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漫步小鎮,15分鐘“圈”出幸福生活

作者:新聞

“我要修傘、磨刀,卻不知道上哪裡找師傅?”“我想學用手機打車、挂号和網購,但年紀大了總是學了又忘,問多了擔心孩子們嫌煩。”“小鎮北邊的居民什麼時候才能像小鎮南邊的居民那樣出門就能辦事呢?”……

近期,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要求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一點多用”、服務疊加等方式發展微利業态,保障生活必需。記者從靜安區彭浦鎮獲悉,小鎮将結合已有規劃,對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下一盤“大棋”,讓小鎮插上經濟騰飛的翅膀,同時也充滿人間煙火氣。

彭浦鎮地域南北狹長,好似一條垂落在靜安區北部的飄帶。如何打通上學、就醫、就餐、健身、娛樂等多個生活場景的“最後一公裡”?從事務受理、公共文化到便民服務,彭浦鎮黨委、政府面對居民訴求的多樣性,積極響應群衆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關切,通過連接配接方方面面的優質資源,積極探索建設“15分鐘生活圈”。

目前,小鎮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修傘、磨刀、理發、義診等便民服務,老年人也學會了用手機打車、挂号和網購,居民出門辦事、運動、休閑等地點均在15分鐘内步行可達。至此,一個栩栩如生的15分鐘生活圈“魅力小鎮”正呈現在彭浦鎮老百姓和世人眼前。

關注民生:一刻鐘,居民出門辦事便捷高效

曾經,住在小鎮北邊的居民想要到鎮中心辦事,總免不了舟車勞頓之苦。“以前去社群事務受理中心辦事來回路上差不多就要1個小時。”家住小鎮北部的居民吳女士告訴記者。小鎮居民的心聲就是鎮黨委、鎮政府的牽挂。經過反複論證、實地踏勘,最終彭浦鎮政府選擇在社群居民居住相對集中、鎮域中北部地區——江場西路1362号(1366弄居委會)設立了社群事務受理服務延伸點,将事務受理中心延伸至居民區,将中心的服務送至百姓家門口。

漫步小鎮,15分鐘“圈”出幸福生活

2019年3月5日,彭浦鎮社群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延伸服務點正式開始對外接待辦公。從這一天起,小鎮北部的居民開始暢享屬于他們的“15分鐘生活圈”。從新增、更換就醫記錄冊、總工會退休職工住院補充醫療給付申請,到敬老卡、新版社保卡申領……中心共推出10大類50餘項惠民舉措,每一項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居民辦事随時能在家門口“解決”。“現在下樓就能辦事,效率大幅提高,為我節省了不少時間。”這一惠民舉措讓吳女士以及更多家住小鎮北部的居民贊不絕口。

随着人工智能、雲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蓬勃發展,公共服務的内容和形式也發生了深刻改變。基于這一大背景,彭浦鎮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立足于鎮情,緻力于優化服務、補齊短闆,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讓居民出門辦事更便捷、更高效。

聚焦文化:一刻鐘,從市井生活步入藝術小鎮

彭浦鎮以懷舊文藝區、睦鄰友好區、書香人文區、創新體驗區、綠色海綿區、未來暢想區等六大主題片區為藍圖,大力推進特色“兩美”建設,打造“魅力鎮區”。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小鎮注重文脈的發掘和傳承,在建築形象、鄰裡空間、綠化燈光、道路風貌等層面,藝術化展現可以“漫步閱讀”“有溫度”的特色亮點。如,選取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稱道路及公共休閑空間,打造繞有韻味的文化商街“陽城路”“晉城遺韻”等小鎮文化新地标,讓街區可閱讀、可漫步。

近年來,彭浦鎮開展“美麗家園”建設,實施房屋建築立面修繕換新、小區環境景觀化提升等項目,惠及22個售後房小區、9個農民房小區、17個商品房小區。其中,永和二村“美麗家園”獲得全國規劃設計三等獎;同時,小鎮開展“美麗街區”建設,實施道路店招店牌、商鋪門面、圍牆、建築前區(台階)、零星綠化五大項目街面整治美化,提升道路整體空間環境,覆寫全鎮24條現行市政道路、7條非市政道路(含背街小巷)。自彭浦鎮實施“美麗街區”建設以來,街區環境持續更新,擁有田園味的背街小巷“滬太支路615弄”、光與影的紅磚之路“運城路”等35條街道特色鮮明。

