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砂海墨韻
華太師,即名仕華察,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以他為原型,讓“華太師”一角,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華察,字子潛,号鴻山。其世祖華原泉原籍河南,北宋末年南渡,遷居無錫之隆亭,是明清時期無錫第一望族。
華氏在無錫約有1700多年的曆史,華察及其子孫死後都葬于甘露蕭塘,當地俗稱“蕭塘墳”,墓地規模很大,必定藏有珍寶無數。
華氏家族墓遺址
1958年“大躍進”浩浩蕩蕩來襲,随着轟的一聲巨響,位于無錫的華太師家族墓地被炸毀,這僅僅是因為當地需要建造一個石灰廠。
大彬如意
1984年7月,在東距華察墓約30米的其孫華師伊墓中,發掘出一件時大彬如意紋蓋三足壺,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大彬如意壺!
此壺出土之後,曾被晾曬于農戶窗台之上,後因清洗露出大彬刻款立刻引起重視。
随後經由無錫、蘇州、上海、宜興等多方專家鑒定,被公認為時大彬的罕見的标準器之一。
什麼是标準器?
紫砂标準器指的是,可以斷定是由落款本人制作的傳器。
一般來說,紫砂古壺的鑒定邏輯,即先以若幹可靠的紫砂壺為依據,總結出其共同特點,歸納成系統性的知識,然後再以這些知識去判斷别的壺的真僞。
最可靠的标準器應該是墓葬出土壺,如果能夠查實墓主人的身份,那麼就能夠确定該墓裡紫砂壺的使用年代。
不是說墓葬中出土的就一定是真品,時大彬的壺在當時就已經“抵中人一家産”。
如果墓主人是一個很普通的農民或小商人或窮秀才,除了一把時大彬款識的壺也沒别的什麼陪葬品,且壺的制作水準明顯不高,基本可以斷定是同時代的仿品。
時大彬設計此款壺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有以三足撐體的“鼎立”寓意。
整壺呈現鼎立之勢,古樸雅緻。圓潤珠鈕點綴于壺蓋,三足支起壺身,力發于中部,攝人心魄。
蓋面貼有四瓣如意紋飾,對稱分布,厚度約為1毫米,工藝精良,扁圓形紐。
蓋中有一出氣孔通紐頂,蓋内孔大,頂孔小,孔圓規整,做工講究;三彎嘴内斂,氣息莊端且聚氣。
這把大彬如意,無論是氣韻神,還是工法,都堪稱是明代紫砂壺中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