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民國年間,某省有個僞省長,他爹是個十足的“鄉巴佬”。兒子當省長,他就成了老太爺。
這天,老太爺收到兒子的書信,要他到省裡享清福。老太爺滿心歡喜,打點好東西,第二天便搭上了去省城的火車。
到了省城,老太爺剛下火車,就被前來迎接的侍衛人員圍住了,左一個“老太爺”,右一個“老太爺”地寒暄。
侍者們架着老太爺上汽車,突然,老太爺哭喪着臉,望着開走的火車氣得直跺腳:“壞了,我的東西叫火車拉跑了啦。”
侍衛官勸他說:“老太爺,别着急,我打個電話,叫他們送來。‘老太爺一聽,吃驚的問:”咋?啥是電話?”侍衛官回答:“電話很快,離幾千裡,這裡說話那邊就能聽到。”
老太爺眨巴眨巴眼睛說:“那,我幹脆坐電話去找俺兒吧。”衆人聽了苦笑不得。
老太爺被接到省府,省長正忙着公事,沒能相見,就派人把他安排到一間闊綽的房間裡。侍衛把老太爺攙到沙發上,誰知,屁股剛落到沙發上,“撲”地一下陷下去了。吓得老太爺頭上直冒汗,“這……這是啥熊座位,咋漏人?”
侍衛們見老太爺這幅模樣,心裡好笑,一個侍衛就向老太爺解釋,說:“這叫沙發,下面是海綿,不信你瞧瞧。”說着就用手按一按沙發。
老太爺不放心,學着侍衛的樣子也按了按沙發,才敢坐下來。
到了第二天早晨,侍衛服侍老太爺起床,端來一塊香皂,一躬身說:“請你洗臉,這是香皂。”便退了出去。
俗話說:“瘸子會拐,聾子會改。”老太爺耳背:“咋?請我吃香糕。”拿起香皂擱鼻子上聞了聞,“哎呀,這是俺兒官大,淨吃好的,看這香糕味多香。”張口咬了一口,“嗯,咋不是滋味!看來這東西準營養大,才有這種别味。”忍着反胃把香皂吃下去了。
侍衛回來見沒了香皂,看看來太爺坐卧不安的樣子,想,準是他鄉下老頭沒見過東西,裝到兜裡了。又拿來一塊放在那裡,并指着牆上的電鈕說:“老太爺,我就在外邊,你啥時找我,一按電鈕就行。”老太爺點點頭,侍衛随手帶上門走了。
老太爺見又拿來一塊香皂,心裡琢磨着:噢,不用說,這是看我沒吃飽。一想剛才那個滋味,就埋怨起侍衛來:你就不會換換樣?偏偏拿這種點心,味怪好聞,吃到肚裡可受不了啊!唉,人家送來了,就将就這一回吧!又把第二塊香皂吃了。
兩塊香皂下肚,就好像喝了潤滑油,肚裡“咕咕”響,光想大便,慌得老太爺提着褲子去開門,門上的銷咋也拉不開。忽想起侍衛的話,忙去按電鈕。誰知門鈴電鈕與風扇電鈕并排按着,雖寫着字碼,老太爺不認得。門鈴沒響,倒把電扇打開了。大吊扇轉起來,冷風嗖嗖,吓得老太爺汗毛都立起來了,“我的娘,這是啥怪物?"急忙躲藏。藏到那裡,冷風吹到哪裡。當時正是三九天,老太爺被吹得直”篩糠“,幹脆爬到了床底下。
上漲辦完事,帶着糕點來看爹。開開門,光聽見風扇呼呼響,單單不見了他爹。侍衛過去關了電鈕,可老太爺哪裡去了?東翻西找,才在床底下發現癱了的老太爺。幾個侍衛把他拉出來。衆人都捂着鼻子,原來老太爺屙了一褲裆。當看到兒子放在盤裡的糕點時,吓得連連擺手,說:“可不吃了,吃了那兩塊,差點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