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送别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曆者高文彬,他曾說“一生最值得銘記兩件事”

送别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曆者高文彬,他曾說“一生最值得銘記兩件事”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紀念日。在這個國人銘記的日子裡,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曆者高文彬先生落葬上海福壽園,從此長眠在東京審判紀念碑旁。

丹心從來系家國,忠魂永在鑄功勳。在高文彬女兒高岚看來,這就是父親一生最好的描寫。“我父親身上始終有一種矢志報國的愛國情懷,” 高岚在現場回憶說,父親為了報效祖國,在最困難的時期都始終沒有放棄學習,堅持學以報國。

東京審判,這是一段值得所有國人銘記的曆史。不忘卻曆史,也是為了祖國的未來。高岚始終記得,那些年,邁入暮年的父親,依舊為東京審判這段曆史的宣傳傳播而奔忙。這幾個月來,高文彬的家人們還在整理他的遺物。這其中,既有手稿、書籍,也有中英文教學講義。還不乏一些關于學術方面的信件來往。她希望,未來能将這些珍貴遺物捐獻給社會,讓更多人從中了解那一代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拳拳愛國之心。

首座“東京審判”大型紀念雕像旁,寥寥數語凝練近百人生

高文彬,1922年12月出生于上海,青年時就讀東吳大學法學院,因熟知英美法律又精通英語而被推薦為國際檢察處翻譯官。

東京審判紀念碑一側的花壇裡靜靜的擺放着一個小小的石碑,一張高文彬教授的彩色照片和寥寥數語,銘刻着這位著名法學家一生突出的貢獻,也凝練了老先生近百年的淡泊人生。

東京審判紀念碑,中國第一座以著名的“東京審判”為背景創作的大型紀念雕像。碑體為一整塊象征“南京大屠殺”的城牆,上方鑲嵌着向哲濬檢察官和梅汝璈法官的青銅半身像,以及十七位當年參加東京審判的中國法學家的英名。雕像下方刻着一隻象征着法律尊嚴和正義的獨角獸,它腳踩殘破的日本軍刀和鋼盔,警示着後人時刻不忘曆史。

送别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曆者高文彬,他曾說“一生最值得銘記兩件事”

2007年,八十五歲高齡的高文彬教授親自出席雕像落成儀式,老先生曾激動地說:“東京審判讓中國人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直到今日我們依然要報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态度來看待它。”

一生中的兩件事:東京審判、大詞典

高文彬生前曾如此概括自己的人生:“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

1946年至1948年,高文彬全程參與東京審判(遠東國際大審判)。作為中國檢察官向哲濬的秘書兼翻譯,他配合中國檢察組起訴、舉證、辯論、庭審和量刑。

送别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曆者高文彬,他曾說“一生最值得銘記兩件事”

在日期間,為了搜集更多證據,他一有空就紮進各類檔案中。從官方檔案、媒體報道到機密檔案,每一份可能為日本戰犯“定罪”的資料他都不放過。偶然間,他在一堆《東京日日新聞》舊報紙中,發現了一張攝于1937年的新聞圖檔——日本戰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進行的慘絕人寰的“百人斬競賽”,即比賽誰砍掉的中國人頭顱更多。後來,這一發現作為有力證據被轉至國際法庭,最終将日本戰犯繩之以法。

回國後,高文彬繼續充實法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在國際法領域辛勤耕耘四十載,培養的學生遍及法律實務界和學術界。

音容笑貌在衆人思緒中複而清晰

今天,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内還舉行了高文彬先生追思會。追思會現場,人們紛紛回憶起與高老交往中的點滴,他的音容笑貌在衆人的思緒中複而清晰起來。

中國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員會秘書長費儉表示,高文彬先生是中國民主同盟德高望重的老盟員、老前輩。先生一生跌宕起伏,堪稱傳奇。他高尚的愛國情懷、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卓越的事業成就,無愧為後生晚輩的楷模,民盟一定會把先生倡導并堅持的信念、品格和操守接過來、傳下去。

送别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曆者高文彬,他曾說“一生最值得銘記兩件事”

作為高文彬的校友,蘇州大學黨委書記江湧、上海海事大學黨委副書記嚴大龍等回顧了與先生交往的場景,他們表示,高先生拳拳的愛國情懷、精湛的業務水準、嚴謹的治學态度、赤誠的教育熱情、儒雅的君子風範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老百年人生裡完美演繹了立功立德立言,他身上展現出的愛國精神和浩然正氣,他對母校深深的愛和期望值得後人永遠學習、繼承弘揚。

送别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曆者高文彬,他曾說“一生最值得銘記兩件事”

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濬之子向隆萬回憶了與高老數十餘年的交往,對高老為人淡泊豁達的品格、為學嚴謹認真的态度表達崇敬。

追思會現場,紀念館收藏了高文彬先生使用過的相機。據介紹,高老尤愛攝影,當年在東京,他就是用這台相機拍下了那張著名的東京審判十俊傑的合影。這部陪伴了高老半個多世紀的老相機和高文彬先生參與編纂的《元照英美法詞典》将一同珍藏在紀念館内。

作者:王嘉旖

編輯:周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