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點:
教育中,我們會很注重利用環境來影響孩子。
我們會給孩子布置個閱讀角,增加點閱讀氛圍;給孩子多看英語電影,增加點英語氛圍;再比如說像孟母三遷一樣,買個學區房;甚至為了拉氛圍,在小區裡自行組織閱讀小組,跑步小組。
這些環境氛圍都還挺重要,不過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家庭。現在這個家庭在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成為孩子的原生家庭。
當我們把家庭的氛圍搞好的時候,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是當下受益者。
是以,最近我來個家庭版的“清朗”運動,想要提高整個家庭的幸福感,今年的主要行動目标是,通過夫妻之間的有益互動,來影響孩子。
至于效果,看文章吧。
周三 | 視野
全文共4671字,閱讀時間12分鐘
雙減的好處不少,孩子睡得多了,作業在學校裡完成了,咱們不用因為作業的事情和孩子犯難了。
不過,孩子在學校到底學得怎麼樣,越來越琢磨不透了,取消了考試,作業本從來就不帶回家。(也有家長給孩子買了53練習冊,發現孩子學得并不理想。也有可能是操之過急。)
雙減之後,擺在家長前面的,不是河也沒有石頭,更像是空蕩蕩的漆黑一片。以前的參考系統,行為方式全都變了,家長想找個把手都找不着,想要發力,卻感覺自己拳拳輪空。巨額的英語教育訓練費被退了回來,沒覺得省錢,隻感覺到心裡沒着沒落的。
沒辦法,家長總想做點什麼才覺得自己對得起孩子。
回想我們的成長史,我們對父母會失望,(将來我們也避免不了讓自己的孩子失望),甚至有些人是在用一生時間來治療童年的傷痛。他們不會抱怨小時候家長沒給自己報教育訓練班,而是會怪原生家庭不好的氛圍對自己的影響。
是以說,咱們想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從家庭着手。家庭影響孩子是從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開始的。咱們今天不談親子關系,而是談夫婦關系如何影響家庭氛圍。

(《巴黎淘氣幫》劇照)
壞脾氣的兒子和壞脾氣的媽媽
我家孩子容易發火。和别的小朋友比輸了會發脾氣、受了委屈會發脾氣、讓他做不願意做的事情也會發脾氣。他是屬火的性格,一點就着,易燃易爆炸。
他這脾氣像誰呢?像我。
如果我說自己的脾氣差,認識我的人一定不會同意。他們會說,你的脾氣綿綿的,挺溫和的呀。好像隻有我家娃爸知道我脾氣大,尤其是和他在一起的時候。
隻要他對我有一點評價的意思,我就會像個鬥士一樣,用暴脾氣開始反擊。我習慣于用溫和的方式對待同僚、朋友,卻不願意用來對待隊友。
孩子看到我發脾氣之後,學會了這種反應方式。是以說,我對孩子除了不可避免的基因影響之外,還有行為影響。
怎麼辦?如果我想讓孩子的脾氣變好,首先得讓自己在和娃爸互動的時候,脾氣變得溫和起來。至于為什麼在與隊友互動的時候脾氣那麼差呢?得好好找找原因。
婚姻不會像自行成長
找到沖突的原因
我們從自己的原生家庭走出來,以為隻要結了婚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卻不料一切問題皆因婚姻而起。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結合在一起,産生沖突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有些沖突随着時間的推移,在互相磨合的過程中,就那麼自然地消失了。還有些沖突會一直存在下去。這些沖突,就是夫妻雙方不斷争吵的原因。
其實我和娃爸之間并沒有大沖突。我後來找到一遇評價就發飙的原因,根是在我的原生家庭,在我家,我爸會經常評價或者是貶低我媽。(這裡就不多做擴充了。)是以,當我結婚之後,我下定決心,一定不要像我媽一樣,任由對方評說。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開始有意識地改變。再有評價發生時,隻要我意識到自己并不是在生他的氣,隻是受到了以前生活經曆的影響。這樣我的情緒就會好很多,接下來就會很鎮定地分析他話裡想表達的意思,然後進入正常的交流模式。
