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頭像檢視往期精彩内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正文翻譯】</h1>
說明:翻譯共分四行:
1.原文; 2.逐字直譯;
3.意譯,力求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4.重點字詞或知識點的說明(必要時)。
5.翻譯之後,還有站長的精彩……扯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站長漫談】</h1>
本文所述是諸葛丞相悲情的謝幕之戰——秋風五丈原。此前的北伐,司馬懿多次大敗于丞相,是以朝野上下都認識到:決不能與丞相正面硬剛,隻宜堅守相拒,等待蜀軍遠師自疲,主動退兵。——此刻丞相多麼希望對面來一個趙括啊!隻可惜魏國國力雄厚,完全具有打持久戰的後勤能力,遠非當年趙國可比。是以面對丞相的百般挑釁,魏國的政策就是一個字:慫,兩個字:猥瑣。男子漢大丈夫,說不敢出來,就不敢出來!
但中下層的軍官未必有這樣的思想高度,我們跋山涉水地跑到抗蜀前線,不就是為了砍幾個人頭回去升官領賞麼?這麼不發一箭一矢,算什麼熱血男兒?全軍請戰的激情和對主帥懦弱的不滿,在看到丞相送給司馬懿的裙钗之後達到了頂峰,大有崩盤之勢。受到洶洶群情的感染,司馬懿終于也上頭了,他拍案而起:諸葛村夫,欺人太甚,都給我等着,勞資立刻寫信向皇上請戰!——他豈不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但此刻他隻能用皇命來壓制全軍的憤怒。
好在魏明帝不愧谥号中有個“明”字,果然是個大明白,司馬懿的小心思他都懂——因為明帝對丞相也很怕怕。于是,他選派了剛毅的辛毗去傳達皇命,果然成功挺過了丞相的最後一次北伐。
辛毗本來是袁紹的屬下。曹操任司空時,請辛毗仕官,但辛毗不應。袁紹死後,袁譚及袁尚兄弟内讧,袁譚戰敗,命辛毗為使向曹操求和。當時曹操正欲攻荊州,聽辛毗陳述來意後大感喜悅,按辛毗的建議攻克袁尚後,表奏他為議郎,辛毗此後就跟着老曹家混了。
辛毗為人直率,魏文帝在位時曾多次對他作出勸谏。有一次文帝打算遷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到河南,當時群臣反對道:連年蝗災,饑荒嚴重,别瞎折騰。但文帝執意堅持。最後多虧辛毗力勸,文帝終于改變主意隻徙五萬。
又有一次,文帝射獵雉雞,情不自禁地說:“射雉樂哉!”(射野雞太特麼爽了!)辛毗卻潑過去一瓢冷水:“于陛下甚樂,而群下甚苦。”(您倒是挺爽,隻可惜神仙作樂、群衆遭殃。)文帝不作聲,但此後默默地減少了打獵頻次。
辛毗亦很重視氣節,不願向奸佞小人卑躬屈膝。魏明帝時,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受明帝寵信,獨覽朝政,辛毗的兒子勸他像朝中其他官員般和這倆孫賊多交流感情。但辛毗認為這倆不能把自己怎麼着,大不了不當三公,犯不着放棄氣節。後來,冗從仆射畢軌推薦辛毗任尚書仆射,劉放及孫資果然進獻讒言,說辛毗“性剛而專”(油鹽不進的犟驢),令明帝不任用他。
先賢經典篇章
為華夏文化之無盡藏也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而吾與子之所共适
每天讀10分鐘經典
一年後,成長的是心靈
每天刷10分鐘無營養視訊
一年後,流逝的是生命
您,選好了嗎?
留給孩子的古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