彭浦鎮依托轄區内現有社群文化活動中心,整合轄區内各方資源,建成“1個中心+36站點+1個平台+1個公衆号”的三級文化服務網,并開展了一系列面向居民的優質公益性文化活動。據統計,彭浦鎮全年累計舉辦公共文化教育活動項目超250場,服務人次達50萬以上。2019年,連續五屆以攝影特色蟬聯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美譽的彭浦鎮,舉辦了首屆國際攝影藝術節;依托自有公共文化配送品牌的“彭樂藝站”,小鎮開設了針對白領的“午憩藝課堂”和面向親子的“缤紛微課堂”;同時,小鎮與域内最美書店“鐘書閣大融城店”合作,給小鎮居民搭建了讀書平台,開展了夜宿最美書店、名著閱讀分享會等活動。

經過幾年的“兩美”建設和文化、環境更新,彭浦鎮被命名為國家衛生鎮。家住永靈小區的朱阿姨有晚飯後出門遛彎的習慣,她說:“華燈初上,小鎮的夜色很美,街區老靈額。” 居民紛紛表示,走出家門如同步入藝術小鎮,充分感受到了居住的舒适性。

建“閉環”通“經脈”:一刻鐘,串起小鎮便民生活圈

彭浦鎮高品質、全方位打造的社群公共服務空間,黨群服務中心(站點)、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小鎮驿站”“小鎮食堂”等早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而彭浦鎮作為靜安區内面積最大的一個街鎮,在全鎮戶籍人口11萬餘人中,60歲以上老人近3.4萬,占全鎮總人口數30.9%,老齡化程度較高。

為應對當下的人口老齡化,近年來,彭浦鎮緊跟老人需求,積極推進“樂齡家園”品牌建設,組建“養老顧問團”,将鎮域内各類資源整合到一個平台,建立集醫養、助養、護養為一體的小鎮,建立為老服務資源聯盟—— 以“醫、助、護”相結合的社群為老服務“宜居安養”模式。該模式讓全鎮3.4萬餘老年居民更便捷、有效地享受到精準化、精細化的“社群托養、喘息寄養、康複理療、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等多方面服務,在家門口就能實作“一站式”養老。許多社群老年居民感受深刻,紛紛對記者說:“不僅友善了,服務員态度也好,志願者主動上門關心,還為我們提供日常生活上的幫助,在彭浦鎮養老很安心順心。”

記者了解到,以往很多老人的休閑娛樂方式常常局限于廣場舞、搓麻将。如何讓老人享受一個更高品質、更富有文化的晚年?彭浦鎮也動了一番腦筋。今年4月至6月,短短3個月,彭浦鎮為60歲以上老人開設288場智能手機教育訓練課,覆寫轄區36個居民區,每個居委會先後開設8場,參加人數達到了5500餘人次。3個月内,老人們不僅運用智能手機的技能大幅提高,家庭氛圍也變得更加和諧。不少老人表示,以前不會用手機,不僅生活不友善,跟子女也容易産生代溝。現在回家,拿着上課學到的技能示範給孩子們看,跟孩子們互動增多了,也增添了許多親子交流。

漫步小鎮,15分鐘“圈”出幸福生活

政府決策主動往前走一步,人民群衆離幸福生活便近一點。面對居民訴求的多樣性,彭浦鎮積極響應群衆對便利生活需求的關切。從2009年開始,推出了便民服務大篷車進社群項目。每月大篷車在全鎮36個居民區進行巡回服務,包括理發、修鞋、修傘、磨刀、名醫義診、優質農副産品和老字号國潮新品優惠展銷等諸多實實在在的惠民服務。

“我今年75歲,腿腳不靈便,不像小年輕會跑到理發店,多虧這些志願者,别看我老頭子了,頭發不多,但他們剪得很認真很細緻。”小區居民王老伯親身體驗過,對便民服務進社群活動豎起了大拇指。

5年來,彭浦鎮累計為鎮内居民提供生活便民類服務項目162萬餘次,其中助醫類(健康講座、量血壓、義診等)服務17.2萬餘次,助潔類(理發、扡腳)服務3.1萬餘次;為鎮内老年居民提供助餐服務127.9萬餘人次,其中送餐上門79.8萬餘次;組織發動300餘名為老志願者,年均結對關愛老人1850名左右,實作了全鎮80歲以上獨居老人結對關愛全覆寫。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修傘、磨刀、理發、義診等便民服務,老年人也學會了用手機打車、挂号和網購,居民出門辦事、運動、休閑的地點均在15分鐘内步行可達。

來源:周到上海 作者:鄭曉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