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之下,亦有陰影,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該怎樣感謝在陰影裡為我們負重前行的戰士與先烈?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中,有這樣一批“看不見的英雄”,他們深入敵人心髒,将革命的火焰紮根于敵人腹地之中。由于其任務的特殊性,這些人的身份大多鮮為人知,他們身處暗潮翻湧裡,為我黨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有利情報,雖未帶兵打仗出征,但是依舊功勳卓著,深受尊敬。
世人皆知“特工之王”李克農,卻不知這位埋伏在國民黨軍隊多年的頂級特工,作為唯一一位和毛主席單線聯系的特工,範明卧底國民黨軍隊多年,他的工作更為危險,雙重身份更利于其展開工作,郝克勇和範明兩個名字伴随他走完了傳奇光輝的一生。

圖|範明
1938年5月,國民黨38軍軍長趙壽山在陝西三原成立了38軍教導大隊,郝克勇與楊虎城、趙壽山淵源頗深,于是就被組織派到教導大隊擔任政治教官。1939年,38軍地下工作委員會成立,主要成員隻有蒙定軍、胡振家和郝克勇三個人。
作為38軍教導大隊的政治教官,郝克勇第一步抓的就是38軍的政治教育。在當時那個複雜的年代背景下,郝克勇利用起了《新華日報》、《大公報》等公開刊物,對部隊進行了政治教育。除此以外,郝克勇還研究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總結出了《中國走向何處去》、《共産黨員須知》等教材,展開了抗戰時期黨的政治工作,對部隊中的進步軍人和黨員進行了政治教育。
在郝克勇等人的暗中操作下,38軍的共産黨員人數從一開始20餘人發展到了630餘人,基本上拿到了38軍全部的上司權,當時有不少人知情人士将38軍稱為“七路半”(意思是差半路就成八路了)。
圖|趙壽山
其實郝克勇一開始是偏向國民黨的,但是何鍵的一次操作讓郝克勇對國民黨從此失去了信心,轉而投入共産黨陣營,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1914年12月4日,郝克勇出生于陝西省臨潼縣郝邢村,郝家在當地也算是名門望族,他的父親郝鵬程在楊虎城麾下擔任特種兵營長,算得上是西北軍的創始人之一,兄長郝克俊也是早期共産黨重要人物。在這樣“根正苗紅”的家庭影響下,郝克勇年幼的心靈中早早就埋下了革命的種子。
郝克勇自幼便是父母口中常說的“别人家的孩子”,品學兼優,素有“神童”之稱。不到10歲的年紀便可以熟練地背誦四書五經,對唐詩宋詞也十分熟悉。
雖然郝克勇家境優越,但是善良的他非常富有同情心,經常看到“路有凍死骨”的狀況,每當這個時候,郝克勇内心中就十分難過,于是萌生出了學醫救國的理想,立志救死扶傷。
圖|郝克勇
對于郝克勇這樣的家庭來說,學醫算得上是“不務正業”。既然無法取得父母支援,郝克勇便自學醫術,将《千金方》背了個滾瓜爛熟,三不五時就偷偷跑上山采藥,拿回來自己研究,時間一長,還真被郝克勇研究出了其中的門道,十多歲的年紀就可以給鄉親們開藥治一些常見疾病,還不收醫藥費。
按照這個路走下去,郝克勇很有可能成為遠近聞名的神醫、良醫,之是以會走上革命的道路,很大一部分原因與哥哥郝克俊有關。
1929年,郝克俊把弟弟接到了上海,此時的郝克俊已經在鄧小平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在楊虎城麾下擔任一個連隊的指導員。郝克勇來到上海後考入了建國中學,在那個風雨飄搖的中國裡,郝克勇在上海接觸到了進步思想,也看到了中國社會存在的根本問題,唯有改革,才能看到希望!
圖|“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
1931年9月19日清晨,正在建國中學裡上課的郝克勇突然聽到窗外一陣騷動,稍加打聽後得知原來是日本人打來了,東北三省淪陷了!
