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思維決定命運:一個人越來越厲害的6種底層思維

作者:精讀君
思維決定命運:一個人越來越厲害的6種底層思維

劉潤老師分享過一個故事。

劉潤在微軟上班的時候,公司提供午餐和晚餐。

午餐吃飯的人數一般比晚餐要多,因為不是人人晚上都要加班,是以做午餐的供應商利潤更高。

隻不過有時候,午餐做的很糟糕……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負責人,你要怎麼處理?派人監督?隔一段時間換個大廚?要求他們更新菜單?

微軟想出了一個制度:

① 選 2 家供應商,一家提供午飯、另一家提供晚飯;

② 每 3 個月做滿意度調查,是喜歡午飯還是晚飯?

③ 如果喜歡晚飯的多,午飯、晚飯供應商交換;

④ 如果連續 6 個月,午餐都勝出的話,更換晚飯供應商。

這個制度開始實施後,那些表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換口味成本就要大幅提高”的供應商,很快就能提供比原來好得多的服務。

同一件事,思維習慣不同的人做,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事實上,很多厲害的人,赢就赢在了思維方式。

而有些人之是以成長受限,不是不夠努力,也不是運氣不好,更大的可能是被自己的思維模式困住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6種高效的思維方式,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

灰階思維

在樊登讀書看過一個徐達與朱元璋下棋的故事。

朱元璋在大功告成之後,第一個想到的事就是把那些立下大功的人一一殺掉。他找了各種巧妙的茬,把一個個人都給殺掉了,但是徐達是明朝的第一功臣,而且他沒犯什麼錯。

可朱元璋的目标很堅定,就是要把他幹掉,于是他想了一個很損的招,他讓徐達跟他下棋。

你可以想象徐達的處境:不能夠赢,你赢了那就是犯上;不能夠故意輸,你明明會下棋,結果你裝不行,這叫欺君之罪。反正赢了也是死,輸了也是死。

朱元璋告訴他:“你要好好地跟我下棋,你要是故意輸我立即就殺了你。”

徐達很順從的說,“是的,皇上”,然後就跟他下棋。

最後的結果是他赢了朱元璋,朱元璋覺得終于找到機會了。

但是徐達說:“皇上您看,我是赢了,但是您看看我的棋子是不是兩個字啊?”

朱元璋一看,的确就是兩個字——萬歲。

意思就是,我不是在跟您下棋,我是要用我的棋子擺出“萬歲”這兩個字。

這次,徐達逃過了一死。

這就是灰階思維,即:世界充滿複雜性,大部分的人和事,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具有不同的“灰階”。

比如說,小孩子的思維就是典型的“非黑即白”的思維,眼裡“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

但“灰階”思維告訴我們: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每個人都不是純粹的好人,或者是純粹的壞人。

判斷一個人成熟與否的其中一個标準就是:面對事情的時候能不能告别黑白的簡化思維,而是用灰階思維去思考。

思維決定命運:一個人越來越厲害的6種底層思維

02

雙赢思維

1950年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兩位研究員,為了模拟美國和前蘇聯的合作和競争,做出了模型“囚徒困境”。

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各自單獨囚禁,不能互相溝通情況。

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于證據不确定,每個人都坐牢1年;

如果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5年;

如果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确實,兩個人都判刑2年。

由于兩個囚徒彼此無法信任對方,是以傾向于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

雙赢思維很好了解,這是一種理想模式,但并不是很多人本能的思維習慣。

相比赢/赢模式,輸/赢模式反而是生活中更為常見的思維方式。

因為人生處處皆是比較,大多數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往往更傾向于競争,而不是競合。

于是,在相當一部分人眼裡,人生就是一場競争遊戲,隻有擊敗别人,分出勝負,才能成就自己,這就容易導緻習慣性的損人利己。

但事實上,從長遠來看,輸/赢模式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隻有雙赢模式,才是長期互相依賴環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03

跨欄定律

國術家、截拳道創始人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先天素質并不好。即使成年之後,他的身高僅173厘米。

在國術格鬥界中,這樣的身材并不占優勢,反而處于劣勢。那為什麼後來李小龍能成為一代國術宗師?

原因在于,這是他刻苦訓練的結果。

他七歲時學習太極拳,十三歲時跟随名師葉問學習詠春拳。此外,他還習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蔡李佛拳等幾十個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光如此,瘦弱的他為了增強體質,經常将所有高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分含量高的食物混合在一起,比如雞蛋,牛肉,牛奶等放進攪拌機攪碎,一口氣喝下。

通過營養改善、大量練習,甚至是電擊訓練,李小龍練就了強壯的肌肉。

比如說,他的背部肌肉呈現出聖誕樹的輪廓。這需要相當厚的背部肌肉以及非常好的肌肉分離度才能做到,通常隻在健美選手上出現。

比如說,他的爆發力很強,一記側踢就能将憑空落下、無所依傍的四塊木闆踢碎,而且速度飛快,拍電影《龍争虎鬥》時隻好放慢膠片速度,避免飛踢動作拍下來變模糊。

這就是跨欄定律,意即:豎在面前的跨欄越高,你跳得也就越高。

換句話說,一個人遇到的困難越大,成就往往越大。

就像李小龍,從天賦來看,身體瘦弱,身材不高。

通常來說,他要成為健康壯實的人都有一定難度,如果想要成為格鬥家、國術家,沒有優勢,劣勢反而更大。

但這些像跨欄一樣高高樹立的困難和障礙,卻推動了李小龍的刻苦努力,讓李小龍成為享譽世界的國術家,成為創立截拳道的一代宗師。

還有生活中,一些頗有成就的教授之是以走上藝術道路,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響,缺陷不是阻止了他們,相反促進了他們走上了藝術道路。

