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密接、密接的密接、高風險人群是怎麼判定的?公衛專家吳凡詳解丨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

作者:文彙網
密接、密接的密接、高風險人群是怎麼判定的?公衛專家吳凡詳解丨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

今天(8月25日),上海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有記者提問,看到排查通報裡提到密接、密接的密接和相關篩查人員,請問疾控部門是怎麼劃定和判斷的?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表示,随着疫情進展,大家都越來越專業了,很了解這個情況。一般情況,疫情發生之後疾控部門會在第一時間啟動流調,隻要醫院報告一例異常,我們就會立即啟動流調工作。這個立即就是馬上,一點都不耽擱。我們的工作節奏是以小時計,而不是以天計的,會馬上結合相關部門提供的大資料資訊來最快速度進行溯源排摸密接和密接的密接。這個工作的重要程度我可以用一個詞“十萬火急”。排摸的速度越快,人越早确定下來,第一時間把這個人固定住,哪怕你是陰性,我們後面可以慢慢排摸、慢慢檢測,第一時間把人固定住就不要再動,可以最大程度縮小他影響和涉及的範圍,是以速度非常重要。

在排摸過程當中,有一些原則,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對于密接的判定,國家規範是這樣要求的:跟病例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接觸,并且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是被判定為密接。不是有接觸了就是密接,醫務人員天天接觸不是密接,是因為有有效的防護,如果沒有有效防護而有近距離接觸就可以判定為密接。對于和密接接觸者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而且沒有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被判定為密接的密接。這是總的原則。

當然生活中場景很多,具體情況也很不一樣,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一般我們坐飛機,大家比較擔心,飛機坐上去動都不能動,萬一有确診病例怎麼辦?一般情況下,在飛機上與确診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内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

火車情況就不一樣了,火車是相對一節車廂可以自由走動。火車是一節車廂有一個确診病例,整個一節車廂都是作為密接判定的。同樣有一些長途大巴是密封的空調車,對于這些全密封環境的空調車上如果出現一例确診病例,整個車都作為密接判定。當然這個場景生活中還有很多,聚餐、會友、買東西,不同的情況都是要根據場景的特定條件,人員接觸的方式,是否采取防護的情況來進行判斷的。

剛才我提的密接和密接的密接,這兩類人一旦界定之後,都要落實14天隔離觀察和相應階段性的核酸檢測。有經排查診斷為确診病例的,原先的密接的密接就更新了,就變成密接了,再需要做密接的密接,密接的密接成了密接,再要排查他涉及到的密接的密接,一輪輪往外,範圍往外要擴一點,這就是一般情況下疾控部門如果發現确診病例會做的事情。

在這當中大家也發現,不隻密接和密接的密接的你們管,還管了很多高風險人群。一般來說疾控部門發現确診病例之後,都會到确診病例曾經到訪過的場所現場做勘查和流調,這些确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涉及到的工作地、居住地等相關場所,這些排查以後,我們會确定再大一個範圍、一個圈層的人,我們把這些人稱之為高風險人群。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還夠不上密接的密接,但是不排除因為他曾經在這些環境當中有一定的暴露或者逗留,我們把這些人稱之為高風險人群,對于這些人群我們目前也開展篩查,對他進行檢測并且落實相關健康管理的措施。

我們圍繞1個确診病例,第一個管控圈是密接,第二個管控圈是密接的密接,第三個管控圈是所有涉及場所和不能判定為密接的密接的高風險的群體,把這三個圈界定出來之後,人要實施管控,場所要進行綜合消毒,我們即便在後面出現像今天有一個密接變成确診病例了,也不擔心,因為他的密接的密接已經在我們的管控當中了,這個防火牆是三層的防火牆,我們已經在第一時間建構好了,大家一定要了解,不用擔心後續出現密接當中的确診病例。我們用一句話說,他在一個傳播鍊上還在管控的閉環圈裡,跑不出這個圈,我們就不擔心。

國家的規定也好,本市相關的密接判定和密接的密接判定規則都是一個指南和原則,疾控部門的人要根據不同場所、人員接觸的方式,最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排摸風險高低,最終判定這個人是否是密接還是密接的密接,說實話這真是一個技術活,不是随意判定的。上海能夠堅持到今天,科學精準,我們的精準指的是什麼?我們不是無限制的擴大,我們的精準指的是多一個不要,少一個不行,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有很專業、很敬業的疾控部門的高品質人員,保證這種精準的落實和實施。

通過第一時間的發現、第一時間的流調,第一時間的檢測篩查,第一時間的管控,我們在與病毒賽跑,把病毒擴散傳播風險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障這個城市的正常運作和安全,也請大家對疾控部門多了解支援,如果有涉及到你自己,希望大家更多了解支援、積極配合,能夠幫助疾控人員一起完成對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也能夠第一時間阻斷疫情的進一步傳播。

作者:李晨琰

編輯:儲舒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