(57歲蘇敏自駕遊爆紅,她在家受不了丈夫不斷地挑刺,于是離家出走。很多人在下面評論說家裡有一個同款父親、丈夫。)
每一次争吵都是在“情感賬戶”裡取錢
心理學家威拉德·哈利提出過“情感賬戶”的概念,他說:
每段關系都像一個賬戶,每次讓對方開心、感動,都是在賬戶裡存款;每次讓對方痛苦、失望,都是從賬戶裡提款。
夫妻之間鬧沖突,很多時候是一些小事。這些小事的可怕之處就在于量大。每次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時,就是在情感賬戶裡取錢,時間長了,情感資金就變少了。
如果雙方為了避免沖突,選擇互相疏遠,雖說是少了沖突,卻讓彼此少了友誼和聯結,也就少了往情感賬戶裡投錢的機會,等情感賬戶為負的時候,就增大了離婚的機會。
2018年,浙江全省法院離婚糾紛案件共有近5萬(49804)起。5萬對夫妻離婚原因曝光,第一原因不是出軌,而是生活瑣事!其中34.21%的離婚糾紛因生活瑣事造成。
當我們在小事上争吵的時候,戰火會不由自主地擴大。
在電影《婚姻故事》裡就有這樣一個經典吵架場景,和我們很多人的吵架過程很像。一開始兩人隻是在談論如何安排時間,然後談論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争吵到最後,口不擇言,說出了讓自己都震驚、害怕、後悔的話來。
(電影《婚姻故事》劇照)
如何增加情感銀行的存款
改變從女性開始
在我有限的個人經驗中,我發現了這麼一個現象,妻子往往當導着家庭的氛圍。比如在小家庭中,妻子開心了,整個家的氛圍就是好的;在大家庭中,婆婆高興了,這個家就是幸福的。
女性往往是挑起情緒的高手。為什麼會這樣?
我在看《婚姻的真相》(作者約翰·戈特曼,他也是《情商》的作者,被譽為“婚姻教皇”)時,覺得作者的說法還真挺有道理。
他這樣說,女人的情商通常比丈夫更高,有一個簡單的理由:女人有着擷取這些技能的巨大先機。
這個先機是什麼呢?你從男孩女孩的遊戲過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男孩在一起,就是傻呼呼地瘋玩,比如追逐奔跑,玩一些打仗遊戲,也就是說,這些小子們關注的是遊戲本身,而不是彼此之間的關系和感受。
女孩玩的時候會比較靜,她們會更注重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如果有人哭着說‘我不再是你的朋友’,遊戲就會冷冷地收場,而遊戲是否會再次開始,取決于兩個女孩子是否言歸于好。”(作為一個男孩的媽媽,在看到女孩玩遊戲時,常常會驚訝于她們情感上的成熟。)
“在童年結束之前,女孩子接受了大量的情感教育,而男孩子學會了如何踢球。随着年齡的增長,男孩很少同女孩玩,是以,男孩失去了向女孩學習(情感表達)的機會,在培養上的差異也進一步擴大。”
“‘女孩子氣’的遊戲為婚姻和家庭生活作了更好的準備。一般說來,男孩子的遊戲單裡甚至不包括以婚姻關系和家庭為主題的遊戲。”
這種男孩女孩的遊戲風格的差異,好多文化環境下都是存在的。是以男女情感表達的不同,更有可能是生物學上的因素。
是以,當男孩長大成為男人之後,依然不大會表達情感。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直男”這個詞。直男最著名的特點就是不會情感表達。
直男們在經過戀愛和婚姻的洗禮,他們的妻子會教給他們一些方法。
不幸的是,直男的進化總也趕不上女性情商提高的速度,因為女性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更厲害的溝通技巧。
是以說,解決家庭沖突、創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大任還得由我們女性扛起,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呢?
這裡提供親測有效的一個小技巧和一個大方向。
(電影《朱莉與茱莉亞》劇照)
以“我”開頭而不是以“你”開頭
如何避免不攻擊對方呢?
