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導演編劇于飛,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及創作理念

作者:Mtime時光網

時光網訊今年國慶檔,于飛執導并編劇的真人電影《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在影院和觀衆見面了。

将《皮皮魯與魯西西》搬上銀幕的于飛,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現在是一名導演、編劇。電影上映前夕,于飛接受 了時光網的專訪,分享影片的幕後故事和自己的創作理念。

專訪《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導演編劇于飛,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及創作理念

《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講述了皮皮魯與魯西西這對兄妹在結識了五位罐頭小人後,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故事。

專訪《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導演編劇于飛,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及創作理念

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

94分鐘 - 喜劇 / 科幻 / 兒童 2021年9月30日中國上映

這部電影改編自“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同名童話,于飛在編寫劇本時做了不少的改編,以便讓當下的孩子和家長們有更多共鳴。一向對自己的作品“嚴加保護”的鄭淵潔看過電影後很滿意,還說“後悔沒投資”。

于飛本人也是一位家長,他說這部電影家長看了之後可能會比孩子更有感觸。電影裡不僅融入了他與自家孩子的生活點滴,也反映 了他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他說這部電影不是給家長們一個答案,而是提煉出家長心中的問題和困惑。

專訪《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導演編劇于飛,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及創作理念

Mtime:最早有拍攝這部電影的想法是在什麼時候?

于飛:2018年暑假,我帶二年級的孩子去濟南玩。像他們這麼大的孩子,看電影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了,他就想去電影院,我說那就去。可是他這個年齡的孩子,低幼一點的卡通片,他們也不看。他們去年可能還看那個片子,今年長大就不看了。愛情、戰争題材他們顯然看不懂,就非常尴尬,到了電影院沒挑到片子。

當時我就想,第一這是市場空白,第二應該給這麼大的孩子拍一部電影,像這種真人題材他們是應該能接受的。畢竟我們小時候是看過《霹靂貝貝》《大氣層消失》這類電影的。

Mtime:《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是以小朋友為主要觀衆的電影嗎?還是屬于合家歡類型的電影?

于飛:其實不能算合家歡。家長看完有的會比小朋友反應更大。我們做過一次測片,調查喜愛度均值,特别意外,家長好像比小孩的喜愛度還高幾個點。

我了解是因為看到教育相關的一些情節,有的家長看哭了,或者說看完引起共鳴反思的比較多。孩子和家長是以兩個視角來看的。

專訪《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導演編劇于飛,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及創作理念

Mtime:《皮皮魯與魯西西》是一個很有名的IP,改編它時有壓力嗎?

于飛:它是一個在80年代非常經典的文學作品,一個優秀的文學作品到一個優秀的影視作品,中間要先到一個優秀的劇本,再到一個好的影視作品,每一步都要走很長的路。哪一部分沒做好,肯定要戴上毀童年這個帽子。

這個戲到現在為止票房和口碑整體反應不錯。

電影大概前二、三十分鐘是在原著基礎上改的,後60分鐘開始人物的反抗,往下按自己的線走,原著情節就很少了,其實改動是不小的。但是觀衆看完反響還行,我覺得讀者更關心的不是你對原著改動大不大。我覺得他們可能要的還是一個好的電影,而不是說一定要跟原著一樣。

我覺得可以照顧讀者情懷,但不能去販賣情懷。

Mtime:《皮皮魯與魯西西》這個故事當初是鄭淵潔給兒子鄭亞旗講的,那個時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和2021年孩子的生活還對得上嗎?

于飛:生活肯定是對不上。在選材時候我盡量找這種時代影響不大的,其實主題是相當接近的。

比如原著的主題,主要探讨“優秀生”與“落後生”的問題,落後生由于搗蛋不聽話,即便在小人博士的幫助下成績好了,依然被定義為“落後”,但“優秀生”與“落後生”這一概念在如今似乎已經很少提及了,因為現在我們的孩子去學校,老師都叫寶貝兒、閨女,哪個老師敢說你是“壞孩子”,“成績好”和“成績差”卻是現今老師、孩子、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現在的老師對所有的孩子都很關心,盼望的是孩子們都能考上好中學、好大學。

Mtime:鄭淵潔有參與電影創作嗎?

于飛:他不太參與,我聽鄭亞旗采訪說,他一直沒敢給鄭老師看。鄭老師是六一看的,看完之後還挺喜歡的。其實我沒想到,因為改動也不算小,我覺得任何一部改編的電影作品能得到原著作者認可都是挺難的事。

專訪《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導演編劇于飛,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及創作理念

Mtime:鄭淵潔看完電影後具體是怎麼評價的?

于飛:六一放映的時候,看完他跟鄭亞旗說要上台,鄭亞旗就特别害怕,以為他要砸場子,然後鄭老師上台之後說電影挺好的,很感動,後悔沒投資。

專訪《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導演編劇于飛,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及創作理念

Mtime:你也是做家長的,有沒有自己親身經曆放到電影裡?

于飛:有。可以說整個的父母這條線,田雨飾演的爸爸的角色大部分都是我内心糾結的問題。

有些台詞,比如說,孩子對媽媽說,“如果成績不好,你還喜歡我嗎?”

我那孩子小時候有一次考試沒考好,我就說他兩句:我們這麼喜歡你,你怎麼不好好學什麼的。他就問了一句,大概類似的話。我當時就愣了,怎麼會這麼問?我就把它放到了電影裡。來自于真實的生活的作品更能打動人。

Mtime:也點映了這麼多場,有沒有帶自己的孩子去看這部電影?

于飛:他是從還帶着綠幕就看了一遍,當時他就看哭了。不光他,我們給不少身邊的孩子看過,在我沒完全剪完時就給他們看過,看他們的反應,讓他們提問題。

Mtime:電影裡的孩子大概是7至12歲這個年齡段的,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課餘生活是怎麼度過的?

于飛:王者、抖音,現在他們最喜歡的是幹這個事,我們都在說去環球影城玩玩什麼的,這都不是一他們第一選擇。愛玩手機真的沒辦法,大部分孩子都是這樣。

Mtime:基本上連電視都不看了?

于飛:他們不會在電視上看欄目,學齡兒童可能在電視上看卡通片,學生基本不會開電視了,都是手機,iPad,現在就是這樣。而且學齡兒童他們本身時間也很少,雙減政策下來好多了,在下來之前真的沒時間。周末他有這個班,那個孩子有那個班。周末幾個孩子想約一起都約不起來。

專訪《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導演編劇于飛,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及創作理念

Mtime:家長教育孩子,有些話可能說不清楚或者不好意思說,拍這部電影是不是也想通過作品把這些話傳達給孩子?

于飛:對,他知道電影裡爸爸的話是我的一個想法,但同時又特别希望他過一個輕松、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我也很糾結。

Mtime:關于教育這個話題,《罐頭小人》是提出問題,還是給出答案?

于飛:主要是提出問題給大家探讨。

但是在某些方面是有明确的,比如“成績不是唯一的衡量孩子的标準”,有很多比成績更重要的品質值得我們珍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