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拜登再承諾“保護台灣”是“口誤”嗎?
來源:香港中通社10月22日
記者:殷田靜子
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21日被CNN記者問到,“如果中國大陸攻擊台灣,美國是否會保護台灣”時回應稱,“美國有這方面的承諾”。台灣媒體紛紛炒作這是拜登首次“明确表态”。
實際上,今年8月拜登也有過類似的發言。針對阿富汗“變天”引起的“美國棄台論”,拜登稱,美國“一向信守承諾”,就任何北約成員國遭入侵作出反應,“對台灣也一樣”。10月,拜登脫口而出的“台灣協定”也引人猜疑。不過,兩次“口誤”都引來美國官方的迅速“撲火”,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通社記者:這一次,拜登的“承諾”仍是“口誤”嗎?兩個月以來一連三次的“口誤”,是否有其他考量?
王勇主任:目前中美關系正朝緩和的方向發展,拜登之是以在台灣問題上強硬表态,還是和美國國内的政治壓力有很大關系,包括共和黨攻擊拜登政府對中國過于軟弱,例如在氣候問題上尋求與中國的合作等。
另外,拜登還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中國反“台獨”,在主權問題上立場絕不含糊,并且通過戰機巡航等強硬手段來警示“台獨”和美國方面的幹預,也帶給拜登壓力。在兩重壓力之下,拜登會在台灣問題上做出一些比較“過頭的表态”,對國内有個交代。是以,不排除他的言論有一定的政治考量。
不過,從戰略布局上看,美國目前正處于一種戰略收縮狀态,希望減少對國外幹預,加強國内建設,更多關心國内問題。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希望與中國在達成維持現狀的共識,但與此同時,也會擺出一副強硬姿态,起到一種能夠跟中國競争對抗的架勢。
不可否認的是,一直以來,美國國内有一股勢力希望通過推動“戰略清晰”,遏制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
中通社記者:的确,近來随着台海緊張局勢的升溫,放棄“戰略模糊”的呼聲又再次升起。美國參衆部分議員聲稱,改變“戰略模糊”将對中國武力攻台有“鎮靜效果”。但拜登最新提名的駐華大使人選伯恩斯,卻明确反對放棄“戰略模糊”,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是遏阻中國對台使用武力最明智、最有效的方式。在美國内部,關于是否放棄“戰略模糊”政策的分歧,究竟哪一方更占優勢?
王勇主任:到底是“戰略模糊”還是“戰略清晰”,美國國内實際上現在有很大的争論,在智庫方面,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會長理查德哈斯,此前也通過文章發表明确主張,認為應當“戰略清晰”。還有一些來自于美國國會的議員,于意識形态的偏見,強調要改變美國“戰略模糊”的政策。
但是一些了解中美關系的現狀和台灣問題的專家學者,則更多希望能堅持“戰略模糊”,因為“戰略清晰”有可能鼓舞“台獨”士氣,使其有恃無恐,進一步刺激中國反對外部勢力幹預國家統一的決心,這有可能把美國卷進去,為“台獨”開了所謂的空頭支票。
目前兩派之間的争論點在于,第一,中國方面要武力統一有那麼急迫嗎?第二,有沒有時間表?支援“戰略模糊”一方認為,中國并不急迫。其實中國官方的表态也是如此,不斷強調以和平方式實作祖國統一,最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要強調的是,中國加強武力準備,主要是針對“台獨”和國際幹預勢力,并不是針對台灣人民。中國大陸方面所謂的“攻台”,更多是防守型的。是以接下來,中美應該針對這一點加強溝通。因為目前島内的“台獨勢力”,想利用中美關系戰略競争态勢,達到他們進一步推動“獨立”的目的,或者說實質性的“法理台獨”。蔡英文10月10日的講話,就是赤裸裸地走向“法理台獨”。
如果美國在這種情況下表态要“戰略清晰”,就等于美國的武力幹涉實際上是在支援“台獨”,明顯違反一個中國的政策。國内的分歧最後都展現在官方的政策上,是以“戰略模糊派”目前還是占據優勢的地位。從目前來看,基于全面考慮,拜登仍會堅持美國傳統的“戰略模糊”政策。
不過,中國在中美下一階段的溝通當中,要想辦法使美國意識到蔡英文種種推動“台獨”的做法有害兩岸關系的穩定,也有可能把美國拖進兩岸的軍事沖突當中,會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
中通社記者: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美國仍在堅持迄今為止的對台立場,但有關對台軍售和台美軍方合作的報導、台美之間頻繁的高層互動,都顯示出美台在加強各方面合作,逐漸“清晰化”。在此實際作為下,其口頭上對台是否保持戰略“模糊”還重要嗎?
王勇主任:美國現在雖然口頭上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也在堅持這種“戰略模糊”政策,但美國的一系列做法,是在實質性增強與台灣的關系。最終可能造成美國所謂的一中政策“空心化”。這顯然對于中國主權原則的沖擊是非常大的。
如果美國方面不能夠在中美之間就這個問題上達成諒解,或者說美國在這個方面走得越來越遠,那麼有可能會進一步鼓勵“台獨”勢力,最終使大陸的軍事幹預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選項,讓中美在台灣問題上“軍事攤牌”。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國會對中美關系的破壞性作用也越來越大。盡管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所有國内問題上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但是在犧牲中國的利益,在台灣問題上觸犯中國底線的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其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的和平崛起,為中國的發展設定障礙。
這種情況下,台灣問題可以說面臨越來越大的危機。即中國的主權利益成為了美國國内政治的犧牲品,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一張牌。是以,未來這個問題處理不好,短期之内對于中美雙方尋求務實的合作,包括中美首腦視訊的會見都會受到沖擊。中長期來說,中美最後有可能圍繞台灣問題“攤牌”,進而使地區和國際格局受到非常大的影響。但是,中國反獨促統、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不會改,其能力也會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