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言慧珠如何攀登梅派藝術高峰(4)

作者:早安平劇
言慧珠如何攀登梅派藝術高峰(4)

所謂“爐火純青”即“化境”也。“化境”一詞在語言學中,本義是指藝術修養達到自然精妙的境界。所謂藝臻化境,妙造自然,渾然天成。古今學者,對這個“化”字,都有精辟的論述。明代李贽主張,“窮極而工”之美不如“造化無工”之美。當代文學泰鬥巴金認為:“寫作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無技巧”不是沒有技巧,而是技巧達到了“大而化之”的境界。這是藝術的真境界、高境界。這也就是梅大師的境界。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經過長期的十分艱苦的“修行”,包括演員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言慧珠把梅派藝術的形成,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并指出梅蘭芳早期的藝術創造也是以繼承傳統為主的。這樣就為他自己宗梅同樣設定了三個時段,即繼承階段、求變階段和自成風格的階段。雖然這三個階段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系、互為滲透、互相交織、互相生發和互為因果的,但由于側重點不同,主攻方向也就不同。一九四三年之前,言慧珠雖然向徐蘭沅、朱桂芳等前輩學演了大量梅派名劇,但由于梅蘭芳蓄須明志,息影舞台,使她無緣一睹先生在舞台上的風采。從她在馬思南路87号拜師以後,一直到梅蘭芳重登舞台,言慧珠理所當然地把自己學梅定為于“複制”階段。凡藝術都有一個“悟入”的過程。先學走路,後學跑步。一切藝術概莫能外。揚州八怪之一鄭闆橋有句名言:“先工而後寫。”意思是說:學畫必須先學工筆,後學寫意。從來沒有工筆還未過關,就能畫好寫意的。在繪畫界,學習工筆白描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臨摹好的範作,二是用毛筆對山石花木等實物作白描寫生,力求畫得準、畫得美、畫得有力度,鍛煉堅實的造型能力。同理,平劇界有句老話:“練死了,演活了。‘一個演員如果不先過“練死了”這一關,是不可能在舞台上把人物“演活了”的。

“惟先渠法度森嚴,而後超神盡變,有法之極,歸于無法。”(清, 王概)言慧珠的藝術道路,符合這一規律。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是言慧珠大紅大紫的年代。她以功成名就之身,把自己變成一張白紙、一塊海綿,一切從零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梅派藝術。無論有人怎麼說她“複制”、“死學”,她至死不悔。這種循規守矩的學習态度,是值得我們重視并加以繼承的。藝術的發展和流派的傳承,必須不斷湧現一批有代表性的傑出人物。而傑出人物的成長,除了名師的悉心傳授,本人的勤學苦練外,學習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言慧珠之是以在繼承梅派藝術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首先是她繼承了老師的學習态度和治學精神,正确處理了繼承和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言慧珠的治學精神,不但我們今天的中青年演員應該繼承,藝術院校尤其應該繼承。藝術講求規範,規範産生美。而後取靈動。如果不顧藝術發展規律而講求什麼“速成”,其結果隻能是“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由于言慧珠對藝術的追求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才有可能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迎來她藝術上的“黃金歲月”,逐漸形成她融乾、坤旦行之優長的表演風格,并呈現出爐火純青的勢頭。據《絕代風華 言慧珠》 原作 費三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