說話時以“我”開頭而不是以“你”開頭。心理學家、教育名著《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的作者海姆·吉諾特注意到,以“我”開頭的短語通常不太可能是批評性的話語。
例如:
“你沒有聽我說。”VS“我會很高興,假如你仔細聽我說話。”
“你不在乎錢。”VS“我希望我們能多存些錢。”
“你根本不關心我。”VS“我覺得被忽視了。”
你可以感受到,哪一個是指責,哪一個是在表達感受。
以“你”開始的時候,感覺就像我們在指着對方的鼻子說話。
這樣的姿态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抗,想要為自己辯護。而以“我”為開頭,對方就沒有多少理由和情緒想要為自己辯護。
以“我”為開頭,是交流時的一個溫和的開始,這對解決問題是有好處的。多數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開始,它必然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
“跨越時空見證”法
在我的文章“婚姻中,争吵的原兇是它”後,我看到一條留言,大意是說甯可和孩子用文章中提到的方法,也不願意和丈夫用那種方法。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其實挺可惜的(也有可能這位讀者說的隻是一時的氣話)。因為就像上文說的,女性對家裡的氛圍有着很大的掌控權。不用想着怎樣改變對方,家是一個系統,如果一方改變了,就會擾動另外一方發生改變。
如果咱們想要改變,就需要找到心理動力。如何找到心理動力,先來聽聽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隻想和你過好這一生》這本書中,付洋對台灣著名的心理專家吳熙琄的采訪。
有一對台灣夫妻來到吳熙琄那裡進行婚姻咨詢。這對夫妻兩人都是成功人士,結婚12年,生了兩個孩子,兩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可有一次,丈夫在一次聚會中逢場作戲,和一位剛認識的姑娘發生了關系。
太太知道後極其痛苦,茶不思飯不想,一下子蒼老了10歲。她氣不過想不通,開始和丈夫冷戰,過年時候不去看望婆婆、不和丈夫同處一室,不和丈夫說話。孩子們吓壞了。丈夫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竟然給對方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妻子經過幾個月的冷靜期後,決定不離婚。(面對出軌的丈夫,最終選擇不離婚,可能很多人覺得女主人公不夠果斷和勇敢。但是每個人的情況、處境和性格是不同的,我們沒有理由去指責她,或者代替她做一個看似“更好的決定”。)但是今後兩人應該如何相處呢?
吳熙琄采用了“跨越時空見證”的方法,幫這位妻子找到創傷背後的生命力。
“跨越時空見證”的一般做法就是讓老年的自己來感謝現在的自己。原理是,“人隻要想得遠,就會走得不一樣;如果隻想到現在,就會很辛苦。”
吳熙琄問這位太太:“60歲的你,看見現在的你雖然痛苦、絕望,但還在努力地找咨詢師談。60歲的你想和現在的你說什麼呢?她最被你感動的是什麼?”
通過一個階段的咨詢,太太終于找到了生命的力量——孩子。
她對吳熙琄說:“我現在真的很痛苦,但是我一定要努力把我們的關系弄好。我希望将來孩子結婚時,我和他的爸爸能夠一起出席婚禮,微笑着給他祝福。而不是像仇人一樣,如果爸爸去,媽媽就不肯去,我絕不能讓我的孩子承受那樣的痛苦!”
之後,太太也和先生講了這句話,希望他們能夠一起努力。先生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參加孩子婚禮”這樣的事情。但是因為有了這個共同的願景,先生開始主動改變自己。(如何變還需要一些技巧,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找書看。)
這對夫妻花了很多心思來經營自己的婚姻,用各種舉動來往家庭的情感賬戶中存錢。
外遇的修複是需要一個漫長曆程的。直到11年後,這對夫妻才真正徹底地走出了這次外遇帶來的傷害。
“為了孩子”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心理動力。
在“跨越時空見證”法中,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孩子,而成為這樣的孩子需不需要家長做一些調整呢?
我希望孩子以後是一個遇事冷靜的人,是以我現在需要改變自己的脾氣來影響孩子。
近一個月裡,我心平氣和,沒和家人發過脾氣,說話的音量都比以前小了不少。孩子還是會發脾氣,不過頻率上少了一些。
“一個和諧的家庭并不是一個沒有沖突的家庭,而是一個當出現沖突時每個伴侶都知道如何解決沖突的家庭。”(《消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和失控的孩子》)
最後希望,咱們和隊友能夠成為“夫妻聯盟”,給家庭的情感賬戶裡存放越來越多的情感資金。
互動話題
你的家庭氛圍怎麼樣?你有什麼改善家庭氛圍的好方法嗎?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你的經曆和想法!
拓展閱讀
郝景芳:為什麼通識教育是幫助孩子直面未來的教育?
選父母如拆盲盒?孩子無法選擇父母,如果可以,他們一定不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