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1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2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3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4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5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6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7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8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9

畢節發現的植物化石

圖10

畢節煤多,植物多形成植物化石的幾率就大,可以說,畢節是植物化石的“宮殿”。

我們發現的植物化石有數百個品種,其中有二億五千萬年前的鱗木、薄皮木、輝木、蘆木等蕨類植物,也有數千萬年前的松柏、水草、苔藓等。其中有杆、有葉、有根、有皮、有花、有果等。

葉子化石有幾十種。一般說來,葉子容易腐爛,不容易形成化石,但畢節葉子化石卻不少,可能是植物化石多,葉子化石相應也多起來。

圖1,蘇鐵類葉子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大新橋辦事處小河村謝家灣。

蘇鐵是常綠木本植物,樹幹粗壯,圓柱形,為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科,它的化石在石炭紀地層中已有發現,至三疊紀末和侏羅紀初最為興盛。

圖2,羊齒類葉子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大新橋辦事處小河村謝家灣。

羊齒植物是蕨類植物,羽片狀葉,生活在二疊紀熱帶—亞熱帶雨林中,性狀有藤本攀援型,也有灌木型和小型喬木型。

圖3,蕨類植物葉子的背面,發現于七星關區何官屯。

化石背面布滿孢子,孢子是這種植物的種子。蕨類植物絕大多數是草本,地球上高大的木本蕨類植物曾經十分繁盛,由于氣候和地質變化,僅有少數木本蕨類活下來。

圖4,蘆木葉子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靈峰寺。

蘆木是楔葉植物的一屬,木本,高可達20-30米,莖分節,節和節分明,中石炭世至二疊紀分布于世界各地。

圖5,仙人掌類葉子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倒天河水庫。

我們發現的樹杆化石也有幾十種。

圖6,薄皮木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大新橋辦事處。

薄皮木化石出現在泥盆紀晚期沉積中。

圖7,鱗木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何官屯鎮街上。

鱗木是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樹木之一,出現于石炭紀、二疊紀,喬木狀,與許多熱帶沼澤植物共同繁殖在熱帶沼澤地區,形成森林,是石炭紀、二疊紀重要的成煤原始物料,也是古代素食動物的口糧之一。

圖8,輝木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何官屯鎮。

輝木是一種蕨類植物,生長在距今約二億年前的二疊紀,高10餘米。生長茂盛,是成煤植物。有八角輝木,六角輝木。八角輝木紋呈八卦狀,有的廟裡把它們的化石當作神木加以供奉。

圖9,木賊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長春鎮清豐。

木賊出現于晚泥盆紀,盛于侏羅紀。在低窪沼澤環境下演化出類似竹子一樣快速生長的植物類型,可高達15m,直徑達25cm以上,二疊紀後随着氣候變幹,大部消亡。

圖10,松柏類植物化石,發現于七星關區倒天河水庫。

(烏蒙新報 文/圖 孫貴川 趙鳳普 鞏蘭菊)

繼續閱讀