跨欄定律提醒我們,劣勢本身并不可怕,隻要一息尚存,我們就還有希望,就能夠通過行動做出改變。

就像英國有句老話所說:“如果這件事毀不了你,那它就會令你更加強大。”

思維決定命運:一個人越來越厲害的6種底層思維

04

奧卡姆剃刀

愛迪生年輕的時候,别人認為他缺乏科學知識,都不怎麼看得起他。

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畢業生阿普拉,曾與愛迪生一起工作,常在賣報出身的愛迪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學問。

為了讓阿普拉謙虛些,也為了讓阿普拉對科學有真正的認識,愛迪生決定出個題目難難他。

有一天,愛迪生把一隻玻璃燈泡交給了阿普拉,請他算算燈泡體積是多少。

在數學上,隻有少數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體積,能很快計算出來,像正方體、長方體、球體、錐體等以及它們的組合體。有些物體的體積雖然能計算,但很複雜,某些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數學上是計算不出來的。

阿普拉拿着那個玻璃燈泡一看,燈泡是梨形的,心想:“雖然計算起來不容易,但還是難不住我!”

他拿出尺子上上下下量了又量,并依照燈泡的式樣畫了草圖,然後列出密密麻麻的計算式。他算得非常認真,臉上滲出了細細的汗珠。

但是,這個燈泡的體積實在太難計算了。過了一個多小時,他也沒算出來。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愛迪生來看看他計算得怎樣了,隻見阿普拉還低着頭列算式,根本沒有快要完成的樣子。

愛迪生不耐煩了,他拿過玻璃燈泡,沉在洗臉池的水中,将燈泡灌滿了水,接着将燈泡内的水咕嘟咕嘟地倒在量杯裡,一看量杯讀數,對阿普拉說,就是這麼多毫升,問題解決了。

阿普拉這才恍然大悟,愛迪生的辦法才是非常簡單而準确的。

這就是奧卡姆剃刀原理,即: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叔本華說:“一個明智的人就是一個不會被表面現象所欺騙的人,他甚至預見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變化。”

生活中,隻有看清事物的本質,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徹底而有效地去解決問題。

05

盧維斯定理

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貝羅尼,在瑞士度假期間,每天仍背着畫夾,到各地去寫生。

有一天,他正在日内瓦湖邊畫畫。

旁邊三位英國女遊客,開始評論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

貝羅尼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跟她們道謝。

第二天,貝羅尼又在湖邊,遇到了昨天那三位女遊客。

過了一會兒,那三位英國女遊客走過來問:

“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是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您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

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

盧維斯定理,指的是: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生活中,不少人會陷入這樣的誤區:以為謙虛就是,把自己想得或者說得很糟。

但這種所謂的謙虛,并不是真正的謙虛,充其量隻是一種彩色謊言,作為特定環境下社交的潤滑劑。

真正的謙虛,不是不自尊、不自愛,也不是自卑,而是刻意地忘記你是誰,你的資曆深淺,專注做一個傾聽者、分析者。

盧維斯定理告訴我們,要有意識地進行視角切換,調用自身的元認知,以旁觀者來看待自己,進而不過多地受自我本能的幹擾。

思維決定命運:一個人越來越厲害的6種底層思維

06

複盤思維

有一段圍棋掌故,現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國家圍棋集訓隊有個非正式的術語,名叫“苑田勇一”。

苑田勇一是日本關西棋院著名九段棋手,棋風重視中央、魄力雄大、潑辣善戰,号稱“關西宇宙流”、“重力宇宙流”。

可問題是,一個日本人的名字,又怎麼成為中國國家圍棋集訓隊的術語呢?

原來,苑田勇一多次訪華,下完棋後總要和對手深入複盤。

每次複盤總是要用很長時間,大有擺盡所有變化不可之勢,而且複盤時一言不發,隻是默默地擺棋。

于是,也就有了“苑田勇一”這一術語。

隻要國家隊的棋手下完棋,覺得有徹底複盤研究一下的必要,一方往往會說:“苑田勇一。”對方也就心領神會,兩人就開始了徹底的複盤研究。

這樣一來,國家隊就把深入細緻的研究稱為“苑田勇一”,大家時常開玩笑:“今天你苑田了沒有?”

這就是複盤思維。複盤,并不是要求我們真的每一次都将過去的事情重做一遍。

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上對事件的重制,通過對過去的思維和行為進行回顧、反思,進而發現問題,吸取經驗,最終實作能力的提升。

柳傳志創辦聯想,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他回顧歸因時,覺得自己的優勢就是複盤。他是這麼說的:

“我對自己的評價是,智商中等偏上,情商較高,和别人比也不是有特别巨大的優勢。那我的優勢是什麼呢?是勤于複盤。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複盤起的作用,與磨刀類似。花足時間磨刀,刀鋒銳利,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07

結語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那些厲害的人,思維方式比你強在哪兒?

11萬人關注,上千個回答,很多人分享了多種優秀的思維方式。

在回答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可以通過積累固定思維模型,來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深以為然。我們的出身、智商無法改變,想要逆風翻盤,隻有一條捷徑可以走,就是——更新思維水準。

希望今天介紹的6種思維方式,可以對你有所啟發,幫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維水準。

除此之外,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中還介紹了更多其他的相關思維:麥肯錫方法、認知三原色、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推理、黑匣子思維、分階思維、貝葉斯推理、群體智慧、失敗複盤、鳄魚法則、NABC法則、麥穗理論......

有興趣的讀友,可以拓展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