雖然上海距離東北很遠,但是東北作為中國門戶,此時大門被打開,日軍便可輕易地在中華大地上長驅直入,為禍四方。建國中學積極響應抗日号召,成立了學生會,上司學生們進行抗日救亡運動。
滿腔熱血在胸膛、健壯勇敢個頭高的西北熱血青年郝克勇積極地參加了學生會活動,被選為學生會委員,擔任糾察隊隊長,參加了當地的童子軍。
同年11月,郝克勇參加了上海學生赴南京請願大行動,要求蔣介石積極抗日,郝克勇擔任中隊長。等郝克勇一行人來到火車站以後,卻遇上國民黨有意阻礙交通,導緻火車無法開動,學生們就在火車站硬等了三天,但是火車依舊絲毫未動。
圖|學生抗日遊行
無奈之下,學生們自發組織了起來,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的學生自己動手開動火車,火車終于成功駛離了上海,雖然途中遭到了幾次阻攔,但還是成功抵達了南京。
郝克勇帶領着同學們抵達南京下關站的時候,南京正下着雨,灰蒙蒙的天沉沉地壓了下來,将陽光遮蔽了個嚴實,讓人一眼看不到希望。
官兵出動攔住了學生們,不許學生們進城,再三交涉下,隻有學生代表被允許面見蔣介石,郝克勇在内的其餘人就這樣在火車站的雨中淋着雨等候,望着蒙蒙雨霧掩映下的南京清涼山,郝克勇感觸頗多。
“潇潇風雨灑下關,十萬學生不勝寒。虎踞龍盤逢國難,清涼雄獅睡猶酣。”
這是郝克勇在南京下關站望着清涼山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正是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清涼山的“雄獅”卻選擇不抵抗,實在是令人心寒!
圖|蔣介石
12月2日,請願團的學生進入了南京城,但是國民黨當局并沒有讓這些學生走上街頭請願,而是将他們包圍了起來,周圍都是手持槍械的憲兵,手中的槍口沒有朝向抗日侵略者,而是直指請願學生。
12月3日,請願學生們被帶到了一個學校的禮堂之中,周圍裡三層外三層的都是憲兵。等候了許久,蔣介石終于露面了,學生們看到蔣介石出現紛紛鼓起掌來,郝克勇一把拉住了周圍的同學們,不許大家鼓掌,因為蔣介石不許抗日,郝克勇打從心眼裡痛恨他。
學生代表走上台向蔣介石遞交了抗日請願書,蔣介石拿過請願書,看也沒看就自顧自地發表演講。
在講台上,蔣介石拿捏起那股軍閥作風,一口一個“中正決心北上,趕走倭寇,收複領土”,接下來又批評起了請願學生,說學生不好好讀書來南京胡鬧,還信口胡謅什麼“攘外必先安内,赤匪搗亂,汪精衛在廣東公然抗命,要中正下野”。
圖|蔣介石發表演講
一會兒“北上”,一會兒“下野”,郝克勇可不是隻會讀死書的學生,聽着蔣介石的信口胡謅,内心愈加反感。
最終蔣介石稍作總結,擡起手來看似豪邁地說道:
“中正下決心北上,勢必收回領土,廣東的那些賣國賊逼着我下野,既然下野,哪裡還能北上呢?是以中正同時下一個決心,那就是誓不下野!”
總之蔣介石雲裡霧裡地說了一堆大空話,這也是國民黨的一貫作風,從不搞些實際的,但偏偏有些白丁信他的話,身邊的同學作勢又要鼓掌,郝克勇攔了下來,說道:“這都是騙人的鬼話!”
此次演講過後,郝克勇深深地認識到了國民黨當局言行不一的行事風格,從這個時期開始,郝克勇心中對國民黨和蔣介石失望便越來越大了。
圖|蔣中正,字介石
“一·二八”抗戰後,郝克勇與老家失去了聯系,生活無法維持,哥哥郝克俊帶着他乘上了難民火車,直到3月份,才回到了老家。
西安北大街有一所很出名的紅色學校——中山中學,郝克勇便報考了這所學校,成為了三年級的一個插班生,這所學校基本上屬于共産黨,上到校長下到老師,都是共産黨員。
此後不久,戴季陶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打着視察西北的幌子,來鎮壓學生運動,來到中山中學後,戴季陶讓校方組織學生進行訓話。戴季陶走上講台後,學生們質問他:蔣介石為什麼不抵抗,丢了東北和上海?
