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成王在位多少年?周武王駕崩時,他果真在襁褓中嗎?

作者:劉秉光

周成王姬誦,周武王之長子,姜子牙之外孫,是西周第二代天子。在位期間,平定三監叛亂,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定鼎中原,功績顯赫。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就是成王與兒子康王創造的,《史記·周本紀》和古本《竹書紀年》均稱“成康之際,天下安甯,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成王在位年限,有多種說法。今本《竹書紀年》記載“三十七年夏四月乙醜,王陟”,稱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含周公攝政七年);“夏商周斷代工程”稱成王在位二十二年(含周公攝政七年),并将其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21年。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正确。

成王末年,可以通過《小盂鼎》推算出。《小盂鼎》銘文記載,“唯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王格周廟,……用牲禘周王、武王、成王,……唯王廿又五祀”。顯然,這是一件年份、月份、日幹支、月相齊備的西周早期的青銅器,是成王之子康王時期的标準器。

西周青銅器曆法為周曆,即以十一月為歲首,比夏曆提前兩個月。查閱古曆,得知《小盂鼎》所載“唯八月既望,辰在甲申,……唯王廿又五祀”對應的日期為公元前984年六月十六日,這一年為康王二十四年。由此可倒推康王元年為公元前1007年,其即位之年為公元前1008年,也就是成王去世之年。

成王元年,可以通過《尚書·周書》中的《召诰》和《洛诰》推算出。《召诰》記載,“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周公朝至于洛,則達觀于新邑營。”《洛诰》記載,“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王命周公後,……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顯然這是一年的事情,為成王七年,周公攝政第七年。

《尚書》所用曆法為夏曆。查閱古曆,得知“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所對應的日期為公元前1031年,這一年為成王七年,該年二月初一朔甲戌,十六日既望乙醜,其年份、月份、月相、日幹支與《尚書》記載完全吻合。由此可倒推成王元年為公元前1037年,也就是周公攝政的第一年。

通過青銅器銘文、史料記載,得知成王元年為公元前1037年,成王末年為公元前1008年,前後共計三十年(含周公攝政七年)。

也就是說,成王實際執政二十三年(前期仍有戰事),加上兒子康王執政二十六年(二十四年有戰事),天下安定四十餘年,與“成康之際,天下安甯,刑錯四十餘年不用”相吻合。

那麼,成王即位時多大呢?《史記·周本紀》稱“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史記·魯世家》稱“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

強葆即襁褓,通常說在襁褓中,指嬰幼兒。成王即位時果真是個嗷嗷待哺的娃娃嗎?不是。從西周早期曆史看,承襲者必有子,如古公立季曆,是因季曆有子姬昌(文王);文王在翦商大業尚未完成的情況下立姬發(武王),則武王當時必有子姬誦(成王)。文王崩後,武王十一年伐纣滅商,後二年而崩。

筆者考證,文王十五年生武王,在位四十八年,則武王即位時三十四歲,次年改元,武王在位總計十三年(含周天子兩年半),享年四十七歲。

《史記·魯世家》稱“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顯然是站在魯國和周公的角度而言,這種說法無疑太誇張,其用意是形容成王即位時年齡很小,不足以當政,故由叔叔周公攝政代行天子權利,似有為周公開脫的意思。事實上,成王即位時應在十四、五歲,次年改元,在位三十年,駕崩時應在四十五、六歲。(劉秉光)

周成王在位多少年?周武王駕崩時,他果真在襁褓中嗎?
周成王在位多少年?周武王駕崩時,他果真在襁褓中嗎?
周成王在位多少年?周武王駕崩時,他果真在襁褓中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