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提到外交家,給人的印象不說風度翩翩,起碼是口若懸河,不然要你何用?可是有這麼一位著名外交家當上總理之後,口才竟不如一位軍爺,在參議院發表演講被人炮轟。這個外交家,叫陸徵祥,如果你對他的印象隻是簽了《二十一條》,還遠遠不夠。
作為知名外交家,口才輸給軍爺,怎麼也說不過去。
陸徵祥的洋老婆
有人說外交家缺鈣,而陸徵祥年輕的時候一點都不缺。他畢業于上海廣方言館和北京同文館這樣的專業外語學校,主要精通俄語。1904-1905年,日俄戰争在中國東北開打,擔任駐俄使館翻譯的陸徵祥感到非常恥辱,幹脆剪掉了辮子。順便說一句,28歲的陸徵祥還娶了位洋妞(比利時女子)——在大使館和家人極力反對的情況下,可見此人有倔勁。
陸徵祥中文不太好,可能與長期學俄語,後來在俄國待的時間太長有關系。從13歲起,他開始學俄語,21歲到俄國,一待就是14年。是以,他腦子裡更多裝的是俄國而不是中國,更多是俄語而不是中文,不管是思維、行文、說話、做事,都打上了俄國烙印。
當他接替唐紹儀擔任第二任總理到參議院發表施政演講時,由于對國内政情不熟悉,演講内容不符合議員口味(本應是内政外交,卻說了不少家事瑣事);長期養成的外交家的禮貌習慣,演講時聲音也不夠大,被認為缺乏自信;再加上語言思維和說話風格是俄國式的,也不讨聽衆喜歡,演講效果太失敗了。在這之前,他名聲很大,大家期望值很高,不料一次演講搞砸了,大家對他的印象跳樓式下跌,進而對他提名的各部部長人選全部否決,弄得這個新任總理組閣不成,尴尬至極。
陸徵祥簽名照
對陸徵祥出手相救的是幾個軍人,其中一個叫陸建章。為了調和陸徵祥(羞氣之下住院了)與參議院的關系,四位軍界做東,出面宴請參議院議員、政界人士和新聞記者。這四位軍爺除了毅軍總統姜桂題(敢當袁世凱面小便)、直隸總督馬金叙、拱衛軍司令段芝貴(袁世凱幹兒子)外,就是執法處處長陸建章了——後來被徐樹铮擅殺那位倒黴蛋。
大宴會上,陸建章發表演說,極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在場不少人聽後,私下交頭接耳:如果國務總理那個姓陸的(顯然是陸徵祥)有這個姓陸的口才,參議院不至于對陸總理印象那麼差,還弄得政府組閣失敗。
陸徵祥演講究竟有多差?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經說過,也引用了他部分演講原文。這裡再摘引一段陸建章的演講原文,“陸處長”是不是比“陸總理”講得好,大家來當裁判:
陸建章
“今天在座的還有新聞記者先生,我們知道,這次推翻滿清,成立共和,新聞記者最有大功,因為報紙上每天的報導都說南軍如何精強、如何兇猛、如何衆多,鋪張揚厲,皆系為了鼓吹共和,這不能算是造謠。如今民國告成,各位記者先生何方用這生花妙筆為民國鼓吹,如:今日财政雖十分困難,諸位記者先生何妨在報紙上說還能支援應付;目前黨見雖有異同,各位何妨在報上強調并無黨見;國内形勢雖然還不十分統一,諸君何妨說已臻統一。新聞記者是時代的上司,你們說在前面,大家就會跟你們說了。”
軍人與外界特别是記者打交道的機會不多,這對外交家來說則是家常便飯,但“陸處長”表現上乘,遠在“陸總理”之上。最根本的原因,其實不是陸徵祥口才差,而是對國内政情人情社情了解過少,書生氣過重。這樣一個人出任總理,不過是權宜的暫時的過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