阿炳嫉惡如仇,擁有一腔正直的熱血,不僅編歌曲罵土豪惡霸,而且在抗日戰争期間,還用二胡支援抗日,創作出不少抗戰樂曲,以此來鼓舞人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阿炳的死去</h1>
阿炳也終于遇到了一生的所愛,當時一位寡婦董彩娣出現在了40歲阿炳的生活之中。董彩娣不僅料理他的生活,還支援他創作,跟他内心深處蒙受的苦難産生了共鳴,惺惺相惜的感情讓二人相愛最後結婚。這也是上天對命運多舛的阿炳的一種照拂吧。
在阿炳的樂曲《二泉映月》被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整理、取名、流傳之後,全國乃至全世界才知道有這樣一首悲傷的、充滿人生哲理的二胡樂曲。随着被人們所熟知,阿炳也終于登上了舞台,正式為台下觀衆演出。
1950年阿炳在一場演出的舞台上謝幕不久後,他的人生也永遠地在那個冬季謝幕了。12月陰冷的冬天,阿炳卧在床榻之上,年輕時候吸食的鴉片已經使他的身體破敗不堪。他知道自己熬不過那個冬季了,在跟妻子說完遺囑之後,阿炳便吐血而亡。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結語</h1>
阿炳的一生永遠定格在了57歲,而我們也記住了阿炳對于藝術的獻身。誰也不想讓苦難降臨在自己的身上,但若在阿炳身上沒有疊蕩的身世,沒有苦難的堆積,他又如何可以創作出震驚世界的名曲《二泉映月》呢?
苦難是人生的試金石,是以當我們遭遇不順,遭受逆境的時候。我們應該想一想瞎子阿炳,他的一生是這樣的凄苦,卻能夠堅強地活下去,還反轉自己的人生,這何嘗不需要勇氣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