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新華社太原7月24日電漂泊海外近百年後,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24日亮相在太原開幕的“複興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并将在此長期陳列展出。這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天龍山石窟的珍貴流失文物。
“就像見到久别的親人,我思緒萬千,覺得它的微笑特别打動人。”在此工作了24年的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于灏說,文物回到誕育它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才能更好呈現其獨一無二的文化價值、曆史内涵。
位于太原西山上的天龍山石窟始鑿于北朝東魏時期,曆經北齊、隋、唐等不同時期開鑿,現存洞窟25個,造像500餘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這是7月24日在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拍攝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20世紀20年代,天龍山石窟遭大規模盜鑿,超過240尊造像被盜,150餘尊成為國外博物館和私人的珍藏。
第8窟是天龍山唯一的隋代石窟,距今有1400餘年曆史,其精美的雕刻為唐代婀娜豐腴的造像風格開了先河。
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拟拍賣此佛首,及時與拍賣行溝通進行了撤拍。後經國家文物局溝通,拍賣行董事長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并将佛首無償捐贈給中國政府。2020年12月12日,佛首安全運抵北京。
為迎接佛首歸來,當地文物部門用高科技手段為它布置新家,并通過展覽、多媒體技術,講述天龍山石窟的前世今生。
“第8窟北壁主尊佛緊挨山體,裂隙滲水對石窟的風化影響非常大,是以我們在展館給回歸的佛首營造了一個恒溫恒濕的環境,有利于長久儲存。”于灏說。
捐贈人張榮稱,捐贈佛首在他的人生中具有重要意義,民族自豪感及榮譽感油然而生。
“我希望通過這次捐贈,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鼓勵更多人參與到文物回流事業上來。”他說。
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中國政府保留追索曆史上被盜和非法出口文物的權利,包括石窟寺流失文物。“十四五”期間,将有序開展資源調查、法律完善、能力建設等工作,通過一切可能和必要途徑,促成更多文物追索返還。(記者呂夢琦、施雨岑、王學濤、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