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作者:迷影生活

首次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在某次報道中,偶然看到了彭昱暢參演了一部聚焦雲南農村、助力扶貧的電影項目。

由于這部電影的監制是曾經執導出《中國合夥人》的陳可辛,基本劇情設定同樣也是三個人創業,再加上電影對于青年人創業和鄉村脫貧緻富主題的關注,使得這部電影在開拍之初便吸引住了不少媒體的目光。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平心而論,這部在主角設定和劇情架構上延續《中國合夥人》基本配置,以輕喜劇類型電影形式呈現主旋律題材故事的電影從整體來看,水準是在及格線以上的,但是除此之外,整部電影幾乎毫無建樹。

要知道,這部電影的監制可是曾經拍攝《投名狀》、《中國合夥人》等商業大片的名導,導演則是處女作便起步較高的許宏宇。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一點就到家》無論是從現實折射、情節起伏、人物形象、喜劇元素運用等方面來看,都很難說是一部成熟且有深意的佳作。

毫不留情的說,在這部電影中,導演極力地想要通過喜劇元素、賣梗賣乖和情感積累來讨好觀衆,但是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正确的叙事節奏和獨立的電影風格,且電影在主題探讨上也顯得十分的牽強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茶?還是咖啡?</h1>

茶?還是咖啡?對于顧客來講隻是一種選擇,但是對于電影中以李爸為首的村民們來說,這卻是象征着價值理念和生活觀念的抉擇,對以彭昱暢劉昊然為首的創業群體來講,這又是飽含對未來生活向往的期許。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從電影開頭對兩派人物形象的勾勒和分歧表現來看,可以看出導演還是用了心的,但是随着劇情的逐漸發展,我們可以感受到電影沒有充分利用開頭建立起的人物關系和沖突分歧。

在沒有呈現出沖突核心,沒有呈現出不破不立的境況下,便迅速進入了大肆抒情的階段,這就使得電影對沖突和紛争的描摹流于形式,人物形象的多面立體塑造也在濫俗的煽情橋段中化為烏有,與其說電影是建構在現實基礎之上的升華,倒不如說是童話世界中的烏托邦。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時至今日,種茶在普洱當地已然有數百年的曆史,對于當地群眾,特别是老一輩茶農們來講,茶葉是帶給他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是人生的信仰。

換言之,即便種茶再不賺錢,但是這個充滿曆史回憶的事業在許多老人眼中依舊是值得堅守的。

電影中的李邵群,因為砍茶樹來種咖啡樹,被父親逐出家門,甚至視其已經死了。

僅僅隻是一個年輕人為了實作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改變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便遭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那麼換作讓整個村的村民都放棄種茶改種咖啡,三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又會迎來怎樣的挑戰和困境呢?

電影不僅沒有凸顯出這樣的挑戰和沖突,反而用一場廣播站演講将整個事件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而李爸的固執也被三言兩語所打動和遲疑,這與實際現實顯然相差甚遠。

即便叙事空間再過狹小,但如果将電影中的幾處超尬的煽情戲份進行删減,增添守舊與創新之間的沖突争端,那麼電影的整體觀感和主題探讨也不會如今的成片一樣被人诟病。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為什麼村子裡的茶葉銷售就日落西山,憑什麼換種咖啡就能變好呢?村子裡的茶葉為什麼價格越來越低,甚至走向虧損的尴尬境地?從電影所反映的情節來看,一方面是由于村子身處大山、交通不便;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收購商的持續壓榨;同時更有傳統種植模式難以适應市場需要,無法和有先進種植技術、經驗的對手相提并論。

那麼換作是咖啡同樣也會面臨相似的困境,電影僅僅流于表面地大書特書種茶的虧損,卻沒有為觀衆講明白為什麼會虧損,怎樣改變這種處境,使得整個事件的發展始終與現實有一層隔閡。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為什麼村民最終選擇相信彭昱暢?最終選擇改種咖啡樹?即便農村人再過樸實,但是我相信僅憑人格魅力顯然是難以打動他們内心的,是以電影中那一句“我們不相信咖啡樹,我們隻相信你”顯得十分的空洞無力。

