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優嗣種子學經典淺譯:《濟陰綱目》之論求子脈須和平(上)

作者:青城丹醫講優嗣種子

伏羲女娲合體圖

中醫優嗣種子學經典淺譯:《濟陰綱目》之論求子脈須和平(上)

原文:《論求子脈須和平》上

陳楚良曰∶人身氣血,各有虛實寒熱之異,惟察脈可知(以尺寸浮沉分氣血),舍脈而獨言藥者妄也。脈有十二經,應十二時,一日一周,與天同運,循環無端。其至也,既不宜太過而數,數則熱矣;又不宜不及而遲,遲則寒矣。不宜太有力而實,非正氣能自實也,正氣虛而火邪來乘以實之也,治法先當散郁,以伐其邪,邪去而後正可補也。不宜太無力而虛,虛乃正氣正血虛也,治法惟當補其氣血耳(又須分出氣虛、血虛,不可并補)。……未完待續

淺譯:由于作者水準有限,所譯不當之處還望廣大同仁海涵并指正。

陳楚良說:人體氣血有虛實寒熱的不同,隻有通過審察脈象才能清楚完整地知道(通過尺口、寸口脈象之浮或沉來區分氣血的虛實寒熱),如果抛開脈象而單獨談論用藥,那就是憑空臆想。人體經絡有十二條,對應着十二時辰,氣血每天周流一周,和一天的陰陽變換對應運作,周而複始,永不停息。脈氣到來時,既不應該太迅猛而搏動太快,脈搏太快就是體内有熱;脈象也不應該太孱弱而遲緩,脈搏太遲緩就是體内有寒。脈象也不應該過于堅實有力,這并不是正氣自身的堅實,而是由于正氣虛弱而導緻的火熱之邪過旺表現出來的強盛。治療原則應該先疏散郁積的火熱,削弱體内外之邪氣,邪氣去除之後才可以補養身體的正氣。脈象也不應該過于虛弱無力,這種脈象反映的是身體的正氣、正血虛弱,治療原則應該是補氣補血。(其中又必須厘清是氣虛或血虛,不應該不厘清情況而同時雙補)。……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