圖|戴季陶
戴季陶理虧,面對學生們義正詞嚴的質問,他心虛了,信口胡謅什麼東北丢了不要緊,上海丢了不要緊,學生們聽到他這樣喪失民族自尊心的回答義憤填膺,不少人撿起地上的石頭、瓦片朝戴季陶扔了過去,戴季陶灰溜溜地捂着腦袋跑了。
中共陝西省委組織學生反對賣國政府,發動驅逐戴季陶的學生遊行示威大會,高個子的郝克勇舉着橫幅走在隊伍前面,帶領着學生與憲兵反抗,一開始憲兵還隻是朝天上開槍鎮壓,後來竟然真的對學生開槍了,不少學生在此次遊行活動中受傷,甚至死亡。
經過這次鬥争之後,郝克勇對國民黨徹底喪失信心,轉而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階段。從中山中學畢業後,郝克勇再一次與數千名上海學生共同組成了示威團向南京進發,沒想到這一次國民黨當局更過分,不僅用石灰、水龍驅散學生,還将學生抓捕押送回了上海。
屢屢受挫的郝克勇意識到了隻有共産黨才是真心實意為人民的,隻有跟随共産黨的上司才能奮起抗日,将侵略者徹底趕出中國去!
圖|國民黨憲兵
1935年,郝克勇考入了國民黨财政部開辦的鹽務稅警官佐學校,這所學校中除了有馮玉祥保送到美國西點陸軍大學的畢業生,還有張學良東北講武堂畢業的學生,其中有一大批共産黨員。
後來郝克勇被配置設定到了貴州天柱縣擔任鹽務稅警分隊長,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扣押了湖南省主席何鍵的走私鹽船,是以被何鍵懷恨在心。
“西安事變”爆發後,何鍵故意誣陷郝克勇,将他打壓成了“小楊虎城”,郝克勇被迫加入了民先隊,組織了抗日救亡團體“夏藝學會”。
1938年,郝克勇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來到了趙壽山麾下38軍教導大隊擔任政治教官,從此就開始了郝克勇的“雙面生涯”。
圖|愛國将領楊虎城
38軍的異變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注意,蔣介石發出密電,要求逮捕蒙定軍、郝克勇等人,趙壽山第一時間通知郝克勇隐蔽起來,郝克勇一直躲到1941年3月,情勢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轉機,他又回到了教導大隊擔任隊長,并且成立了搜尋連,由郝克勇擔任連長。
1942年11月,蔣介石想要借機調走趙壽山,趙壽山察覺事态不對,準備起義,并且向組織送出了入黨申請,毛澤東得知以後,親自緻電趙壽山,要求郝克勇來見自己。
同年12月,郝克勇抵達上海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在交談中詳細地詢問了地下工委的工作展開情況,并且同意了趙壽山的入黨申請,還為郝克勇安排了一個更加安全的身份。
因為郝克勇家中舅舅姓範,毛澤東便給他起了個“範明”的名字,此後,範明登上曆史舞台,郝克勇曾經寫信請求恢複原名,但是組織考慮到了他後續的工作展開,沒有同意,至此以後,郝克勇便成為了範明!
圖|毛澤東
此前,範明的工作都是周恩來、李維漢代其彙報的,但是在這一次交談之後,範明成為了唯一一位與毛澤東單線聯系的特工,可以直接将工作情況彙報給毛澤東。
1943年,範明再一次傳回了三十八軍,并且帶回了新的密電碼,與毛澤東進行直接聯系。此時的38軍雖然穿着國民黨的軍裝,吃着國民黨的軍糧,但實際卻是我黨上司的一支抗日救亡的進步和愛國軍隊,38軍在抗日戰場上表現十分活躍,先後參加了保定、娘子關、忻(xīn)口、豫西等重要戰役。
38軍發展得越來越好,蔣介石越來越不安,任命反共幹将張耀明擔任38軍軍長。張耀明一到任就拿17師開刀,眼看17師中的共産黨力量遭受威脅,範明緊急召集軍中地下黨員召開會議,商議起義事宜。
17師于河南省洛甯縣成功起義,這是抗日戰争結束前,國民黨正規軍首次整編起義,對于整體曆史程序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随後,55師也在鞏縣起義,與17師合編為西北民主聯軍38軍,成為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一部分。
圖|張耀明
1946年5月,三十八軍在孔從周等人的上司下起義,渡過黃河後來到了晉西南解放區,改編為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此時的範明在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趙壽山的麾下,僞裝成一個營長,繼續在“隐蔽戰線”上展開工作。
在圓滿完成對38軍的統戰工作後,範明和趙壽山一起離開了38軍,回到了延安,毛澤東見到範明後,極力稱贊“38軍是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的一個典範”。
範明從黨校畢業後,出任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統戰部處長,依舊負責秘密工作。1946年9月份,範明以八路軍參謀的身份與胡景铎接觸,并且在胡景铎部隊中建立了黨組織。胡景铎在共産黨員的幫助下,長途跋涉穿過沙漠,在橫山縣波羅堡見到了範明,兩人共同商議了起義事項,共同謀劃橫山起義。
圖|胡景铎
胡景铎和範明開了三天三夜的會,然後将這些起義計劃寫成了十大條,拍闆敲定時間後,喊來了習仲勳,起義前一天,習仲勳、胡景铎、範明組織好了部隊,按照約定打起義旗号。
10月13日清晨,範明帶領一個加強連和50多名幹部策應本次起義,一切準備就緒後,範明搖動起了起義旗号,胡景铎當即帶着第二十二軍八十六師,再加上新編的十一旅各一部等共5000多人起義,這便是著名的“橫山起義”。
起義結束後,胡景铎率領的起義部隊被改編為西北民主聯軍騎兵第六師,胡景铎擔任師長,範明擔任黨委書記、政治部主任。
彭德懷稱範明為“軍中翰林”,擔任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秘書長的時候,範明就經常撰寫各種重要公文。蘭州解放前夕,毛澤東緻電彭德懷,一定要保護、尊重好青海班禅和甘,以及藏族人民,為解決西藏問題做好準備。
圖|彭德懷
彭德懷将争取班禅的重任交給了擅長搞政治工作的範明。由此看來,範明既是特工,又擅長搞政治工作,與周總理倒是有些相似,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啊!