電影在這一點上顯然偏離了方向,村民之是以選擇跟着彭秀兵改種咖啡,并僅僅隻是因為彭秀兵的人格魅力,同時更是由于茶葉收入不斷減少導緻他們的生活處境日益艱難。

許多村裡年輕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有家不能回,常年背井離鄉,在外漂泊,使得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村子裡如今剩下的大多都是些老弱病殘、留守兒童。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種茶的付出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才是村民們選擇跟着彭秀兵種咖啡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當堅持傳統已經無法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向往,唯有開拓進取才能走得更遠!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回到現實中,咖啡作為雲南農民耕種的一種重要經濟作物,其在雲南的耕種并不僅僅隻是近幾年才有的事情,而耕種的方式也遠不像電影中所展現的那樣。

在雲南普洱、保山等多個城市,都有咖啡的耕種和采摘,經曆了近二十年的探索之後,農民們逐漸尋找到了一條符合現實的耕種和發展路線,那就是在茶葉行情較好的時候選擇耕種茶葉,反之則選擇咖啡,而不是種咖啡就一直種咖啡,種茶葉就一直種茶葉,同時為了錯開成熟期,同一片咖啡園,同一個池子内的咖啡果往往是各種顔色雜糅交錯,而不是像電影中那樣為了追求視覺刺激,滿滿一池子的都是紅果。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合久必分、分久必合</h1>

幾個人之是以能夠在一起創業,很大原因是由于他們志同道合,但是如果有一天,幾個人因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問題出現不可調和的分歧時,往往會出現曲終人散的故事結局。當然,在國人們看來,作為勵志喜劇類型的電影自然不能出現類似毒雞湯的故事結局,是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合夥人》的電影結尾,幾位創業者兜兜轉轉最終還是繼續一起奮鬥的征程。

而作為《中國合夥人》的鄉村版,《一點就到家》自然也不能以三位主角的分道揚镳作為故事的結局,是以我們看到了故事的最後,三位夥伴最終還是團結一緻在雲南的大山深處将咖啡事業逐漸發展壯大。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故事是美好的,但是如果我們回想整部電影中,三位主角在整個創業過程中經曆的挫折與磨難,幾乎與他們的成功不成正比。

簡而言之,整部電影就像是童話世界中的烏托邦,一點兒都不真實。或許是因為運氣使然,又或許是電影叙事空間有限,幾位主角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将網購和快遞迅速推廣。

而咖啡的種植和推廣更是不可想象的一帆風順,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阻力就成功吸引到了品牌商的注意力。

在經曆了分歧之後,幾個人再度聚首之後的力量更是無窮盡,幾乎将手下的咖啡園迅速擴充變成了一個有高新技術和成熟宣發作為支撐的大公司。和《中國合夥人》描摹的艱辛和苦難相比,《一點就到家》簡直不要太美好!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就拿種咖啡來說,雖然李邵群在此前的數年間已經做出過衆多嘗試,并且有了一定的開發基礎,但是要将咖啡推廣到全村種植,依舊面臨着許多問題。按照電影中的設定,村子裡面的老人此前從未接觸過咖啡種植,如何防治病蟲害,如何巧妙地把控好整體品質,如何使常年種植茶樹的茶農們轉變思路······

這些都是值得電影去描摹和展開探讨的細節,但是從成片來看,這些從現實出發的情節點幾乎完全沒有觸及到,整個後半段的電影劇情完全是一個接着一個的煽情。

《一點就到家》:濫俗的煽情,空洞的口号茶?還是咖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整體來看,《一點就到家》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商業電影,卻稱不上成功。無論是電影導演,還是監制,都沒有主旋律題材的架構内走出來,沒有讓這部電影在現實主義的天空下展翅高飛,也沒有在濃郁的地方風情中表現出人文情懷,更沒有恰到好處地将主題思想進行深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