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聽說“網約護士”這個新興事物的時候,作為一名護士,内心還是會被滿滿的驚訝和不可思議所充斥。傳統觀念裡,護士是有固定工作場所的,每天和我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處理醫囑與執行醫囑,在治療方面我們更多扮演的是确認者和執行者的角色。我想象不到“網約護士”在變更工作場所的前提下,如何自如自主的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直到東營市人民醫院作為東營市首家開展“網約護士”上門服務的醫療機構,我有幸親自去見證。在患者下單後,作為國際傷口造口治療師的耿護士長,首當其沖的出發啦。那天不是護士長首次出診,作為随從人員,我還是從護士長的話語裡嗅到了謹慎的味道。上午的一單是一位髋關節骨折術後的老太太,家住二樓的她,如今已經可以在助行器的協助下,獨立行走。然而下二樓,坐車去醫院拆線,拆線前等待就診...這一系列看似普通不過的事情卻成了她的大難題。還好,她的孩子及時擷取了準确的資訊,東營市人民醫院推出的便民措施,“網約護士”可以上門服務。關注東營市人民醫院微信公衆号,點選互動版塊,選擇“網約護士”專欄,點一點就可以享受到居家護理服務。拆線結束後,老太太提出自己目前對自我身體狀況缺乏康複方面的知識,護士長給予及時的康複指導;家屬就老人夜尿頻繁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咨詢,護士長均給予耐心的解答。第一次陪診,感觸頗多,原來護理工作真的可以邁出家門,實作自我價值的同時,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專業更便利的服務!下午的出診是一位結腸代膀胱術後10餘年的患者,老爺子的尿路造口完全是自我護理,隻是最近造口周圍出現了一些問題,患者的女兒選擇了“網約護士”這項服務,想讓專業人士上門給予權威的解答。下午的這單,護士長明顯有些許的擔憂。經過現場問診和尿路造口的評估,護士長發現患者更換的頻率和剪裁都有問題。護士長首先肯定了老爺子的自護能力,結合患者對造口知識有一定認知的前提下,綜合前沿和專業的造口知識,與患者進行了深層次的溝通。此次溝通,讓老爺子清晰的認識到自我護理過程中值得肯定的部分和有待提高的部分,用專業知識帶動日常維護,起到了有效引導的作用。第二次陪診,有了新的感悟,原來護理工作不僅僅是嚴格執行操作标準,正确的評估,全方位多角度的結合實際情況,量身為患者制定更加完美的自護方式,患者才能更好的享受科技帶給他們的便利!“網約護士”的成功上線,解決了部分患者真正的居家照護需求,為患者提供專業服務的同時,也提高了護理工作者的專業水準。一點就到家,真正的實作了創新護理模式帶給我們的巨大益處,也為我們的延續護理提供了更強有力的後盾支援。希望我們的“網約護士”在新時代的矚目下,能走出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