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見夫妻!這對中産階級模範夫妻,終于撕破體面與溫情的面紗

“伯格曼的戲跟熬粥似的”,這是舞台劇導演過士行對電影大師伯格曼的評價,伯格曼以簡潔的手法诠釋對劇本的了解,不是蒸炒煎炸的用力過猛,也非一鍋端的大亂炖,而是小火慢熬——幾個小時下來,個中滋味,全在這一鍋粥裡。10月27日至31日,伯格曼編劇、過士行導演的經典之作《婚姻情境》将在中國大戲院參加國際戲劇邀請展,這部戲也是鼓樓西戲劇首次在上海集中展演的作品之一。

這部上世紀70年代誕生的作品之是以被奉為經典,是因為它在當今社會依舊能夠引起話題——約翰與瑪麗安的婚姻生活不能算是最糟糕的,卻更具普遍性或典型性。約翰回憶起年輕時的兩人,那時瑪麗安充滿幻想,“鬼靈精,壞脾氣”,可如今他又覺得她“無理取鬧”,對她說“你是怎麼弄出這麼荒謬的、見鬼的、莫名其妙的要求來的”。 而對瑪麗安來說,年輕時的約翰頑皮且不拘一格,會“以逗爸媽生氣為樂”,會和她一起參加五月節的狂歡遊行,可如今她覺得他“愚蠢、自大、笨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白癡”。

再見夫妻!這對中産階級模範夫妻,終于撕破體面與溫情的面紗

圖說:《婚姻情境》海報 官方圖

在伯格曼的電影《婚姻生活》中,事業有成的丈夫,終于對相伴十年的妻子說出了隐藏内心多年的話。他主動承認愛上了别人,受夠了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想要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而妻子也不遑多讓。這對中産階級模範夫妻,終于撕破體面與溫情的面紗:“我想要甩掉你已經足足想了四年。”“我不在乎告訴你我有多讨厭這兩個愚蠢、放縱、沒大腦、懶惰、自私的女兒。”

社會學家黛安·費爾姆麗研究造成夫妻沖突的情況後,得到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論:對人們來說,伴侶一開始最吸引他們的品質,後來卻往往成為他們最讨厭的缺點。她本人的一位女性朋友抱怨丈夫周末從來不陪她,總在忙工作,而被問到一開始他什麼特點吸引了自己時,她說自己高中時傾心于他,是因為他非常上進。

約翰對未來擺脫瑪麗安的生活充滿期待,簡直得意忘形,他對瑪麗安攤牌:“能吸引我的隻有動身離開這一切。你知道我最受不了的是什麼嗎?所有這些,去他的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必須做什麼,我們必須考慮什麼,你媽會怎麼想,孩子們會怎麼說......所有這些狗屁倒竈的事。”

終于他發現,生活的瑣碎不會因為換一個伴侶而改變,和新夫妻的生活也充滿了種種不如意,此時他隻能無助地建立心防,“學會滿足于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寂寞是無可避免的”,可還是忍不住對瑪麗安傾訴:“我依賴所有那些叫做家、家庭、規律生活和平平靜靜的每天例行公事。我厭倦了離群索居的寂寞。”“和寶拉在一起的寂寞比真正的寂寞更糟。”

伯格曼為這對夫妻安排了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結構。他們不僅父母雙全,還有兩個女兒。這種安排不是為了表現這個家庭天倫之樂式的庸常幸福,而恰恰是要揭示現代婚姻如何使兩性關系喪失了同過去及未來的關聯。

導演過士行把伯格曼的這種态度發揮到了極緻。簡約化的舞台布景,反戲劇性的生活化表演,近乎二人私語的對話方式,都指向一點:這不是戲,這就是你我的日常生活,是我們無可逃避的“婚姻情境”。盡管彼此都對愛持有深深的期盼,都曾為此做出過不懈的努力,他們近在咫尺,卻感覺越來越處于一種隔離、對抗的狀态。簡潔深邃的燈光,細密的對白,一步步刺破了“婚姻”的真谛,讨論兩性之間普遍而深刻的關系問題,帶領觀衆們走進一對夫妻的内心世界。(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