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田
一、目前病蟲害發生情況
1、棉鈴蟲:據燈誘一代成蟲6月15日開始羽化,據性誘籠觀測,6月21日誘蛾數量上升,6月22日長勢旺的棉田落卵量開始增加。由于時代重疊,田間各齡幼蟲都存在,目前主要以2—3齡幼蟲為主,棉田有卵株率在0—1%,最高達3—5粒,幼蟲最高百株蟲口1頭,棉田卵和幼蟲量較去年同期偏少,長勢旺的棉田在6月24--28日前後進行了防治。據地頭雜草(苘麻和龍葵)上監測,單株卵量1-3粒,最高達4—8粒,幼蟲量1—2頭。田間很少見幼蟲蛀蕾情況,蛀蕾率較低在1—3%。測報燈監測一代成蟲羽化情況如圖:
羽化情況
2、棉葉螨:6月14—25日氣候條件有利于該蟲的生長發育,田間擴散、蔓延的速度較快,個别較重的地塊在打頂前進行了防治。目前由于棉花長勢旺,掩蓋了該蟲田間發生情況,在田間屬于隐形發生,田間普遍有螨株率0--1%,最高達2—3%,百株螨量3—5頭,最高達13頭,目前的農事操作(打頂)對該蟲的蔓延非常有利,目前棉葉螨總體發生程度為輕度至中度偏輕發生。
3、棉蚜:受近期氣候的影響,有利于棉蚜的生長發育,棉蚜的數量迅速上升,多為無翅蚜,有翅蚜很少,有蚜株率增加,普遍有蚜株率在1—2%,最多達5—8%,嚴重地塊的流油、卷葉率10--15%,6月下旬對個别發生重的地塊進行了防治。
4、盲蝽:目前是盲蝽的危害高峰期,百株蟲口0—1頭,靠近苜蓿地塊的棉田百株2—4頭。目前總體發生程度為輕度發生。
5、雙斑螢葉甲:經過6月中下旬的防治,目前田間發生量較6月中旬有所減輕,對棉田沒有造成危害,據目測百株0—1頭,最高達2--3頭,總體發生程度是輕度發生,個别地塊屬于中度發生。
6、棉花枯、黃萎病:進入6月下旬該病田間屬于零星發生,據普查,枯、黃萎病發病率為0-1%,最高點片達3—5%。
7、葡萄病害:目前是霜黴病的發病高峰期,及時進行防治,對沒有發病的地塊,堅持以預防為主,7—10天預防一次。
8、天敵:據觀察,棉田天敵發生量較曆年同期偏少,據調查,棉田百株草蛉0—1頭,蜘蛛1—2頭,瓢蟲0—1頭。
二、近期氣候因子與病蟲害發生的關系
1、氣候因子
6月中旬墾區平均氣溫為25.2~27.0℃,比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1.2~2.1℃,比去年同期偏低0.4~1.9℃。6月中旬石河子墾區降水量為1.6~22.9mm,與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多1成~1.9倍,與去年同期相比石河子偏多8成。預計:6月下旬墾區各地平均氣溫為27.0~28.0℃,比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1.6~2.5℃;比去年同期偏高3.7~4.7℃。6月下旬墾區各地降水量為8~12mm,比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4~5成;比去年同期偏少2~7成。
2、下階段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
(1)棉鈴蟲:根據發育進度和積溫法預測:二代棉鈴蟲幼蟲為害持續到7月5日左右。
(2)棉葉螨:由于目前農作物長勢旺盛,掩蓋了該蟲的發生症狀,屬于隐形發生,建議嚴密監測該蟲的發生情況,對發生重的地塊打頂後既7月上旬進行防治。
棉葉螨
(3)棉蚜:據近期氣候條件有利于棉蚜的繁殖發育,預計:棉蚜在7月上旬為害加重,遷飛、擴散,在棉田普遍發生。下階段棉蚜發生情況是中度發生。
(4)雙斑螢葉甲:由于前期的防治,該蟲在棉田中逐漸消退,預計7月上旬數量下降,對棉田已無為害。
三、綜防建議
各種病蟲害相繼進入農田,針對各種病蟲害發生規律,各機關主要做好以下植保工作:
1、根據目前發生情況,各機關要加強病蟲害調查工作,及時掌握各
種病蟲害發生動态。
2、各機關繼續使用殺蟲燈、楊枝把、棉鈴蟲性誘劑等實體措施誘殺成蟲,各機關安排好人員值班,每天早晨收蛾交植保站,要有效壓低棉田落卵量;加強對棉花、加工番茄、小麥及苘麻和玉米等誘集帶上的棉鈴蟲卵及幼蟲調查工作,對達到防治名額及時進行防治。對于正在打頂的地塊,将頂尖帶出田外掩埋。棉田内百株累計卵量達到10粒或百株幼蟲達到5頭時使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BT、茚蟲威、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氯蟲苯甲酰胺等農藥及時防治,并注意農藥的輪換使用。
3、加強棉田棉葉螨的調查和防治工作,對棉葉螨中心點、片地塊及時進行點片防治,對打頂後多點發生及有螨株率達到5%時則用阿維菌素+噻螨酮和阿維 螺螨酯、阿維乙螨唑、哒螨靈+螺螨酯等進行全面防治,将葉螨控制在點片發生階段。注意農藥的輪換使用。
4、棉蚜:嚴密監測棉蚜的發生發展。對已發生的棉蚜中心蚜源的地塊,用藥劑氟啶蟲胺腈、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吡蟲啉等進行防治,防止棉蚜的遷飛擴散,對流油、卷葉率達到10%以上的進行普防。
5、加強做好葡萄霜黴病、白粉病、毛氈病等病蟲害的調查和防治工作。白粉病使用白粉病使用戊唑醇、腈菌唑、嘧菌酯等農藥防治;霜黴病使用霜黴威鹽酸鹽、烯酰嗎啉、霜脲等農藥防治。
6、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確定農業生産和環境的安全。堅持科學的輪換使用農藥,及時将各種藥劑包裝處理和掩埋。
作者:劉瑞紅,審稿:劉永健,本文由兵團植保整理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