大西北情況複雜,要在打擊馬家軍的同時,做好民族宗教和政治争取工作,為了完美完成任務,範明下了不少功夫,研究了不少文獻著作,寫出了《心戰》和《回族工作手冊》等資料,加強了軍隊的民族政策教育。
在範明的多方努力下,班禅親自緻電毛澤東和朱德,毛澤東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回電:
“希望先生和全西藏愛國人士一緻努力,為西藏的解放和漢藏人民的團結奮鬥!”
1951年4月,13歲的班禅在範明的陪同下來到了北京,在範明、李維漢的陪同下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此次回京,毛澤東充分地肯定了範明的貢獻,希望範明能夠在3年之内學會藏語,以便更好地開展漢藏團結工作。
圖|範明與班禅合影
和平解放西藏協定達成後,範明率領西北軍區入藏部隊入藏,全軍一共4000餘人,帶着8000多頭牦牛、馬匹和1000多頭駱駝進入西藏。
西藏海拔高,不少戰士剛入藏便出現了高原反應,等部隊行進到4500海裡的時候,嚴重的高原反應讓戰士們頭暈惡心、呼吸困難,再加上氣溫較低,很多人出現了浮腫現象。
圖|解放軍戰士進藏
戰士們破除千難萬阻,曆時4個月成功抵達拉薩,見到了我們日夜期盼的藏族同胞。駐西藏代表張經武一見到範明就激動地握住了範明的手,動情地說道:
“範明同志,真不容易啊,曆史上沒有任何軍隊能翻越唐古拉山,你們創造了奇迹,真了不起!”
範明到來後,中共成立了西藏地區工作委員會,範明出任副書記,西藏軍區成立後,範明又出任了第一副政委,1955年的授勳大典上,範明被授予少将軍銜,用以表彰他為中國革命做出的貢獻。
圖|1955年授勳大典
雖然敵人看不到這條“隐蔽戰線”,但是黨看得到,人民看得到,革命先烈作出的每一分犧牲,都值得被後世銘記!
在西藏工作期間,範明堅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在工作崗位上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未敢有一絲懈怠。為了更好地展開工作,範明團結起少數民族、宗教界的上層人士,制定出了《關于統一西藏方針問題的意見》,得到了毛主席的充分肯定。
1954年,範明又向中央呈交了一份關于修建青藏公路的報告,這份報告得到了周總理的大力支援,青藏公路的修建是以被提上了日程,為漢藏同胞的經濟文化交流,打通了一條天路!
1980年,範明出任了陝西省政協第四、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在工作崗位上堅決擁護黨中央的解放思想,自覺堅持黨的上司,為實作全省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事業嘔心瀝血。年老退休後,範明依舊閑不下來,願為黨、為人民燃盡最後一滴蠟淚,積極撰寫了大量革命史料,為黨史的儲存做出了巨大貢獻!
圖|晚年時期的範明
2001年,87歲高齡的範明受邀回到了拉薩,參加了“慶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盛典”的紀念活動。在範明心中,西藏就像是他的一個孩子,為了讓這個孩子更好、更健康、更快速地發展,範明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終于看到了孩子長大成人!
2010年2月23日,96歲的範明将軍在西安病逝,一代人民英雄與世長辭,離開了他最熱愛的祖國和人民。
謹以此文紀念範明将軍,願烈士英魂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