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美國大選還有兩周的時間,奈飛上映了一部政治意圖頗為明顯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1968年夏天,芝加哥民主黨代表大會召開,七名民權分子組織抗議活動,被指控為陰謀罪。1969年,他們接受了長達半年的審判,成為美國曆史上重要的民權運動之一。

很多人都将本片與美國的現實相聯系,來讨論它對于大選會産生什麼影響。我倒是想談談《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的曆史背景——上世紀六十年代,全世界的年輕人好像都被某種激情所裹挾,投入到了各種各樣的運動中。一夕之間,這個世界好像變得分外瘋狂。
<h1 class="pgc-h-arrow-right">越南戰争</h1>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中事情的起因來自于越南戰争的擴大化,更多的年輕人被送上戰場。在影片的最後,七君子之一的海登拿着筆記本念出一個又一個在越南戰場上死去的年輕人的名字,他們的年齡大多在18歲到25歲之間,而這樣的年輕人還在被美國政府源源不斷地運到戰場上,去參加已經持續了14年,還将持續6年的一場無意義戰争。
越南戰争是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争,對整個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除了耗費了大量的資金,造成了上萬人的死亡,導緻經濟大幅滑坡之外,越戰還加劇了美國國内的種族問題與民權問題,轟轟烈烈的反戰運動在國内風起雲湧,國家處于極端分裂與悲觀的狀态。此後,持續的經濟低迷蔓延開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嬉皮士</h1>
海明威在《太陽依舊升起》中塑造了“迷惘的一代”,他們是一戰過後的一代;二戰過後,寫出《在路上》的凱魯亞克提出了“垮掉的一代”;到了六十年代,他們變成了嬉皮士。不管是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或是嬉皮士,他們都是對現實生活心生不滿與失望的人。嬉皮士追求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享受性愛,喜愛音樂,反對主流文化,反對越戰,出生富裕,贊美貧窮,向往一種簡單而随意的生活,他們以一種無所謂的戲谑态度來對抗世界。許多嬉皮士會在自己的頭發裡插花或者向行人發放鮮花,是以被稱為花童。
劇中的艾比·霍夫曼、魯賓就是嬉皮士的代表,他們造型誇張,特立獨行,憤世嫉俗,嘲笑體制,嘩衆取寵,是反戰運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艾比和魯賓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前燒紙币,将雛菊插在槍管上,推薦了一隻豬作為民主黨候選人……這些行為雖然吸引了眼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運動的嚴肅性與價值。在審判席上,兩個人身穿法官服與警察服,叫法官爸爸(兩人同姓性),無所畏懼,也憤世嫉俗。
我很喜歡艾比在法庭上的一段問答:“Do you have contempt for your government? (你是否蔑視你的政府)” - "It'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contempt my government has for me.(與我的政府對我的蔑視相比, 我的蔑視不值一提)”
十幾年後,霍夫曼死于服用過量苯巴比妥(警方以自殺結案),魯賓則在過馬路的時候被車撞死。
<h1 class="pgc-h-arrow-right">民權運動</h1>
1968年,是個神奇的年份。法國有五月風暴,捷克有布拉格之春,美國則是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
1955年,一位辛苦一天的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思拒絕給白人讓座,掀開了黑人民權運動的序幕。這場發生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抵制公共汽車運動長達一年,并擴充到全國。1957年,南部基督教領袖會議成立,這是民權運動最有影響的組織,主席由馬丁·路德·金擔任。
1963年8月,華盛頓林肯紀念館前的廣場上聚集了二十五萬名群衆,他們一起聆聽了馬丁·路德·金那場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在輿論的壓力下,國會通過了民權法案,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被視為非法。民權運動達到頂峰,馬丁·路德·金則成為眼中釘。1968年4月4日,金博士在策劃一場罷工活動時,遇刺身亡,美國黑人運動告一段落。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中,還有第八個人,黑豹黨主席西爾。這個美國黑人社團成立于1966年,崇拜毛主席,人手一本紅寶書,不少人還加入了美國共産黨。相對于金博士的非暴力抗議活動,黑豹黨提倡以暴制暴,他們購買槍支彈藥,進行全副武裝,是一個激進的政治社團。影片中的西爾,僅僅在芝加哥待了四個小時,舉行了一場争取黑人權利力的演講,就被“順便”抓了起來。在整個審判過程中,身為黑人,他既沒有律師,也沒有發言權,因為藐視法庭被捂住了嘴,赤裸裸展現了黑人所受到歧視。
除了黑人民權運動,還有蓬勃的學生運動。
其中主要有兩個組織,一個是學生争取民主社會組織(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簡稱SDS;一個是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 the Student for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ittee )簡稱SNCC。片中,“小雀斑”飾演的海登就是SDS的代表,艾比·霍夫曼提到《休倫港宣言》就出自海登之手,是新左派的重要宣言之一。SDS發展非常迅猛,人數超過十萬,遍布全美各大高校,他們大多是白人精英。越戰期間,SDS組織了大量的反越戰抗議活動,但并未得到政府回應。部分成員是以主張采用暴力手段來達成目标,就此意見不合,産生分歧。1969年7月,也就是電影中的審判結束後,分裂出另一個組織——氣象員派,這是一個反戰的恐怖組織。在組織過幾次爆炸案後,這個組織煙消雲散。
1994年,美國拍過一部經典影片《阿甘正傳》,越戰、民權運動、嬉皮士……都出現在了這部影片中。那是一部典型的奧斯卡喜歡的電影,講述美國精神與夢想。26年後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也被預定為奧斯卡種子選手,海報的中間寫着“1968年,民主拒絕退讓”,理想與信念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