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多次核酸陰性後檢出陽性?吳凡談“潛伏期”及上海對策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之前幾輪篩查,相關人員的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新一輪檢測中怎麼又發現了新病例?

8月25日上午09:30,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邀請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邬驚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和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介紹情況。

吳凡表示,剛才通報的兩例病例都是從這次疫情的密接者中診斷出來的。他們被判為密切接觸者之後,第一時間已經實施了封閉隔離管理,在隔離期間一個病例是2次核酸陰性,之後出現症狀經過排查之後發現的。

還有一個病例,前面3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到第4次核酸檢測以後發現陽性的,也是在篩查過程當中發現的。大家注意到一個特點,這兩例出現陽性的情況都是在發病7天之内發生的,而且我們發現時病例已經在完全閉環管理當中了,跟社會是沒有接觸的,而且他的密接的密接其實也是被管理的。現在的做法在第一時間管理密接者,同時管理了密接的密接,把疫情有可能向外擴散的風險消除掉了。

大家困惑為什麼這麼多次核酸陰性怎麼又冒出來陽性了?其實這是非常符合新冠病毒傳播的特征,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我們國家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還是全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都是符合這個特征,就是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一般是1-14天,絕大部分感染者會在3-7天左右表現出症狀。

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接觸了病毒并獲得感染之後,他不是立馬表現出發病的狀态,因每個人個體情況不同,每個人免疫力不一樣,病毒進入體内之後什麼時候開始複制也是不确定的,是以我們把這個時間稱之為“潛伏期”,就是1-14天。絕大部分人可能會在3-7天左右表現出症狀,但是在症狀出現之前就可以排除,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第一時間發現病例會把所有判定密接者和密接的密接進行閉環管理。

因為這種個體差異,在防控工作當中前幾次核酸檢測是陰性,但是後面又表現出陽性,這也是我們對密接者和密接的密接實施隔離管理的重要意義,我們也可以從國内其他地區看到這個情況,上海去年的疫情當中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這是非常符合規律的一種現象。

責任編輯:高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